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 范文>心系祖国老骥伏枥 传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心系祖国老骥伏枥 传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小编:WZ王
时间:2021-08-18 01:20:14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系祖国老骥伏枥 传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心系祖国老骥伏枥

“在太空这个世界各国争夺的新领域,中国不仅要有一席之地,更要扩大到一片之地。”

——王希季

“两弹一星”元勋、中科院院士王希季为航天事业倾尽了一生。他不断探索,在探空火箭、运载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后来者打下了根基。

他坚持真知。一份对他的考察表写道:有时比较固执,不好商量工作。在回应意见一栏,他写下:“总评价高于本人评价,谢谢。但在技术问题上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少数服从多数,而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他纯粹淡泊。不久前,王希季迎来了100岁生日。“他思想单纯,不想着名利。”夫人聂秀芳如是总结。

他对祖国爱得深沉。王希季从美国跨越大洋,热切投身新中国建设,又为任务多次“转行”。1999年,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举行,王希季到人民大会堂领奖。“祖国没有忘记我”,当时,这位近80岁的老人红了眼圈。

1957年10月以后,苏联、美国先后发射人造卫星。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之后,王希季调入上海机电设计院,担任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他没接触过卫星火箭,上海机电设计院的条件又很简陋。没经验、没资料,几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他选择从探空火箭开始研究。

在王希季的主持下,历经9个月攻关,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奇迹般诞生了。1960年2月,在上海郊区一个简易发射场,这枚探空火箭腾空而起,高度定格在8000米。

更大的挑战接踵而来。卫星上天,还得靠运载火箭。王希季创造性地将导弹技术与探空火箭技术相结合,提出了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他主持完成了初样的研制,领导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保障了长征一号将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太空。

卫星上天,如何安全返回?王希季服从组织安排,又投入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美国曾经一连发射12颗返回式卫星,均以失败告终,这一任务难度可想而知。作为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立足实际,制定了采用弹道式返回方式,由返回舱和仪器舱组成大返回舱的方案。数十年来,这也一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的基本方案。

“在太空这个世界各国争夺的新领域,中国不仅要有一席之地,更要扩大到一片之地。”王希季常这样说。老骥伏枥,他为航天事业奔走忙碌: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建言献策,倡议用现代技术发展小卫星并担任首席小卫星专家,还主持和参与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实施、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实施方案的论证编制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如今,航天后辈从他的精神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传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021年7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E301会议室,年近九旬的魏江春院士为真菌室三个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做了题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回顾”报告。魏院士回顾了自己入党的历程和科研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并对年轻人提出了殷切希望。

“国事大于家事,有国才有家” 魏江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学期间一直注重知识的积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工作。为填补我国真菌学中地衣学的空白,时任微生物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戴芳澜院士经过反复考察,将重任委托给魏江春。魏江春带着党交给的任务赴苏联学习地衣,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他在宿舍—实验室—院部课堂三点一线地潜心学习。1962年终获苏联副博士学位(等同美国博士学位)。回国后,虽和家人两地分居,但他深知国事大于家事,有国才有家。他舍小家,为大家,在国内迅速开展中国地衣研究,奔赴全国各地调查和收集地衣资源。

“耐住寂寞,潜心科研” 科研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十年动乱期间,魏先生心中怀揣党交给的任务,一直坚持梦想,潜心科研。社会的动荡压不垮心中的理想信念,生活的艰辛吹不倒对科学的不懈追求。魏先生在坚持30年后,以出色的成绩于1995年,获苏联地衣领域博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院士。

“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魏院士以诗词表达了对未来地衣学研究的期待:“凡是未到达的地方,都属于今天、明天和后天。那山更青,那水更秀,那风更温柔,还有那巍峨的大山,浩瀚的大海,广袤的大漠,神秘的森林,以及更加精彩的未来”。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要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报告会伊始,所党委李俊雄书记代表微生物所对魏院士表达了诚挚的敬意。报告会后,所党委石硕副书记进行了总结发言,魏院士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对信念的坚持,更体现了科技工作者对科学的求真务实,不懈追求。魏先生功在当代,他打下深厚的基础,是微生物所的精神鼓励,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魏院士用自己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做事按照目标一路向前,不忘初心,最后一定会达到科研的高峰。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我们要接过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火炬,拼搏奉献,时刻牢记“国事大于家事,有国才有家”,要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心系祖国老骥伏枥 传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全部内容,如果喜欢请持续关注“查字典”。

【心系祖国老骥伏枥 传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相关推荐文章: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得体会 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心得体会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心得体会 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心得体会

传承弘扬航天精神作文范文 传承航天精神感悟

传承弘扬海霞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伟大创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 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伟大梦想心得体会

查看全部
最新作文
热门事件记录词条
百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