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假期里,翻着母亲买来的《傅雷家书》。如果杜甫笔下的“家书抵万金”的现实版,《傅雷家书》应该可以算得上。这里面的每一封家书,看起来就像两父子在进行简单的对话,可是合上书本,闭上眼,眼前却浮现一句句的看似平实的语句,如嚼一颗青涩橄榄,越嚼越有味。
和日常生活见到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诲一样,傅雷夫妇可算得上中国父母的点饭,所以这本对儿子教诲的合集,却成为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他们非常用心的培养孩子,书中处处都流露出来。
傅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还会去写信的人应该是寥寥无几了。父母和孩子的中间,除了原有的代沟,现在还更悲惨的增加了新的物品——手机或是平板。想想也是,对着手机或平板,浏览着里面的有趣新闻,刷刷抖音,玩玩游戏,自然要比听父母唠叨有趣的多。这点,我想还是羡慕傅聪,至少以前没有这么多的诱惑,所以对待父亲的信,应该会更专心和重视。
傅雷把孩子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所以,虽是家信,除了家里的话,还有很多艺术的话,更重要的一点,两人是平等的进行对话,这个父亲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下来,孩子也不是纯粹的仰望着高不可攀的高山。这个父亲,“极想激出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父亲,而是有这样宽阔的胸怀,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这样的榜样,孩子自然不会狭隘,也能从其他人身上去吸收更多的养料,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多彩。
通信不仅训练孩子的“文笔”,还训练孩子的“思想”。每封信都是父子之间思想的碰撞,还要“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傅雷希望孩子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实践,用父子间平和的言语,展现出来。
读《傅雷家书》,让我一步步的感悟父爱,每个父亲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方式各有不同,但这颗心,是一样的,父亲虽然有时未必能绝对平等和尊重,但会对我的建议逐渐接纳和改变,等我把剩下的几篇读完,这本书,我会送给父亲,等父亲也看完了,我会认认真真写封信给父亲,这或许会是我们父女之间,更好的礼物。
阅读,让我感悟父爱。我愿继续践行。
时光能带走的是五色的流年,带不走的`是斑斓的记忆,因为流年匆匆一晃而过,记忆却是深邃,满含世间的感动,不能遗忘,只能让它印刻心底。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离别您的一句珍重,又留下多少感动。
傍晚的风拂过夕阳的面纱,残阳如血般红透天边,其实我应该希望你走,你走了,就不会有人管我,就不会有人在黑夜里让我守着一盏孤灯奋笔疾书,更不会有人为了一点小事就冲我发火,让我面壁思过。你走了,我可以在妈妈的臂弯里撒娇快乐,不用再去看你整天板着一张严肃的面孔。
可是谁能告诉我,爸爸,我突然舍不得你走。
公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你一只手抓着袋子脚不时地的踩地下的泥巴,一只手里拿着烟吧嗒,吧嗒,地上一会儿就布满了烟头。我低着头不敢看您大概是怕了那一幅严肃的面孔,偶然一瞥眼我看见了你手上的一道长疤,不自然的就想起多年前我是如何的顽劣任性。
少时不知愁,见别人有什么我就要什么,邻居家的孩子手里玩弄的一只小木车,我羡慕的不得了,偏要问您要,家里拮据,您又不想让我失望,没有办法,你就只能给我做,用那锈钝的齿距一点一点的做,豆大的汗滴从两颊滚落,枯黄的麻油灯燃着昏黄光圈,第二天我便有了一个精致的小木车,而您的手却多了一道疤。
爸爸,其实我知道你管我是为了让我学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你让我在黑夜里奋笔疾书,是因为怕明天开学,我没有完成作业,你为了一点小事冲我发火,是为了不让我犯更大的错误,你整天板着一张脸,是因为你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
公路上的人来来往往,车一辆辆的驶过,我的心提起又放下,您慢慢的朝我走过来对我说车快来了,爸爸要出去干活儿了,在家听你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原来这么多年一直没好好看看您,这次抬头凝视你却已眼窝深陷,两鬓斑白。你的手哆哆嗦嗦从兜里拿出了几张钱说自己想吃什么就去买什么,爸爸走了。一个转身就走进了茫茫人海,汽车启动您真的走了,看着驶去的车,模糊中你微驼的背,泪流满面。
言语总是最苍白的表达,那一刻我感动了……
人常说母爱是世上最无私的爱,而父爱又何尝不是最伟大的呢?可是父爱却是那么与众不同,难以察觉。
小时候我常常埋怨:为什么别人的父亲能对自己的孩子那么温柔,总能陪在孩子身边,而我的爸爸却总是对我那么严厉,总是忙于工作,连见面的时间都很少。我甚至有时候会想:他到底爱不爱我呢?
