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 网络红人>黑丝举牌女
黑丝举牌女

 

 

黑丝举牌女,又叫“吊袜黑丝女”,是指一名穿着黑色吊袜的高中女学生。2010年3月19日,在某中学体育节开幕式上,一名打扮时尚的女生手举“高二11班”的牌子,走在班级队列的最前面,下身却穿着与学生身份极不相称的黑色吊袜,装扮显得分外夸张,网友冠之以“黑丝举牌女”。

走红起因

“吊袜黑丝女”又称黑丝举牌女,在搜索网站输入“黑丝女”,一下子显示数十万个网页,其本意是“穿黑色丝袜的女人”,具有挑“黑丝举牌女”网上被热炒逗、暧昧的含义。

目前,“黑丝女”特指河北省石家庄一中高二11班的一位女学生。2010年3月19日,一则“某中学运动会女生穿性感丝袜引发争议”的帖子出现在新浪博客上,并发布了大量图片;3月20日,河南《东方今报》报道了此事,将其称为“黑丝女”,并调查出事件发生于2009年10月16日,现场为石家庄一中第25届体育节开幕式;接着各大网站和媒体纷纷发布相关消息,“高中运动会惊现吊带黑丝美女,90后如此开放?”的帖子开始大规模传播。

校方回应

石家庄一中校服

经过某媒体查询得知,2009年10月16日,确实是石家庄一中第25届体育节开幕日。该校网站于2009年10月23日发表一则名为《石家庄一中隆重举办第二十五届体育节》的图文报道,详细介绍这届体育节的情况。这则报道附有多张照片,网帖所曝的“黑丝女举牌”照片的背景和该校体育场背景相符。

石家庄一中的一位王姓老师表示,该校对学生着装有详细规定,要求大方得体,应该不至于出现“黑丝女举牌”。但网帖照片“黑丝举牌女”身后的校服显示是石家庄一中的校服,且显示场景和该校当天开幕式情况也相符,对此王老师表示,他会将此情况汇报,待调查后让相关部门给媒体一个回复。

网友热议

吊袜黑丝女

丁洪先:“黑丝袜”本身并没有原罪

其实,对于中学生运动会举牌来说,不像国际大赛那么严格,其更多体现的是学生的个性,作为学生来讲,可能求新求异多一些,或者是模仿大人的做法,因此,一味地指责“吊袜举牌女”,以及学校的审美教育等很值得商榷。

一双丝袜之所以能让人浮想联翩,引爆一场网络论战,一大原因就在于很多人通过“吊袜举牌女”看到了太多情色与暧昧的色彩与内容,因此也就把这一“出格”的装扮看得过于敏感、过于严重。从某种程度上看,“黑丝袜”本身并没有原罪,与其说是“黑丝袜”的问题,不如说是人们意识中多了浮想与扩充,是一些人的心理出现了偏差。

因此,与其谴责美育和德育的失败,不如多反思一下社会文化中的情色以及暴力文化之毒,从根本上说,如果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严厉打击色情短信、黄色网站等,那么青少年自然会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也不用过分担忧社会不良文化对于校园的侵袭,反之亦然。

陈尧:校园决不是仪容的“跑马场”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虽然不是军队、不是机关,但也决不是仪容仪表的“跑马场”。学生还是得有个学生的样子,我们不能脱离学生特有的身份、任务,“大而空”地去谈论他们的个性、独立、自由和权利等。

此外,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可判断、评价个人礼仪,又岂能不对个人身份及所处环境进行适当的审视和考量?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规定: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鼓励他们积极张扬个性、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还应该从仪容仪表等方面加以科学的规范和正确的引导,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吊袜没有原罪,穿吊袜未必就不美丽性感,但一个稚气未脱的中学生穿吊袜出现于这种公共场合,实在难言适当得体。当然,当务之急不是,也不应是对这些孩子进行道德“审判”,打扰她们平静的生活学习,而是反思。不过,笔者觉得,值得反思的内容不仅仅是美育德育。

毛建国:只要有争议“黑丝女”就不可怕

女学生、黑丝袜……当这些要素,被植入了社会浮躁的情境中,引起关注与争议也就成了必然。但必须明确,对待“黑丝女”,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其实都是为了美,批评者在维系心中的美,赞美者也是在肯定心中的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有争议存在,“黑丝女”就不可怕。怕就怕,没有争议,没有讨论,这时当事者浑然不知错,错的也就错下去了。在争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双方其实没有分歧,只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维护的角度不同。批评者全面出击,是为了维护主流价值观;而赞成者强调个性,也并不违背主流价值观。由此可见,只要有争议,即使错的也能纠正过来,而对的只会更好地坚持下去。

我们可以对社会提出道德希望,我们更应该对社会抱有信心。即以现在的这些中学生而言,他们或有迷惘,或有偏激,但不管怎么说,他们本性并不坏。承认这一点,看到争议的力量,生活就会更多阳光。

对“黑色吊袜”女生不必太惊诧

不可否认,“黑色吊袜”确实与学生身份极不相称,但我觉得也没必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如临大敌。可以相信,这个女生平时应该不会身着如此出格、扎眼的奇装异服。众所周知,作为运动会的引导员服装与众不同也是“行规”,在特定的环境下秀一把时尚,又有何不可呢?至少不应该对这个女生本人有过多的责难。这样“另类”的装扮能出现在运动场上,肯定是得到了学校的首肯。就算真的有错,也是学校把关不严。

对于中学生仪容仪表的要求,很多学校都有着非此即彼的硬性规定。为了整治违反规定的“刺头儿”学生,不惜采取强制手段。去年广东佛山禅城实验高中对学生仪容展开检查,30多名拒绝剪头发的女生被校方作“停学”处理……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校规绝对不妥,但做法肯定值得商榷。剪掉的是头发,受伤的却是学生的心灵。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我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青春万岁》中这激情澎湃的诗句,这是对中学生奔放的个性和激扬的青春最好的写照。中学生的行为仪态应该规范,但不是禁锢,应该引导,但不是强堵。学生的仪表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概念,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校规是否也应该体现温情教育和人文关怀呢。而公众对于偶尔另类了一次的“黑丝女”,也应以一种淡定的心态去看待,目光中应多一些宽容与善意,少一些挑剔与惊讶。

专家观点

吊袜黑丝女和其同学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青少年思想品质、人生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高中生,其心理的发展具有成熟和幼稚、独立和依赖、自觉和盲动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中国人对孩子总是不放心,学生群体只要稍微“搞怪”,指责之声就不绝于耳。做什么事都要“整齐划一”,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从 “一张考卷”到学生校服,无不操碎了心。但越管束越容易产生反叛心理,只是有些学生没有把问题表面化,可压在心底不等于没有想法。

高中女生穿吊袜黑丝出现于公共场合,确实与其年龄不大相称。可是,这顶多只是说明该女生在着装礼仪等方面存在欠缺。有谚语云: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某些“正人君子”大可不必对此大加鞭挞,更不必对其上纲上线,煞有介事地发出“一代不如一代”这样的九斤老太之叹。指责、谩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中学操场冒出“黑丝女”不值得惊诧,这更应该注意中学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德育美育的教导,并不是说女生穿得“密不透风”,教育才算成功的。

查看全部
相关信息
相关事件记录词条
百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