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 范文>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000字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000字
小编:ZY周1
时间:2021-08-17 01:36:04

《觉醒年代》这部剧带出了辜鸿铭这位学贯中西,却又看似极端保守的老派学者,而辜鸿铭先生在剧中所说的《中国人的精神》,实在是不可不读。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一)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因为我确确实实被我的这一位良师益友所折服。

何谓“良师益友”?我想阅读书籍将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书香,进入我神驰已久的书海,在其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嚣抛诸脑后,在天堂飞翔。因为阅读我听懂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白了“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领悟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华文明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之时,我对古人之云心领神会。我喜欢把指尖轻划在书页上,享受那集富韵味的书质;喜欢口中不断朗诵文中之精髓,让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爱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翅膀,不断揣摩,思考文学,飞到文学的彼岸……

仍记得往日里,茶余饭后之时,总愿意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着落日的余晖,带着崇高的敬意欣赏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穿过晚霞,我彷佛看到一个世纪前中国文明被“进步”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刻,几乎所有所谓的进步分子都要将西方文化全盘代替中国文明,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声音宛如开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捍卫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淳淳细语回响在我的耳畔“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朴,此外还有灵敏”。我颔首沉思:百年前与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谁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得道德传统?他告诉了我,在许多生活的琐事之中,透其细节我们都能摸索到中国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注重的礼节孝悌,这难道不是我的中国文化优秀得传承吗?

是否还记得1861年北京的战火,那是从“万园之园”圆明园升起的硝烟。正如雨果反语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东方“野蛮人”的圆明园。在丑陋贪婪中,西方人摒弃了他们所谓的道德约束,丧失了他们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身处在战争年代,“粗缯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强不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可言语的文雅和傲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建设美好新中国。

我迷恋着“‘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这句话,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

白马过隙,我们的祖国来到了21世纪,她在充满着鸟语花香的阳光大道上前行,历史的重任担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宽大的臂膀上,中国不断前行,不断在充满未知的富强之路摸索,而我们应该要拿起我们的“武器”——中国人的精神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我们的日月新天。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二)