直到那一夜……
那天晚自习结束,我因为留下来整理教室卫生,有点晚了。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行人很少,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只有寒风伴随着清冷月光冷冷地向我吹来。早上来学校,我只穿了件单薄的外衣,这时冷得瑟瑟发抖了,我加快脚步,往家里赶。走着走着,我突然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个身影,有点熟悉,再走近一看,呀,是爸爸!我像鸟儿一般飞奔过去。我惊叹道:“爸爸,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出差了吗?”爸爸说“是啊,刚回到家,看你还没到家,来看看你,接你下课,明早我还得赶回公司。”爸爸把手中的衣服披在我身上,“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照顾自己!你妈叫你多穿点你也不听,看你冻的呀……”说完便牵起我的手,爸爸的手是那么的粗糙,又是那么的温暖。
他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每天不辞辛苦地工作,在外打拼,这些都是为了我们呀,我抬起头看着父亲那张憔悴疲惫的脸,眼角的皱纹越来越深,我的泪水忍不住在眼眶内打转。
这时,我才明白了,父亲的爱从来不在于表面,而在于默默的付出。
据说母亲生下姐姐的时候,父亲很高兴。母亲怀上我的时候,父亲一开始也很兴奋,他希望我是一个男孩。但我出生后却不是男孩,父亲的满腔欢喜似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底。从此父亲对我不闻不问,把我丢给母亲,自己带着姐姐四处游玩。当时我家家境不好,所以母亲也要为了维持生计而出去干活,没办法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小小的我,经常一个人在家,独自发呆。没有人能体会到那种寂寞的滋味,从那时起,我就与父亲产生了距离。
时光不紧不慢地走。草,绿了,枯了;水,流着,冻着;鸟,飞了,来了。我也长大了,但我们一家四口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姐姐上初二时,正是关键时期。母亲将全部的心思都倾注到姐姐身上,对我却基本不操心了。我很受伤,那种得到又失去的痛苦,无法形容。这时,父亲开始关注我,安慰我,我一时受宠若惊。但我因幼时与他的隔膜,又有些胆怯于走向父亲。但直到有一天……
我上的是寄宿学校。有一天我发烧了,老师打电话找来了父亲。父亲心急如焚地背起我就往外冲。我至今还记得父亲背着我奔跑时那清晰的喘气声。我冰冻的心在一点点融化。
到了医院,父亲赶紧小心地把我平放在病床上,招呼医生给我打针。迷迷糊糊中,似乎还听见了父亲询问医生时着急万分的语气。第二天早上,父亲早早地起来送我去上学。风很冷,心很乱,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父亲……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父亲发中的银丝。父亲老了,在我不在意他的每一天里悄悄地变老了……
父亲一句话都没说,把我送到学校,帮我紧了紧大衣的领子,那柔和的目光笼罩了我。我不知所措,落荒而逃,却在楼上的角落偷偷凝望着父亲。父亲目送我,良久以后才转身欲离开。一个踉跄,父亲摔倒了,我的心揪了一下。父亲艰难的用手撑着地努力了好几次,才站起来,蹒跚地走远了。我用手捂着嘴,泪珠一串串落了下来。
原来,父亲已经这么老了。我曾经的那些狭隘、无知在如今的父亲面前,都显得幼稚,渺小。父爱在加深,我也应该成长,我终于悟到,永远割不断的就是血脉亲情啊。我早就该放下成见,拾起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