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从中央部委到各地都在晒三公经费,引起极大关注。3日的政协开幕会议上,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一出现就被记者围住。在回应快报等媒体的提问时,她表示,解决公务接待费居高不下的最好方法是三公经费公开,今年年终,所有政府部门都要公开,公开的模式也有望统一。至于备受关注的刘志军案何时进入司法程序,马馼透露说,“基本上还有一段时间吧。”
关键词:三公经费
年底前将晒得更细
去年一些部门晒出的三公经费账单,要么看不懂,要么内容太简单。对此马馼回应说,“这是个案的问题,我们会有向前推进的积极措施,要尽量提出进一步的详细要求。”今年两会,关注三公经费问题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建议,将三公经费公开统一时间、统一格式、统一口径。那么今后三公经费的公开会不会采用统一模式、有没有时间表?“应该到年终吧”,马馼表示,有些部门正在商量对三公经费公开作进一步推进,今年年终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要公布,公开将更详尽。公务接待是“三公”消费重点之一,“我认为解决的最好方法是三公经费公开。”对于三公经费的公开,今年会不会有强制性或者约束性的措施?马馼表示,今年三公经费公开将积极推进。
关键词:财产公开
申报到公开需要过程
三公经费晒出来了,啥时官员的财产也能拿出来晒一晒?
马馼说,相信大家都注意到,此前进行了两次官员重大事项的报告,“第一次做了很重要的汇总和评估。”据悉,现在副处级以上的官员要进行报告。对于裸官问题,马馼也没回避,她表示,“有汇总,官员们在第二次申报中都非常认真地对待了这个问题。”她认为,从“申报财产”到“公开财产”,涉及法制问题,需要有相关法律出台。官员申报的财产有没有可能向社会公示?“我想这有个过程,”马馼说。
关键词:情妇反腐
反腐主要还是靠民众
民间有种说法叫“情妇反腐”。对此,马馼回应说,“这个说法吸引眼球,反腐主要是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大家都支持这个事业。”同时她坦陈,“我不太主张情妇反腐,如果反腐都靠情妇的话,那么我们也取得不了这么大的成绩。”
人物信息:
马馼,女,1948年7月生,河北吴桥人,大学学历。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7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
中文名:马馼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吴桥人
出生日期:1948年7月
职业: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学习
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兼)
马馼,女,汉族,1948年7月生,河北吴桥人,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7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1]。
1968.07——1978.09 在内蒙古巴盟乌拉特前旗苏独仑公社插队,任大队副主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
1978.09——1982.07 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学习。
1982.07——1987.07 南开大学分校教师、党委副书记。
1987.07——1989.08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1989.08——1995.01 国家计生委宣教司副司长,国家计生委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1995.01——1997.09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1997.09——2000.04 中央纪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2000.04——2002.11 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机关党委书记。
2002.11——2004.01 中央纪委常委。
2004.01——2007.08 中央纪委副书记。
2007.08——2007.09 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
2007.09—— 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主任、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委员。
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任命马馼为监察部部长。
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监察部部长。
十七大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
十五大、十六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2004年1月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纪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