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四世同堂读后感1500字大学三篇的内容,快来和我看看吧!
这场战争直到今天提起来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日本侵华,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这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倒背如流。但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罪行真的震撼了你的心吗?
说实话,在没读这本书之前,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那冰冷的“30万”,除了感慨日本人的野蛮外,我便无其他的感觉。毕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毕竟我没有经历那一场屠杀。直到我读了这本书,直到钱默吟入我的视线。他善良、友好,虽然贫穷,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作为一个文弱的诗人,平时连一只蚂蚁都不肯踩死。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被日本军带走以后,被拉去做电椅,被用皮鞭抽,脸被打肿后,连东西都看不清,嘴里的牙齿所剩无几。更可悲的是,儿子在他被捕后因病去世,妻子不堪打击而自杀身亡。这就是侵华,日本侵略者在把“亡国奴”的称谓强加给中国人之后,硬是把幸福的家庭搞得家破人亡,把平平凡凡的人摧残得不成人形。
看着钱默吟那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模样,听着那皮鞭落下、皮肉裂开的声音,心里冒出一阵钻心的痛。对于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忘却,而且我们也更应该清楚,国亡了,我们何去谈幸福和尊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是勇于反抗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个爱国青年。书中描写了这样一群人,像瑞全一样,受过教育,有爱国心,怀揣着一股激情,不甘心当亡国奴,奔赴战争前线,为人民谋幸福;像瑞宣一样,为了家庭忍辱负重,在敌人的魔爪下斗争着,拯救着那些被敌人压迫的人。他们不仅要把自己的家艰难的维持下去,而且还要忍受着亡国的折磨。他们的身体虽在家里,但心早已飞到了战争的前线。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正因为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历经五千年而不衰,毅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里,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时刻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积极地奉献祖国。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会有尊严,我们才不会受欺侮。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人民纷纷把自己的钱财存入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国难当头,最能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爱国心。然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情况就不容乐观了。书中描绘了这样的一群中国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汉奸。像冠晓荷一样,像瑞丰一样,为了发达,出卖灵魂,出卖尊严,甘心做敌人的走狗。他们抓住亡国的机会,尽享荣华富贵。他们是我们五千年文化下产生的耻辱,是我们永远唾弃的对象。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做一个有尊严,有骨气,内心坦荡荡的中国人。
我开始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正值9月18日,那个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耻辱的日子,那个中国被日本人践踏的开始,那个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序幕。今天天空一片晴朗,天很蓝,一朵白云都没有,学校里一片安逸。这与86年前的今天完全不同,86年前的今天是弥漫着硝烟、哭声、惊恐的。
而《四世同堂》就是描绘了抗日年代里祁家四世同堂安逸和谐的局面被战争打破后奋起抗日、钱吟默被战争逼成反日谍者等等一系列的抗日壮举。
在这部长篇小说里,我看到了为国家义无反顾的瑞宣、瑞全、钱吟默李大爷等等 ,看到了被战争逼得反抗的祁老爷等等,还看到了为钱出卖了自己人格的冠晓荷夫妇、招弟、蓝东阳、野求等等。这些人物经过老舍先生的笔,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形象跃然纸上,特别能揪住读者的心,让人深陷其中的故事情节。
在此书,我最欣赏的人物是钱吟默先生。还没被战争搅乱生活之前,他是一位爱养花养草、爱饮闲酒、闲暇时就写诗的一位闲静诗人,但在儿子死后,他慢慢地变成了一位谍者,原来他风雅翩翩,但后来身上满是补丁。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机智灵敏、勇敢无畏的令我叹服的品质。作者描写的不仅仅是钱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更是为国在战争前沿奋斗的中国勇士的生动写照。
说完正面人物,接下来就该是反面人物了。在这部书里,作者用很多笔墨描绘了大赤包这一个最令人憎恶的反派妇女。大赤包是那种见到钱就往上扑的市侩,她能为了钱把小女儿招弟“卖”给老男人!她能为了钱把很多无辜少女、妇女拉到妓院卖身!她能为了钱与日本人勾结!在这本书里,她的罪行不止这些。她为了钱出卖了自己的母性,为了钱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为了钱出卖了自己的国家!她的坏形象简直刻画到骨子里了:她贪婪、外强中干、甚至卖国!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用在大赤包身上应该是这样子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她作为一个反派妇女,在家里不受丈夫深爱,在小羊圈里不受人待见,在小羊圈外被人利用。不得不说,这真是为人处世的悲哀!
