成语(Idiom):目断鳞鸿
发音(Pronunciation):mù duàn lín hó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眼前景象繁多,无法一一看清。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目:眼睛;断:中断;鳞:鱼鳞;鸿:大雁。指眼睛看到的景象像鳞片和大雁一样密集,无法分辨清楚。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景象繁杂,难以辨认的情况。可用于描述眼前的人或事物过于复杂,无法一一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蒙头侠盗》。故事中,有一次,蒙头侠盗偷窃了一家富商的东西,但他并不知道具体偷走了什么。当他被富商逮捕后,富商问他偷走了什么财物,蒙头侠盗回答说:“目断鳞鸿,无法辨认。”这个故事中的对话成为了后来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形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只见目断鳞鸿,美景尽收眼底。
2. 在人群中,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但因为人太多,目断鳞鸿,无法找到他们。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目断鳞鸿”与“看不清楚”联系起来,形象化地想象眼前景象繁多,无法一一看清的情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眼花缭乱”、“看似万千”等,扩展对于形容景象繁杂的词语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我去动物园看到了很多动物,但因为太多了,目断鳞鸿,都分辨不出来了。
初中生:在大街上,人流如织,目断鳞鸿,我很难找到我的朋友。
高中生:在电影院里,屏幕上的画面变化多端,目断鳞鸿,我很难跟上剧情的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