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诗人>>徐贤妃
徐贤妃

  徐惠(627~650),长城(今长兴)后漾忻湖村人。父徐孝德,曾官至右散骑常侍。早慧,5个月就能开口说话。4岁时能口诵《论语》、《毛诗》等经典著作。8岁已善属文,父孝德偶试其才华,以《离骚》体出题“小山”,徐惠一挥而就,辞云:“仰幽岩而流睇,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自足有所论著,辄盛传于京。后被唐太宗召为才人,人居宫中手不废卷。工于诗(《全唐诗》辑有五首),诗作文采华美,深得太宗嘉许,被迁为充容。

  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东征高丽,同时新建公室,百姓劳怨。时徐惠虽居深宫,但忧心国事,及上《疏建》呈太宗,指出“黩武玩兵,先哲所戒”,例举“秦皇并吞六国、晋武奄有三方,反成覆财之业”。说明“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进谏太宗节俭,不宜大兴土木,“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所虑;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唐太宗阅后称,赞徐惠所言有理,优赐之。 当太宗巡游天下时,她就告诫太宗“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在给太宗的上疏中,她认为珍玩是国家沦丧的根本所在;珠宝玉器是迷人心窍的毒药;珍玩珠宝盛行民间,必然会败坏淳朴的民风。她还举例说:“商纣王迷恋玉器,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所以她说:“做皇帝应提倡节俭,而不能奢华,应给后人留下治国的法制、原则,让人们都遵从,这样大唐王朝会更加强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唐太宗对徐妃的仅见非常赞赏,给与她很丰富的赏赐和十分高的荣誉。她的父亲被提升为水部员外郎。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病逝,徐惠哀思成疾,不肯进药,又作七言诗及连珠以见志,于永徽元年(650)年,时年24岁,被追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