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炮火与破坏,更是对人性的检验。
作者描写的是小羊圈的人,而折射出来的是北平人 ,甚至是中国人。
这本书的最终结局是中国胜利了,小羊圈的正派人物赢了,反派彻彻底底的输了,小羊圈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其实最后结局并不意外,正义总是会战胜邪恶的。“邪不胜正”——这本就是真理。全书最后以“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一句结尾,让人久久不能回过神来,也给全书增添了在澎湃心情之后的释然。
在86年前的今天,中国曾被日本的铁蹄践踏,但在今天,放眼世界,中国综合国力正在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渐提升,号称“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也要让我们中国几分。中国已不再是86年前任人践踏的中国了,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它的目标是屹立于东方,傲看全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四世同堂》影响的不仅仅是老舍那一代人,对现在的我们更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启发。这个世界并不和平,所幸的是,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我们应接过历史的责任榜,我们更应该拥有一份真挚的爱国之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让我们继续去传承和发展《四世同堂》的精神,让华夏之火永燃!
磕磕绊绊读完了《四世同堂》,如果我说自己被激起了什么爱国主义热情那是假的。我看了太多东西,我没办法恨,我只觉得他们可怜,只觉得悲伤。最让我难过的是书以外的东西——老舍本人。他有多么爱他的北平,仿佛那里每一条河都是他的血脉,每一掊土都是他的身体,每一阵风吹都是他的呼吸。我知道他是真恨,他写道日本人怎样糟蹋北平,汉奸怎样无耻,他恨得咬牙切齿。
他一时温柔地回忆起北平的种种传统和小买卖,一时痛心地描述北平的萧条,一时冷笑讽刺着日本人的恶劣,一时又陷在瑞宣式的矛盾里无法自拔。老舍就是所有人物的集合。是祁老人的圆熟温和,是天佑的老实沉默,是瑞宣的儒雅挣扎,是钱诗人的铮铮铁骨。一种文化到了熟烂的地步,人们就会陷入一种无法言说的分裂。北平太熟了。老舍骂的是外敌,恨的是外敌。即便对于汉奸,他不过说他们“无聊”。他费尽苦心给小说安排了一个尚为和美的结局——他仍是爱,爱北平,爱北平的老百姓。他也相信自己这份爱,他想如果没有日本,北平人就会和和美美地过下去,祁家就会一代一代,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谁曾想,他就是被他所深爱的北平推向了绝路。那天老舍被打得皮开肉绽之后,已经站不起来,有人怕他当场被打死,就把他拖到附近一个派出所。几个红卫兵听说他是“反革命”,马上又进屋你踢一脚,他踹几下。我知道消息已经是晚上了,到派出所把他扶回了家。第二天,听说我离家不久,老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拿上一本《毛主席诗词》就出去了。走到院里,他见4岁的小孙女在那里玩,还把小孙女叫到面前,拉着孩子的小手说:“跟爷爷说再见。”老舍出门后,就一直往北走,走到太平湖(此湖今已不存,改建成地铁停车场)边,坐在那里读起了《毛主席诗词》。整整读了一天,天黑以后,他头朝下、脚朝上投进了那一汪平静的湖水。
一直找到第二天下午,才有人告诉我,太平湖有一个老头儿投水死了,好像是老舍。我找到湖边,见到他已被人捞上来,平放在地上。他嘴、鼻皆流着血,上身穿白衬衫,下身穿蓝裤子,脚上的黑色千层底鞋子,白色的袜子等都干干净净。可见那是他把头埋进水中之后,自己用双手硬性扒住湖崖石头淹死的。(老舍夫人对历史的回忆,节选自《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不是撕心裂肺的痛苦和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他怎么舍得以这样惨烈的姿态告别深爱的北平?《四世同堂》里的钱诗人忍受过日本人的虐待,依然不屈不挠反抗着,依然睁大了双眼等到了解放的那一天。我想,老舍先生也可以这样——如果折磨他的是日本人。可是不,偏偏是他深爱的中国人。面对外敌,你或许还可以因了民族大义忍辱负重,可面对自己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陷入分裂:我是对的吗?如果所有人,所有中国同胞,所有北平同胞,都说我是错的,那我怎么证明自己没有错?我怎么知道自己真的没有错?可是如果我错了,我有错在哪里?错在太爱?还是错在把这种爱写了出来?也许你可以想起《四世同堂》里祁天佑正是死于投水自杀,老舍居然把他的死写得凄美,写得历历在目,写得如见如闻,仿佛他的魂灵也在此刻死了一回。如果你是宿命论者,你或许会更加感概。可是在那时的中国,所有人都可以洞见自己的宿命:说不定哪一天,你就是那个今天被“革命群众”折磨致死的人。爱得太深,就无法忍受来自对方的一点点伤害。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对老舍的事特别心痛,我甚至很难一下子想起他的样子。我想时至今日中国总应越来越宽容才对,我以为能一统整个中国的意识形态已经开始消隐。我不喜欢红宝书,一点也不喜欢,也不喜欢千人一面的蓝衣蓝裤。我以为中国人终于开始珍重“个人”,终于开始学会自己思考,终于有了一个独立于“官方”之外的脑子。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悲观主义者,现在看来,我的估计还是过于乐观。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爱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停止那些表示自己不值得被爱的行为。什么时候我们能学会正常地、正确地、温柔地,爱与被爱。
以上就是小编为整理的四世同堂读后感1500字大学三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多多关注“查字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