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家的传家宝是良好的家风——勤俭节约。而我的奶奶,就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
奶奶非常勤俭节约。我们洗菜剩下的水,她会拿去冲厕所、拖地、浇花;我们喝不完的开水,她就拿去洗手;奶奶还种菜、养鸡鸭,经常用鸡粪、鸭粪做肥料。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奶奶为我们这个家节约了很多资源。
奶奶不但自己勤俭节约,她还教育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就是伯父和我的爸爸也要节约。我的伯父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他穿着朴素,旧衣服都舍不得扔,经常是缝缝补补了继续穿,直到实在不能穿了还要剪成布块当抹布。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伯父:“伯父,你们家又不缺钱,你为什么总穿破旧的衣服呀?”伯父摸摸我的头,和蔼地说:“衣服嘛,穿着暖和就行了,现在我们生活是富裕了,但是也不能浪费啊!”我虽然还是不能像伯父一样事事时时勤俭节约,但是我知道,伯父是对的。
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我的父亲也很节俭,去饭店吃饭,剩下的菜,他总要打包带回家;每天做饭前,他都要确认是不是都在家吃饭,以免饭菜做多了浪费。我知道,无论是伯父还是父亲,他们勤俭节约的习惯都来自奶奶对他们的影响,我心里对奶奶充满了感激之情,因为是奶奶让我耳闻目睹了这一切,而这一切影响着我,也必将让我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种精神是我们家的骄傲,我要让我们家的这种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亲爱的朋友们,这就是我家的“传家宝”,我为我家有这个“传家宝”而感到无比自豪!
人人家里都有传家宝,我家也有。不过它有点与众不同:既不是宝贵的紫砂壶,也不是稀少的邮票,那是什么呢?请听我慢慢说来。
小时候,爷爷最经常说的话是:“笨鸟只有先飞,才能飞得更远。”我似懂非懂。但在我的记忆里,每次回老家,爷爷都很早起床干农活,哪怕是在寒冷冬天的清晨,也能听到他拿着锄头敲敲打打的声音。
爸爸妈妈对我经常说的话是:“我们不一定是最棒的,但一定要是最努力的。”以前,我不懂这道理,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大彻大悟。
那时,我在班上稳稳地坐着班长的宝座,严格地管理着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你的红领巾又忘戴了,会被文明天使扣分的。你赶快把地面再打扫一遍,还有粉笔尘。”……就这样,我每天都像战斗士一样,风风火火地工作着。后来,我发现同学们在背地里挑我毛病,也渐渐地远离我。我很不明白,为了班级,我做了那么多事情,虽然有时伤害到他们,我也在事后道歉了啊。我这么努力还不行吗?我到底错在哪里了?那时候我在面上强忍着泪水,心里却是苦涩的。终于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了某位同学说的真相:“王怡宁不就靠自己的爸妈当上班长的,算什么。”原来他们都是这样评价我的。我的心碎了,急忙转身跑开了……第二天,我向老师辞了职。
打那以后,我变得沉默了。不爱说话,不回答问题,成绩也波动起来。我总避开同学们,不想扎在他们当中。有天清晨,我看到床头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一直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别轻易被小事打败。”我顿时清醒了,背起书包,又哼着小曲向学校走去……
说到这儿,你该知道我们的传家宝是什么吧?将来有一天,妹妹长大了,我一定会自豪地对妹妹说:“艰苦,不轻易服输,这是我们家世代相传的宝贝。”
生活是一片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播下一分希望,收获一份成功;播下一片孝敬,收获全家幸福。我家就是幸福的港湾,敬老爱亲是我家的传家宝,它从这里传承,经过一代又一代。
在左邻右舍眼中,爷爷是大孝子,虽说他早已离我们而去,可他的孝行迄今为止仍然是乡亲们教育下一辈的模范故事。据爸爸说,打小家庭经济拮据,爷爷每个月的工资不多,每次领了钱,他总是惦记着先给老家的曾祖父、曾祖母寄去生活费,剩下不多的才是全家人一个月的伙食费。
后来,曾祖父母他们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眼睛也不好使,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爷爷就把她们接过来一起居住。每当家里做了好吃的菜肴,爷爷必定先恭恭敬敬地给老人们盛上满满一大碗,接着才轮到子孙们,自己则最后“出场”。常听奶奶说,太婆婆逢人便夸自己这辈子真是好福气,得了个女婿这么孝顺自己,事事都要惦记着她这老太婆,比亲儿子还体贴。
