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飞-简介
燕飞,男,荆州退伍军人。2010年6月27日,荆州初中生和退伍军人接力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此事距2009年“荆州大学生集体救人”事件仅8个多月。同样是落水救人,同样是见义勇为,但这次不再有捞尸要钱,不再有见利忘义,随滚滚江水一同逝去的,只有纯粹、勇敢与光荣。
2010年7月1日,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整座小城的时间仿佛凝滞了,出租车停运,小商店闭门,街头不见行人,显得空空荡荡。
燕飞-跳江救人身亡
2010年6月27日,赵龙与两名班里的女同学,赵勇外出游玩。队伍很快扩大到了6人,四年级小学生何安明与杨俊龙加入其中。
10岁的何安明曾多次跑到矶头上玩耍,赵龙等人连忙呵斥,将他拉回身边。然而重复3次之后,他们渐渐放松警惕。下午1点左右,何安明突然从矶头上滑下,落入荆江之中。
目击此景的赵龙毫不犹豫地跳进江水,奋力抓住不断下沉的何安明。汹涌的江水迅速把两人冲离岸边。
魏本付开着大巴车恰好从此地经过,他看到一个男孩疯了一样跑到路中央,挥手拦车。他急忙停车,听到救人的呼喊后,他跑到江边,脱去衣裤,跳入浊黄的江水中。这位40岁的中年男人虽会游泳,但已有16年没再下过水。
此时,赵龙抱着何安明已被冲离矶头约20余米远,两人在江水中浮沉不定,呼喊乏力。
魏本付向两人奋力游去,岸边一片惊呼声。岸边的骚动引起了在码头上等待的人们的注意。调度员廖祥华和村民梁刚开始向落水处狂奔。燕飞跨上了码头边一辆摩托车,来不及向主人打招呼,便向落水处疾驰。
参与救人的(左起)廖祥华、魏本付和梁刚
到达矶头后,燕飞仅脱了上衣,便从矶头上跳入水中。
在江边长大的廖祥华深知此处水况的危险,但他赶到时,燕飞已经下水。不及多言,廖祥华和梁刚两人也在岸边先后下水,众人一起接应魏本付。
魏本付已摸到了两个孩子。他一度试图托起两个孩子,但暗流已经消耗掉他大半体力。无奈下,他只能抓着两人勉强向岸边游去。
这时,燕飞游到了魏本付身边。魏本付要他帮忙推两个小孩。但燕飞已脸色苍白,他虚弱地说了声:“我没力气了。”
魏本付连忙嘱咐燕飞往回游,然后继续拉着赵龙和何安明向岸边游去。随后,廖祥华和梁刚赶到接应,岸边的群众也开始组成了至少5个人的手拉手“人链”。
呐喊声中,众人一起把落水的何安明拖上岸,这时大家才发现,一直紧抱何安明的赵龙不见了。廖祥华等人急忙二次游回江中,寻找赵龙,然而无果。
此时,扶着江岸,浸泡在水中喘息的魏本付,忽然想起了燕飞。他回头望去,大江茫茫,哪还有燕飞的影子。
燕飞-人物评价
生活节俭
在妻子眼中,燕飞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不吃早餐,“他从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这其实也是拮据生活的一个缩影。燕飞一家三口,和他父母挤住在一间破旧的平房中。他的父亲早年是厨师,燕飞2000年退伍后,便随父亲一起做“上门酒席”的服务。当地凡有红白事宜,两人便上门做菜,但一直收入平平。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燕飞不满这种现状,他曾一度远赴上海、云南等地打工,但不久后又返回家乡。在打工的旅程中,燕飞习惯了为省钱不吃早饭,让妻子心疼不已。
见义勇为
丈夫跳江救人的行为,在陈永芬看来早有预兆。她说,外出打工时,有一次,燕飞曾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一名乞讨者。“他朋友多,讲义气,喜欢帮助别人,正义感还特别强”。
有一次,夫妻俩去荆州市区购物,搭乘长途车时,有人发现丢失手机,而燕飞的钱也被偷了。按陈永芬的想法,此事应不了了之。但燕飞拉着妻子中途下车,搭乘三轮车,回到始发站找到了那一伙窃贼。窃贼一哄而散。燕飞追着其中一人跑到小巷,窃贼抄起了路边的铁锹,但强壮的燕飞打蔫了窃贼,并在路人帮助下将其扭送到派出所。
“他从来没告诉我他会搏击,就像这一次,他也从来没告诉我他会游泳。”陈永芬淡淡地一笑,带着伤感和骄傲。
燕飞[退伍军人]-社会影响 荆州人的见义勇为有着历史传承。此前,当地人心目中的英雄,是2006年在温州勇斗歹徒浴血献身的周大军。巧合的是,周大军也是江陵县人,并和燕飞同在一个部队。
周大军之后,便是2009年10月24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英勇救人。事发荆州宝塔湾。然而,在上次救人过程中,打捞船主一手牵着尸体,一手索要金钱的行为,给英雄的壮举涂上了一抹黑色。无论是官员还是市民,提起当年的凭尸索钱都愤懑不已,这一次他们更关注外界对救人的报道评价。
一位出租车司机说,这一次救人不仅是英雄壮举,也为城市洗掉了污点,“我们荆州人千古以来就是这样,见死不救,救人要钱,猪狗不如”。
对于英雄的身后之事,当地政府部门也做了详尽考虑。燕飞的妻子是一家技校的临时老师,而燕飞的父母体弱多病。赵龙家中经济拮据,赵龙的姐姐也面临读书学费的问题。事发后,荆州市相关部门颁发给燕飞和赵龙各1万元见义勇为奖金,给两人的家属发放慰问抚恤金各5000元。当地政府官员表示,此后陆续发放的慰问抚恤金总金额将达到30万元左右,“让两位救人的英雄走得放心”。
2010年7月1日,在追悼会上,湖北省团省委副书记陈正祥宣读了追授燕飞“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追授赵龙“湖北省见义勇为优秀共青团员”,以及授予参与救人的5人为“湖北省见义勇为先进青年集体”的决定。
2010年7月1日中午,追悼会结束后,当地上百辆出租车、摩托车,自发护送着两位英灵入土。一路上,鞭炮阵阵,数千民众前往墓地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