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 网络红人>肖华
肖华

 

肖华 -人物介绍

1955年授衔时的肖华

肖华(1916.1.21~1985.8.12),江西赣南兴国县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

曾用名肖以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连、营政治委员,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甘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三四三旅政治委员,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委员,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人物生平

1916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城内东街肖屋村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他少年时代就投身革命,读小学时,受到中共地下党员肖以儒校长、肖以佐教员的启发教育。

1927年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青年干社”。1928年12月,正在兴国县立文兰阁中学读初中的肖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两次参加兴国武装暴动。

1929年2月,13岁的肖华参加由毛泽东在兴国亲自主办的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学习。这年春天,兴国建立了共青团县委,任组织委员。年底,被推选为兴国共青团县委书记。

1930年3月,肖华调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7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0月,又被任命为特务营三连政委。年底,三连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参加了龙冈战斗和东韶战斗。1931年4月,被任命为特务营政委,不久,便带领部队参加第二次反“围剿”主攻方向的战斗。1932年1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以红四军共青团组织的代表,参加了共青团中央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调任红十师三十团政委,3个月后,又被任命为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在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及时召开青年工作会议,激发广大青年参军参战的革命热情,发挥青年在革命战争中的突击作用。

1933年9月,共青团中央在江西宁都成立“少共国际师”,建制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师,肖华被任命为政委。肖华和师长陈光率部先后参加了闽北拿口战斗、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邱家隘战斗,以及1934年4月的广昌保卫战,7月的大脑寨战斗,8月的驿前防御战,10月的石城保卫战。在这些连续战斗中,肖华和师长深入前沿指挥作战,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的战斗,挫败敌军一次次进攻,坚决完成了上级给予的作战任务。

长征开始时,肖华和彭绍辉指挥“少共国际师”,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完成了掩护军委纵队的任务。1935年1月,肖华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在“四渡赤水”战役中,他随红二师四团等部队进行政治工作,参加战斗。之后,率领工作团协助刘伯承同彝民首领小叶丹歃血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在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时,肖华在河岸边亲自吹起冲锋号鼓舞勇士们胜利地渡过天险。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他随右纵队沿大渡河东岸向北疾进,并带领突击连,一举攻下铁丝沟险关,有力地配合了左纵队胜利抢桥。同年6月,被任命为红一军团一师政委。8月,肖华和陈光率领部队走过茫无人烟的草地。9月,率红二师作为军团前卫,攻克甘肃南部的天险腊子口,胜利到达甘南重镇哈达铺。接着,调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一大队政委。10月和杨得志一起率领第一大队,配合兄弟部队急袭通渭城,激战青石嘴,胜利到达吴起镇。

抗日战争开始时,肖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名震中外的平型关战斗。不久,肖华被任命为三四三旅政委。1937年11月,肖华和旅长陈光率部进行了广阳伏击战。次年3月,进行午城井沟战斗。

1938年8月,中央军委组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肖华任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受领任务后,率部很快进入冀鲁边中心区乐陵县城。随后,一面调整领导力量,扩大边区武装部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迅速打开局面,一面对反共顽固派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瓦解“冀鲁联防”,打击反动民团,使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得到迅速巩固和发展。

1939年底,肖华任三四三旅政委兼鲁西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次年初,被选举为鲁西行政公署主任。7月,任华北讨逆野战军政委。其间,两次发起讨石战役,粉碎了顽固派石友三部的企图,巩固了冀鲁豫和鲁西抗日根据地。

1941年12月,肖华任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从这时起到抗战胜利,肖华在山东工作期间,协助罗荣桓指挥山东军民粉碎了日寇的频繁“扫荡”,积极开展对敌政治攻势,争取了四股伪军先后反正,并使之改造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决策,并电令肖华,统一指挥从山东抽调部队横渡渤海,进军东北。

1946年1月,肖华被任命为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辽东省委书记。4月,指挥辽东军区第三纵队打败国民党军对本溪的连续进攻。为牵制敌人的主力,肖华和军区领导果断地于5月发起了鞍海战役,此战役的胜利,对东北战场以后的斗争起了重要作用,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通电表扬。

1946年10月下旬,肖华审时度势,果断地组织了新开岭战役。集中四纵队全部兵力,歼国民党军二十五师,师长、副师长以下5800余人被俘,创造了东北民主联军首次歼灭国民党一个整师的先例。

为加强南满斗争的领导,中共中央和东北局成立南满军区,肖华被任命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并任南满分局副书记。在坚持南满根据地问题上,率先支持陈云代表东北局作出的坚持南满的正确决定。此后至1947年4月初,积极协助肖劲光,指挥四次保卫临江的作战,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企图,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态势。

1948年5月,肖华改任为东北军区第一前线指挥所政委。下旬,参加了指挥解放长春的战斗。在围困长春战役中,他和肖劲光认真执行中央军委和东北局“久困长围”的方针,并及时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口号,经过大量的艰苦的工作,终于争取了国民党六十军和新七军先后起义和投诚,和平解放了长春。 长春解放后的第三天,肖华和肖劲光又奉命率部日夜兼程南下,参加沈阳外围作战。11月,肖华调任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肩负起创建新兵种的艰巨任务。此后,肖华率东北野战军特种兵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肖华于1950年3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同年6月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11月,兼任政治学院第一副院长。1956年继任总干部部部长。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委副书记。此后,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委书记,1959年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198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是党的八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届、第五届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5年8月12日,肖华逝世。

个人荣誉

1、14岁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16岁人少共国际师政委,向来有“娃娃司令”之说。

2、198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是党的八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届、第五届人大代表。

3、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评价

作为“红小鬼”的肖华,驰骋疆场,叱咤风云,战功赫赫;作为“神童”的肖华,才华横溢,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他先后出版诗集《长征组歌》、《铁流之歌》和回忆录《艰苦岁月》。《长征组歌》成功地再现了万里长征历史画卷,生动地讴歌了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历久不衰,享誉中外。

同一个肖华,周总理叫他“红小鬼”,毛主席称他“好同志”,而林彪、江青一伙却畏之为“阎王”。

1985年8月12日,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肖华在弥留之际仍对身边的人喃喃地说:“这么多年,是党把我培养大的,可我为党和人民做的事太少、太少了……”前来医院看望他的胡耀邦俯在他耳边大声说:“你为党、为人民奋斗了几十年,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查看全部
相关信息
相关事件记录词条
百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