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 网络红人>伍超明
伍超明

伍超明 ——人物介绍

伍超明,男,汉族,祖籍湖南新化,30岁,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湖南商学院。1997-2000年工作于浙江西湖电子集团。2000年考上天津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李家祥教授,2003年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攻读西方经济学专业,虚拟经济研究方向博士学位。导师是刘骏民教授。该生长期以来学习刻苦、能力突出,2002-2003年度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比中获一等奖,并被授予三好学生称号。供职于央行金融研究所、央行研究局。他在央行主管的《中国金融》杂志网站上的博客,最近一次更新已是2010年12月2日。 

成就

伍超明在经济学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发表两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模型》(2004年第4期)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2004年第9期)。

另有非核心期刊一篇,还有一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还应邀参加教育部主办的2004年全国博士生论坛,其论文被收录到《2004年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协助导师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现代信用经济余虚拟经济研究”(02jazjd810005)以及正在申报项目的一些前期科研准备工作。对前一项目,已公开发表论文三篇,对后一项目的前期研究也半年有余,并取得了一些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犯罪

泄密敏感数据

在近两年中,路透社曾七次精确“预测”到中国CPI数据。这七次报道中,路透社均使用了“消息人士”“官方消息人士”“官员”或“一位关键部门的中国政府官员”等语言来显示其数据来源,而6月8日的CPI数据报道中,首次使用“路透最新调查显示”的消息来源。

 

每月的11日,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上一月度经济数据的日子。

 

外资机构“精准的预测能力”同样令市场侧目。2007年5月下旬,有关提高印花税的传闻由外国投资机构提前透露,精确到“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1‰提高到3‰”。5月30日,财政部公布的印花税调整信息证实了这一传闻。

 

“一般在前一天晚上写稿时就能收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具体数值。”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记者说。第二天,在他所供职的报纸上,预测的数据通常与官方数据仅有细微的差别。而这也是为了掩人耳目、刻意调整的结果。

被调查

在2011年前四个月,一些媒体与机构预测数据都很准;但近一个月或者即将公布的数据,或因此次泄密调查,突然失准。

 

2011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谴责提前泄露还在保密期的数据的行为。“国家统计局正在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一步了解和处理这件事情。”他说。

 

6月初,多家媒体披露因经济数据泄露,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两名副处级工作人员被调查。盛来运在6月14日证实,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接受司法调查。

 

此番深陷数据泄密而被捕的,也有人民银行研究局宏观经济研究处的人士,其中之一是身为研究处副研究员的伍超明。

 

记者获悉,2011年3、4月份,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名秘书与央行研究局宏观经济研究处副研究员伍超明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迄今仍未回办公室。

 

上述两部门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名副处干部被抓,可能与掌握的敏感数据外泄有关。其中伍超明多次给券商作报告,从中获得了利益。

获刑

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李忠诚通报了两起泄露涉密经济数据案件查办情况。国家统计局干部孙振、中国人民银行干部伍超明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分别获刑五年和六年。 

2011年10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杜永胜,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李忠诚介绍重要涉密经济数据泄露案件查办情况,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副主任、副处级干部伍超明2010年1月到6月违反保密法的规定,将他在价格监察司区会分析行外专家咨询会上合法获悉的尚未对外正式公布的涉密统计数据25项,向证券行业人员泄漏共计224次,那么他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未上诉。

相关内容

相较而言,美国对CPI、失业率等重要宏观数据的保密环节控制更为严格。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余芳东曾撰文介绍,除了联邦统计机构外,明确可以提前获得数据的只有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总统,其他人员如要提前获得信息,则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证明其提前获得数据仅仅是为了“有序地评论”,并承诺不会提前公布或者使用数据。但即便如此,其亦只能在官方公布之前半小时获取数据。

查看全部
相关信息
相关事件记录词条
百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