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 范文>网络欺凌的危害和影响 人民日报谈网络欺凌现象
网络欺凌的危害和影响 人民日报谈网络欺凌现象
小编:WZ王
时间:2021-08-17 01:04:24

随着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进行社交的常用空间,侮辱谩骂、人身攻击、恶意举报等网络欺凌现象不时出现。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欺凌的危害和影响 人民日报谈网络欺凌现象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网络欺凌的危害和影响 

网络欺凌的伤害严重而深远。这是因为,它可以在网上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且对于所有涉及其中的人而言,这些伤害性的信息都难以真正彻底删除。与线下欺凌不同,网络欺凌可能随时随地跟随着遭受欺凌者,让他们长期被笼罩在焦虑的阴影中。

与其他学生相比,遭受网络欺凌的学生更有可能逃学,他们的学业表现也更可能会下降,自信更低,还可能面临更多健康问题。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网络欺凌甚至导致了自杀。

目前对于青少年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都会接触网络,因此很容易出现网络欺凌的情况,这种行为会跟随着青少年回到家中,因此平常要特别关注才行。一旦没有及时处理,后期对青少年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网络欺凌的危害和影响 

所谓“网络欺凌”,即指利用互联网做出的针对个人或群体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2013年8月初,受多年湿疹和抑郁困扰的英国少女汉娜·史密斯在网站上贴出照片,发布求助信息。可是,随后几个月内的回帖中充斥着“丑女”“肥婆”“帮帮忙去死吧”等恶毒评论。持续的谩骂、诅咒和人身攻击,最终令这名14岁女孩精神崩溃。

在负责《网络欺凌预防指南》编写的上南中学德育处主任张正国看来,这类校园欺凌甚至比传统的校园暴力危害更大。“如果说传统校园欺凌是硬暴力,那么网络上的欺凌就是软暴力,涉及的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特别是对学生心理的冲击,如果处理不当,危害非常大。”利用寒假时间,张正国在网络上搜寻了大量网络欺凌的例子,加以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份《指南》。

《指南》由9个部分组成,包括“什么是网络欺凌”“网络欺凌的危害有多大”“网络欺凌有哪些形式”“网络欺凌的成因是什么”等。此外,《指南》提出具体应对建议,包括“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不能以暴制暴”“在网络上不要泄露自己的私人信息”“不能随便上传自己照片”“受欺凌时也绝不能保持沉默”等。首批《指南》印制了5000册,除了分发给全校1300名学生外,这份指南还将作为家长会的学习资料。

网络欺凌的危害和影响 

校园欺凌问题影响着数百万青少年儿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出版、涉及144个国家调研情况的《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研究报告显示,该现象的严重程度超乎想象:

全世界每3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曾遭受过欺凌。报告中还提到,很多青少年最近一个月至少受到过一次欺凌。校园暴力和欺凌大多由同龄人造成,但在某些案例中,教师和其他学校职员也会参与其中。迄今全球仍然有67个国家允许学校体罚学生。

影响学业

欺凌的后果首先影响到学生的学业。例如,作为欺凌受害者的在校青年缺课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他们的学校成绩也因此受到影响。经常被霸凌的孩子在学校里感觉难以融入的几率是其他学生的3倍,逃课的可能性则是2倍。他们的教育结果往往不如同龄人。

危害心理和健康

除了这些学业影响,欺凌行为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健康。成为被欺凌受害者的青年,感到孤独、夜不成眠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

网络欺凌行为

校园暴力和欺凌行为,包括网络欺凌行为,目前仍十分普遍。根据欧洲国家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间,11岁至16岁的少年儿童成为网络欺凌受害者的比例从7%上升到12%。

网络欺凌的危害和影响 

5月31日,共青团广州市委等部门联合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发布《“儿童与媒介”——2014 ~ 2015年度广州儿童媒介素养状况专项调研报告》,提出了少儿网络安全的四大隐忧。其中,近两成的初中生曾遭遇过网络欺凌。13~14岁的“00后”有17.5%遭遇过网络恶搞。(《广州日报》6月2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网站的盛行,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社交模式的创新,网络欺凌逐步成为席卷全球的一股逆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网络欺凌脱离了学校和家庭的视线,青少年无论是欺凌他人还是被他人欺凌,都极难掌握边界和分寸,往往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如何在虚拟世界中制止欺凌行为,特别是防止青少年间的互相欺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已经是一个非常急迫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

2011年,美国青年危险行为调查组对15000多名高中生调查发现,在过去一年中,每6人中就有1人被网络欺凌过。2013年1月19日,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阿列克谢·韦恩纳因为当年的一封过于自夸的求职信,在多年遭受数百万网友的嘲笑甚至恐吓之后,不堪忍受巨大精神压力的他在公寓服药含恨自杀,在美国引起公众热议和反思。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发展形成期,网络欺凌行为在现实中对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严重干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而网络欺凌行为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网上暴力,比如曝光他人隐私、进行网络恐吓、超限度的语言攻击等。

防治网络欺凌,特别是青少年中的网络欺凌,在笔者看来,应当以学校教育、家庭关怀、社会法治“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治理。从学校教育来说,鉴于互联网生活已经成为现实,应当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网上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网上行为规范教育。要让青少年明白,虚拟世界其实是现实世界的投影,人类社会并不存在真正的虚拟空间,每一个行为都将对应到真实的个体上,每一次网络欺凌行为都将影响到他人的身心健康。以“虚拟世界”来为自己的欺凌行为辩护,本质上是掩耳盗铃。学校教育应重在教育学生养成网上生活的基本观念、基本认识和基本行为规范,以此解决内在的问题。

家庭关怀和社会法治属于社会层面治理的两个方面,家庭应将重点放在对受到网络欺凌的孩子的关怀和心理疏导上,社会应重在建立对逾越必要界限造成社会危害的欺凌行为的惩戒体系。从目前来看,这两个方面我们都还存在较大问题: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网上行为,而孩子也把网上行为视为个人隐私;法律对网络欺凌的处置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行为人也不把自己的行为视为违法——虽然事实上有着不少法律法规可认定网络暴力违法。笔者认为,只有解决社会层面的终端惩戒关怀体系问题,对行为人和受害者才有介入的空间和手段,把网络欺凌的后果尽量减轻,并以典型案例对网上行为给予警示,才能取得实效。

针对网络欺凌问题,有专家表示,信息科技并没与人类一起成长,人类需要学习如何处理它。美国有一部反映网络欺凌的影片《Cyberbully》,在影片结尾,备受网络欺凌的主人公发现自己并不孤独,而家庭和社会也寻找到了治理网络欺凌的办法——立法管控。希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真正重视起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有效治理,还“虚拟世界”一片纯净空间。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网络欺凌的危害和影响 人民日报谈网络欺凌现象全部内容,如果喜欢请持续关注“查字典”。

【网络欺凌的危害和影响 人民日报谈网络欺凌现象】相关推荐文章:

针对现代人沉迷网络现象的调查报告 现代人沉迷网络的现象调查

关于校园欺凌的心得体会 关于​防治校园欺凌工作资料

幼儿园防欺凌活动总结 幼儿园防欺凌防斗殴活动总结

预防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演讲稿精选5篇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模板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报告范文

查看全部
最新作文
热门事件记录词条
百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