耳濡目染之下,爸爸、妈妈对长辈那也是相当尊敬,礼数有加。在爷爷生命垂危的住院的那两个月,爸爸请了长假一直陪伴在爷爷的身旁,每天为爷爷翻身擦洗、端茶送水、喂饭喂药。那段时间爸爸的眼睛都是布满血丝,我知道那肯定是睡眠不足和过度劳累造成的。可爷爷临终时面带微笑,紧紧地握着爸爸的手,我想他一定是感谢上天给他送来了一个好儿子,因此走得很淡定很安详。
我就是在这样爱的氛围中成长,那孝亲敬老的种子早已在我稚嫩心中生根发芽。记得七岁时,有一天全家人吃过晚饭照例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聊天,妈妈摆好了水果拼盘,我挑了个最大的递给外婆,再挑了个大的给外公。观看节目的时候一定要点他们爱看的节目,并陪他们在旁边当节目“翻译”,外公外婆高兴极了,连连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看见爸爸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如今外出时,我会主动给老人们让座或帮忙提东西;在家里我帮着妈妈洗碗拖地,干些家务活;爸爸下班回家,我会给他按摩捶背端茶送水……
孝亲敬老就是我的传家宝,爷爷传给了爸爸,爸爸又传给了我,我接过这爱心的接力棒,一定会小心呵护着爱的火苗,让它一直熊熊燃烧,让爱的光亮照耀我前行的路程,直到永远。
近几年来许多鉴宝、赏宝节目受到广泛追捧,许多参加节目的人都是携带自己的“传家宝”而去。青花罐、勋章等固然有年头有故事,但毕竟只闪烁着旧时代暗淡的光芒。我们的“传家宝”当传天下,万世万代都能唤醒人们的真善美意识,焕发新时代的光芒。真正的传家宝当属家风祖训。
中国人对“祖传”性质的事物带有莫大的青睐与喜好。从许多江湖郎中“祖传秘方”的幌子到现如今我们对传家宝的探卖,无一例外。家传的事物对中国人有重大意义,往往能世代绵延而不绝。既然如此,我们的传家宝就不应当止步于浅浅的物质层次,而应当从精神上让我们的后代得到灵魂的教育。
中央电视台曾经拍摄过名为《留住乡愁》的纪录片,走遍神州大陆的山河川原,探访许多古朴村落的风俗民情。而其中有许多宗族曾经显赫一时,他们高居庙堂的老祖宗给他们留下了无数丰厚的祖训。先代曾是礼部仆射的宗族,至今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先代曾是将军的宗族,世代人奋勇习武,报国安境,守护故乡,在抗日战争中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浙江的“守塔世家”叶中央等人,一族人几百年来守护一个小小的灯塔,为渔民保驾护航,虽然族人为此牺牲,仍然日夜护塔。这些活跃而生动的家风祖训,无疑闪耀着巨大的精神光芒,经久不衰。
器物总是冷冰冰的,这样的传家宝不能长久地暴露在外,总是要拿到秘密之地小心保存,而家风祖训却需要我们应时应地积极践行。无论是尚书、尚勇还是尚德,这些家风祖训都会是一缕缕暖人的阳光,温暖人们的心房。《颜氏家训》、《傅雷家书》等家训都已成为我们立德树人的典范,是引领我们教育的标杆。这些家风祖训,沉淀的时间越是长久,就越有生命力。
许多的家风祖训可能成了“老规矩”,但老规矩不应老去。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家风祖训可以焕发新时代的光芒。古人的折柳送别,有新时代的思乡怀人之情;古人的读书修身治国齐天下,有今时代的为人民服务意识。家风祖训,决不能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魏晋时期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仕族”的现象。仕大夫们传承的是官位职衔,而我们今人应当沿袭的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家风祖训。传家宝,当传天下,传万世。
从古至今,传家宝这一传递家族信息血脉的东西就一直存在。说起这传家宝,大家想到的恐怕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驰拿出的那条“尚方宝剑”了吧!传家宝有大有小,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尽管它千奇百怪,但都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诉说着家族的故事。
小张、小杜的传家宝,一者是有年头有故事的青花罐,一者是带有爷爷故事的勋章。这两者都承载着历史,都有成传家宝的资格。但我认为小程的传家宝祖训更具有价值。虽说它是无形的,比不得其他传家宝的物质价值,比不得具有记忆烙印的传家宝的温情与故事,但它的精神价值是这些传家宝所无法匹及的。
青花罐与勋章是对历史的记念和对先人的缅怀,而祖训却可以与家族一起前进,存活于族人心中,甚至会影响到其他人。正如小程的祖训所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不仅先人对族人的殷切期望会流传久远,而且祖训本身也会在口耳相授之中得到永恒。
具有正能量的祖训对于族人来说就是一笔不菲的财富。祖训是先人摸爬滚打,用血与泪总结出来,给后辈以警醒与鞭策的良言,它饱含着先人对家族的期望及对后人的关怀,是家族情怀与关怀的体现。有如曾国藩留给自己子孙的祖训,不也饱含着曾国藩对族人深沉的爱?又有满是舐犊之情的《傅雷家书》,虽谈不上祖训,亦也饱含父亲对子女的关怀,也是有做为传家宝的资格。这些传家宝难道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较之物质财富岂可逊色?
