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 网络红人>范丽青
范丽青

范丽青,女,1955年出生,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溪美镇人。现任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此前历任新华社国内部记者、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港台部副主任。中共第十四大代表。

中文名:范丽青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南安县

出生日期:1955年

职业:台湾工作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中文系

代表作品:四十年间第一步——大陆记者首次台湾行,汪辜会谈,台湾变局等

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电 (陈小愿)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30日说,近期广东个别台资企业发生的劳资纠纷事件已基本平息。大陆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将继续采取采取措施,协助台企健康稳定发展,保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

在国台办例行发布会上,范丽青回答提问时介绍说,据了解,近期广东东莞和深圳有个别台资企业发生了劳资纠纷事件。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指导相关企业采取积极措施,迅速妥善处理。目前事件已基本平息。

范丽青表示,大陆方面希望劳资双方都能理性面对问题,依循相关法律法规解决矛盾和纠纷。大陆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将会继续采取措施,协助台资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保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针对台资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范丽青说,大陆各级政府及国台办在内的相关部门,都积极地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

针对记者关于大陆是否有计划向台湾采购柿子的问询,范丽青说,大陆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对台采购机制。如果台湾农民有需要,可以提出来。

另据范丽青介绍,两岸近70家生产和流通企业,将参与12月1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优良农产品洽商大会暨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洽谈会”。该活动是台湾优良农产品(CAS)商标在大陆正式注册后举办的一次重要展会,也是大陆帮助台湾农产品拓展销路的重要举措。

范丽青16年前,范丽青作为一名大陆记者第一次兴奋地抵达台湾时,她没想到会引起全世界那么大的反响;6年前,当她作为首批新华社赴台驻点记者抵达台湾时,“狗仔队”

般的追踪让她身心疲惫;而这一次,2007年11月14日,作为首位国台办女

范丽青发言人,媒体的再度关注或许已让她信心满满了。

当了一回“大熊猫”

1991年8月12日,台湾海峡一次渔民纠纷使新华社记者范丽青和中新社记者郭伟锋成为1949年以来首次赴台采访的大陆记者。“‘大熊猫’和‘春燕’这两个称号,我到现在还很自豪。”范丽青在谈到自己第一次赴台经历时说:“当时媒体评论我们,一个是像‘大熊猫’,大家都想看一眼;一个是像‘春燕’,我们飞过了海峡,预示着两岸新闻交流的一个新的春天。”

的确,当前一天晚上还辗转反侧的范丽青首次踏上宝岛台湾时,心情格外激动。她没想到会受到如同大熊猫一样的待遇。第二天,台湾媒体用了整版的篇幅报道她。《联合报》形容范丽青“文笔不错,身体瘦弱”,甚至有的台湾女记者还注意到范丽青“发型很好”。和台湾打交道多了,很多台湾人都知道了这位“言谈风趣幽默”“平常总是带着爽朗笑声”的大陆女记者。

与台情报人员斗智斗勇

十年后的2001年2月8日,范丽青和同事陈斌华作为新华社首批驻点记者抵达台湾。第二天,台湾媒体就播出了台湾情报人员跟踪他们的报道。

“她很坦然。老实说,我们早有心理准备。”陈斌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范丽青在面对台湾情报

范丽青人员的监听和跟踪时,没有丝毫的害怕。有一次,范丽青发现自己房间的纸篓被人偷偷翻动过,就理直气壮地在电话中将这些人“臭骂了一顿”,而且有时她也会很不客气地回应那些“讨厌的人”。由于房间里无时无刻都受到监听,范丽青就选择在外面边走边聊天的方式,与陈斌华讨论一些工作问题。

范丽青作为新华社在台湾的驻点记者,也为《国际先驱导报》发回过不少优秀的报道。其中《7小时,直击台湾“公投法”表决鏖战》一文就是本报编辑请范丽青所写的。本报同事在谈到范丽青时,感受挺深,“她很严格,编辑向她约稿前都必须十分了解情况才行。而且她很有个性,喜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闽南口音也是优势

去年7月,范丽青从新华社港台部副主任调任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这个消息对于熟悉范丽青的人来说,并不觉得意外。对政治的追求,促成了她职业的转型。对此,范丽青说:“无论做什么,最重要的是为了两岸和平努力。”

作为一个“台湾通”,范丽青在很多有关两岸关系的研讨会或者座谈会上,都以专家身份出席。她很早就表达希望“两岸媒体互设记者站”,“政治干扰要减少”。从前作为记者的范丽青,只能靠一支笔来批评“台独”;如今转为国台办官员的她,推动两岸交流的双手,显然更加直接有力。

范丽青不过,就自己11月14日首次作为国台办发言人出席例行发布会的表现,范丽青也坦承“有点紧张”。发布会上,台湾中天电视台的记者询问她第一次当发言人的感受时,她笑着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私下谈”。事实上,第二天,范丽青和几位对台报道的记者一同吃饭时,就很自然地谈起了她的感受。范丽青觉得自己当时太过于注重要说好普通话。

陈斌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因为她是闽南人嘛。她很努力想把普通话说好,技术上的层面考虑过多,使她的回答显得有些坚硬,有点不够轻松自如。大家都建议她不要在乎普通话标准与否,带有闽南口音会对台湾百姓很亲切。大家都相信她以后会表现得很好。”

“这位新闻官正借着流利的闽南语和女性特质,以温和柔性的形象,拉近与台湾媒体、民众的距离。”《联合报》如是评论。

查看全部
相关信息
相关事件记录词条
百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