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 网络红人>张跃
张跃

“中国反烟第一人”张跃的12年的反烟历程

摘要

张跃,男,1961年出生,从河南新安县走出的民间“中国反烟第一人”。历经12年的反烟历程,给媒体和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49岁的张跃多年来一直把反烟当做自己的事业,他的所作所为,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

张跃-中国反烟第一人

张跃

在2010年世界无烟日前的5月29日,“中国反烟第一人”张跃应邀专程来郑,在火车站广场等处劝人戒烟。49岁的张跃,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去“抢烟”,他的行为获得广大旅客和很多市民的支持。

5月29日上午9时40分,提着米黄色布包,张跃带一沓反烟资料来到郑州火车站宣传戒烟

在售票厅外台阶上,两男青年嘴叼香烟,张跃手执宣传资料上前宣传,在递名片的同时,轻轻地拿走对方夹在手指间的香烟。不到一分钟,张跃成功“拿掉”9个人手中的烟。

在郑州长途汽车中心站西侧阴凉处,坐着很多等车的旅客,其中有不少吸烟者。张跃在散发宣传材料的同时,先后拿掉50多人手中的烟。在这些烟民中,大多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一年约40操东北口音的女人正大口大口地抽烟时,张跃上前宣传被这女人一手推开:“去去去,一边去……”张跃只好一笑了之,并未强行把她的烟抢走。

张跃-反烟道路

张跃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平时干家务活干得最多,在兄妹中威信也最高。他父亲是小学教师,从小上学时,他吃住都跟着父亲。张跃说:“父亲晚上边吸烟边备课批改作业,把我呛得够呛,那时我年龄小,不敢说他。随着年龄增长,20岁我回村当会计,为应酬身上也常装烟。开会时大家相互敬烟,我也敬人烟,别人敬我时,私下确实吸过两口咽肚里,呛得很不好受。当时我就想,香烟真不是个好东西,为啥人们要吸它?”

1989年张跃辞去教师工作到北京做生意,把19岁的弟弟万东带去,租住一小房里。弟弟吸烟,熏得张跃受不了。张跃想,父亲吸烟我管不了,我得管住弟弟让他戒烟。张跃给他讲道理,一是吸烟花钱张跃不赞成,二是熏得张跃受不了。弟弟说戒烟,当张跃面不敢吸了,邻居说他背后还在吸。

张跃知道后就管他,要撵他离开北京,他不敢吭声。有一次张跃在卫生间发现个烟头,再次训他,他委屈得哭过几次,在张跃的坚决反对下,不到三个月,弟弟真把烟戒掉了。

“在反烟历程中,我身上总备一些零钱,在对一些铁杆烟民讲吸烟危害时,有的抵触情绪很大,一说就容易发生冲突。遇到‘知道,不需要你讲’还是好听的,也遇到瞪眼想给我打架的,也有拽住我胳膊把烟要走的。还有人说我是多管闲事,神经病;更有骂我很难听的。时间长了,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我都能化解。一般情况下在公共场合,我会一手递宣传材料一手递名片,奉劝吸烟者把烟掐灭,绝大多数都能理解。遇到瞪眼想打架或拽住我要烟的,我会很客气地掏出一元钱给他,问能否理解?这人就会消气了,我把钱装他衣袋里就走开了,这样就不会发生打架的事。”

张跃告诉记者,在反烟过程中,的确遇到过与他较真的。“在长沙,有烟民在公开场合对我说,不吃饭可以,但不吸烟不行。这种人把吸烟行为上升到吃饭的高度,还真少见。”“你怎么说?”记者问。“你10天不吃饭,后果你自己承担。你10天不吸烟,后果我全部承担。他想了半天,终于承认我说得对。”张跃说。

从2001年起,他到全国各地“反烟”,曾被烟民误解过,甚至被打过。他说:“这些我都不怪别人,抽烟是个坏习惯,我在纠正别人的习惯,刚开始不认识我的人,肯定会误解。”

张跃-认为吸烟是人类的垃圾行为

在反烟历程中,张跃在实践基础上力求从理论上有所总结和突破。他从人类的行为学角度,从人吸烟行为上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张跃说:“我认为烟草有三个特点:易栽种、易燃,对人有征服、依赖作用,吸上瘾后丢不掉。烟草行业这么有生命力,如此正当、合法地存在,主要是人性的弱点在起作用。即使没有烟草行业,人类也无法不接触烟这种物质。人类的行为会产生对人类自身有益、有害和垃圾这三种物质;物质在燃烧时,就会产生两种物质——烟、灰,这就是垃圾,这就是我对烟的物质定义。光讲烟有尼古丁、有几百种毒物,没有把烟的物质定义解决;解决了烟的物质定义,人类就应该远离它,抛弃它。据此,我认为吸烟是人类的垃圾行为。”

张跃认为,研究香烟中的尼古丁和多种毒物,是把微观当成了重点,他并不否认做科学研究,认为仅从人的五官接触做饭、煤火燃烧和吸的烟,就可作出判断,就凭香烟呛人的感觉,从精神、心理感受上就能判断香烟能不能吸。

查看全部
相关信息
相关事件记录词条
百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