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披蓑戴笠
发音(Pronunciation):pī suō dài l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隐姓埋名,改变外貌或身份以逃避追捕或寻找。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披蓑戴笠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由“披蓑”和“戴笠”两个动作组成。披蓑指的是穿上蓑衣,蓑衣是一种农民常用的雨衣,可以遮风挡雨。戴笠是指戴上斗笠,斗笠是古代农民常用的帽子,可以遮阳避雨。披蓑戴笠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改变外貌或身份以逃避追捕或寻找。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为了自保而改变自己的样貌或身份。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披蓑戴笠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由于某种原因需要隐藏自己的身份或改变外貌以逃避追捕或寻找。例如,可以用于描述一个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而改变外貌,或者一个人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而改变身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披蓑戴笠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水浒传》。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李俊的人,他因为杀人而被通缉,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外貌和身份,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变成了一个农民。通过这种方式,他成功地躲过了追捕,最终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这个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并形成了成语披蓑戴笠。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披蓑戴笠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披”和“戴”以及名词“蓑”和“笠”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为了逃避仇人的追杀,他不得不披蓑戴笠,改变了自己的外貌和身份。
2. 在这个城市里,有很多人披蓑戴笠,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改变了自己的样貌和身份,然后成功地逃脱了追捕。可以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关于披蓑戴笠的故事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可以深入了解这个成语的起源和使用情境。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为了躲避大雨,小明披蓑戴笠去上学。
2. 初中生: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间谍为了逃避追捕,披蓑戴笠改变了自己的外貌和身份。
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为了躲避迫害,披蓑戴笠,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