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碗哥 -人物介绍
“收碗哥”叫陈文原,2011年年仅22岁,是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8级的学生,现在大三,“收碗”是他争取到的勤工俭学工作,每小时工资6元,每个月大约工作50个小时,工资加奖金有400多元。
陈文原每天中午饭时间,他都站在学校第十一食堂的收碗窗口里,埋头麻利地重复着这些动作,2个小时能收近2万个碗盘,并分门别类地放好。这两天,陈文原在食堂收碗的工作画面被校友拍成视频传到网络,一夜走红。网友美其名曰“福建农林大学的犀利收碗哥”。
家庭背景
陈文原的老家在泉州永春,“家里经济条件不怎么好,爸爸在镇上当摩的司机,妈妈在茶叶厂打零工,哥哥在一家鞋厂打工。现在哥哥快结婚了,家里的日子过得更紧了,我的学费都是申请的助学贷款。”从大一开始,陈文原就一边读书一边打工赚生活费。
“我经常在外面兼职,商场的促销员我也做过。今年‘五一’期间,我还在福州国际车展上做大学生促销员,帮助商家卖汽车模型。”3年的大学生活,陈文原通过打工,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也为自己积累了社会经验。
走红事迹
一天工作3个小时赚18元
视频上网后,陈文原在学校里也火了,不少同学专门到第十一食堂,边吃饭边围观他收碗时的认真和神速。“前一天晚上,我的一群舍友得知消息后,都拥到电脑前看视频,当时我不知道我就是主角。”陈文原听到舍友们哈哈大笑,他也好奇地凑过去一看,才知道自己在网上走红。
“视频里的那个收碗速度,其实算普通的,碗多时我收得更快。”陈文原淡淡一笑说,高峰期有三四千个学生用餐,每餐他就要收三四千个盘子,每个盘子里一般有4个碗,所以基本在2个小时左右他要把近20000个的碗盘分门别类放好。
这些碗盘,除了会碎的瓦罐要轻放外,其他碗、盘子、筷子、汤匙,陈文原基本都按序“扔”进不同的篮里。现场计时一分钟,他居然收好了128个碗盘,平均每秒2个。
陈文原是从2010年9月开始到食堂做收碗工的。从周一到周日,每天中午11点—1点,傍晚5点—6点,就是他的工作时间。每个小时6元,一天18元,一般每个月能赚400多元。
肯干肯吃苦不怕没面子
“因为碗里有残渣,双手经常被鱼刺、骨头等扎到。”陈文原指着手指上的一道伤口说,他的双手因收碗留下了淤血和小伤口。尽管手受伤了,陈文原也不想戴手套。
每年节假日或寒暑假,他都奔波在种种兼职中,促销、家教、做手工……大一暑假时,他在一家包装厂里干活,每天能做一千多件。“收碗的速度也是从这练出来的。只有一个星期,我就练到这速度了。”
收碗的时候,陈文原总是低着头,“做这工作,就是看碗不看人,很少抬头。”
第十一食堂的阮老板对他赞不绝口: “这学生真的很肯干,不会像其他学生一样觉得这工作没面子。”比起食堂其他的员工,阮老板直呼“他是工作效率最高的员工!”
打两份工养活自己
每天中午在食堂打完工吃完饭,陈文原还不能休息。回到二楼宿舍,他还要打扫楼层。“这是我的另一份工。每天下午1点左右,把宿舍二楼打扫干净。”这样,一个月他还能多赚160元。
“加起来,我每个月的收入有600元左右,除去开支,少则剩一两百,多时甚至能剩四五百。”陈文原很少花钱,每天早餐两块五,午餐晚餐基本食堂包了,有时饿了买点吃的。“基本不买衣服,周末很少出去玩,即使去,也是去免费景点逛,所以不怎么花钱。”
陈文原的爸爸在老家开“摩的”,妈妈做一些手工活,每个学期给他寄2500元的生活费。“家境也不是很好,所以我自己想多存点钱。等毕业后,用这些钱做投资或创业,目前我还买了一些股票。” 陈文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