祖训有时不单影响族人,还会影响到其他人。有些祖训在历史的大潮中,劈波破浪,一直发出耀眼光芒,从而让有心之人学习去,采撷去,最终让采撷之人取得成功。
美国前财务部部长古铁雷斯,就是这样的人。从小便寓居他乡,又受到他祖训“日行一善”的影响,为他人打开方便之门,与人为善,处处做着举手之劳。做州际货车司机,时常帮人传送信件给在外打工之人;在社区做义工;到了公司,帮同事解决各种困难……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最终,被里根总统注意到,钦点为财务部部长,一跃成龙。古铁雷斯的发家史让我们从中窥到了一丝传家宝祖训所具有的能量,倘若没有了“日行一善”这句祖训的影响,他虽有可能会成功,但还会是这样呢?一则有“宝”的祖训足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
传家宝,该传什么样的宝?我们不否认像青花罐、勋章这一类物件成为传家宝的资格,但像祖训这样一类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精神财富更加有价值去成为传家宝。
奶奶的床边挂着一把老蒲扇,就是那种常见的葵扇。奶奶说,在她心里,这可是一件“传家宝”。
这把老蒲扇的年龄比我还大呢,扇面发黄,扇边也磨破了,奶奶用布条儿把它包缝起来,又在扇柄上缠了细细的藤条儿。
前几年,我家搬了新居,爸爸把老蒲扇丢进了垃圾箱。奶奶把它像宝贝似的又捡了回来,还不停地抱怨着:“它跟了我这么多年,留着以后还有用呢。”
转眼间,又是盛夏了,连续多天三十七八度的高温.连电风扇吹出的也是热风。家里装了空调,晚上,我们请奶奶到空调下享受。没有想到,奶奶身体本来虚弱,一夜过后竟感冒了。
第二天,奶奶服了药,躺在床上。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只剩下我和奶奶在家,照料她的任务自然落在我的身上。看着奶奶难受的模样,我端来了一盆凉水,拿湿毛巾敷在奶奶的额上降温。可天气又这么热,空调和电扇也都不能开,怎么办呢?我想起奶奶的老蒲扇,赶紧拿来轻轻地为奶奶扇风。
时间一长,我的手酸了,人也困了,上下眼皮直打架。此时,我想到妈妈曾经说过:小时候,奶奶常常抱着我,用这把老蒲扇为我扇凉。我睡着了,奶奶把我抱到床上,又用它为我驱赶蚊子。于是,我始终没有停下来.奶奶安然地睡了,我仍然握着老蒲扇一直扇啊,扇啊……看着手中的老蒲扇,我心中默念:“老蒲扇呀老蒲扇,过去,奶奶用你为我扇凉驱蚊,今天,我又用你照顾奶奶,你真成了我家的传家宝了。”
这把老蒲扇是我家的传家宝,尊老爱幼的美德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传家宝,在大家心里,要么是金银珠宝,要么是珍奇古玩,我家的传家宝可大有不同,它是书柜上一堆的书。
这些可不是一些普通的书,它们大多有些年代。如《战国策》《史记》《李贺诗歌赏析集》《王国维与人间词话》《毛泽东选集》……有些书的封面已经泛黄,年代短的有几十年,年代久的甚至都近百年了。这些都是老爸爱读的书。
其中,最有历史的就属《左传句解》了。它是一本线装书,文字竖排,读的时候要从左往右翻,与我平时读的书完全不同。里面的字像手写的小楷,还有插图,上面有红笔作的批注,留下了读过的印迹。老爸说,它已有上百年了。难怪,它的书角都已经卷起,翻看时要特别注意,怕一不小心弄坏它。
老爸一直爱读书。他说,他买过、读过很多书,几次搬家丢了许多,留下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新房正在装修,老爸想做一个大书柜。为了这个事情,他与妈妈讨论了好多次。
书能充实人的一生,让人博学,让人学会修养,让人不做时间的傀儡。难怪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些书,确确实实是我的传家宝,我要把它一直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