在写这篇读后感之前,有必要将本文的主要脉络梳理一下。全英文的文章对于我这种水平的读者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在此不得不佩服辜鸿铭的英文功底。 中国人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的精神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在辜鸿铭身处的那个时代,传统中国人的精神被所谓先进的西方文明打压地一文不值,人人喊打。辜老睹此惨况,意欲从传统中找寻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加诸于其时的中国人之上,来证明传统的优越性与塑造进步的、现代的中国人。 首先,中国人是温顺的,几千年的文明熏陶令中国人一扫野蛮气息。即使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有诸多的缺点,他也很少会让他人厌恶。正因为这种温顺——同情心与真正人类智慧的产物,使中国人拥有着高贵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人性,使中国人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精神生活。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自古以来会过着一种精神生活呢?因为几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都藏着善与孝等许多优良的品质。其次,中文是一种精神语言,用头脑与智力是很难学会的,只有用自己的精神与其息息相通,才能够较为容易地学会。再次,因为中国人用自己的心去记忆,所以中国人拥有精彩的记忆。最后,真正中国人的礼貌是发自内心、来自精神层面的,是一种绝对尊重他人的礼貌,与日本人刻板一般的礼貌截然不同。因此,中国人过着精神生活,中国人的生活缺少精确性,但是他们拥有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礼貌方式,拥有精彩的记忆,拥有精神语言——中文,讲孝道,具有悲悯一切的同情心。 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远年轻的精神,不朽的民族精神。其中的不朽就是心灵与头脑的完美联合。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永葆年轻呢?答案在中华文明中。几千年之久的中华文明没有现代欧洲文明发展进程中争执不休的争斗,而且中国人对于宗教的渴求并没有西方人那么热切,换句话说,中国人没有宗教,取代宗教的,则是拥有一套完整哲学与伦理道德体系、关乎人类社会文明的综合体——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取代宗教呢?宗教的产生来源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人们希望宗教能够为他们驱除恐惧,尤其是平民。儒家思想恰恰具有如此的特性,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感与永恒感。其实在广义上而言,儒家思想也可以被称为宗教,但是它与西方宗教是不同的,它教导人们泛爱大众,其中的君权神授观念能够帮助统治者更有效地治理国家。另外作为一种广义而言的宗教,儒家思想强调一种荣誉感,即君子之道(西方的绅士法则),其中的信条——名分大义,是维系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相比之下,现代社会往往用利益、武力、欺骗的手段来维持安定,而这样的安定往往是不能够持久的。 如此一种荣誉感,为婚姻的神圣性授权。周礼作为中国的绅士法则与荣誉法典,历史上第一次为婚姻的神圣性授权。孔子则将周礼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宗教,将其发展成为人人都要遵守的名分大义,在此国家宗教之下,夫与妻之间的忠诚,人们对统治者的忠诚,是孔子所激励强调的。借此,孔子维护了家庭与国家的稳定,由其编定的《春秋》即为书写名分大义的中华文明的宪法性文献。如此的儒家思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安全感与永恒感,给予人们一种效忠皇帝的神圣责任感。正是这样的一种荣誉感,即绅士法则,能够使大多数人遵守道德法则并保证对君主的忠诚。 回过头来谈谈宗教。智人们信神,是对宇宙神圣秩序的崇拜。平民们信神,信的是人为杜撰出来的神。而宗教之于平民的价值就是依靠着这个神及其衍生出来的附属品使平民感到安全,受神灵的趋势,令其遵循道德行为准则。我们必须要遵守道德行为的法则,也即君子之法,绅士法则,在这一点上来说,宗教比哲学的道德律更加精炼、深刻,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广义上的宗教亦然,我们必须要学会做君子,服从于生命的法则——良心,尝试拥有君子的美好情操或修养——荣誉感。这种荣誉感、君子之法即宗教的生命,即仁,仁能够使大多数人都能够遵守道德行为法则。 所以宗教的价值为何?在于其能够传达一种灵感与强烈的情感给大众。每一著名宗教的创始人往往都具有强烈的情感本性与强烈的想象力,使他们有能力感受爱、传递爱,并创造出上帝之类的造物主,通过教会之类的机构来为人们提供存在的力量,让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对于创教者的崇拜,使人们遵守道德准则。但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并没有教会,也没有号召人们崇拜孔子,儒者们靠学校教导人们如何成为一个好人,靠诗、礼、乐来鼓舞人们的灵感與強烈的情感。但是更進一步講,其實儒家國家宗教組織的真正形式是家,儒家國家宗教的靈感之源、真正的動力是有能力使絕大多數人遵守愛父母、愛祖先的道德行為準則,這與西方的愛上帝是相對等的。 因此,儒家思想與中國人的精神有著莫大的關係,名分大義是一個中國必備的基本道德行為準則。中國人的精神擁有著成人般的理智生活,又具有孩童般的純真心裡,是靈魂與智慧的完美結合。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三)

“想要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有深沉的情感、博大的胸怀和纯朴的思想,因为中国人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就是:深沉、博大和纯朴。”这是辜鸿铭在1915年写的《中国人的精神》里的一句话,此书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当时欧洲文明陷于危机,清政府倒台,中国社会外忧内患。此时辜鸿铭用全英文写了这本书,他尝试着向西方人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他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为当时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自己认为的出路。

这本书的作者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他学贯中西,游学欧洲14年,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与托尔斯泰书信来往,与泰戈尔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受蔡元培邀请执教北京大学,与张之洞创办武汉大学,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可见他当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到底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难以精准和完整回答的问题,辜鸿铭在书中通过“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女人”,“中国语言”,“约翰在中国”,“一个大汉学家”,“中国学”几个方面逐步展开了论述,阐述了他心中所认为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他说,或许真正的中国人是粗俗的,但粗俗中绝没有卑劣;或许是鄙陋的,但鄙陋中绝没有狂妄;或许是圆滑的,但圆滑中绝没有狠毒,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温文尔雅,其原因是中国人所受到的良民宗教的影响,会在每个孩子刚认识字时就教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认为人应该有某种宗教信仰但中国人没有,这是人活着的精神基础,不过辜鸿铭说,这些教派更多的是要求人具有想象力,而不是心灵和灵魂。与其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倒不如说中国人不需要信仰——没有感觉到宗教存在必要,原因在于中国人生活在儒教这样一个哲学与道德规范体系,一个能够替代宗教信仰的人类社会和文明的综合体系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说明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深刻影响。他说,其核心就是普通中国人的特质,爱父母爱国家的家国情怀,支撑着中国人的世世代代。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特质。辜鸿铭说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种诗化的语言,他用中国的古典文学举例学习汉语必须拥有的天资——心灵与大脑、灵魂与智慧的同步发展。汉语可以做到用极其简练的文字表达深邃和深厚的情感,这是西方人难以懂得和理解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五千年,汉语一直没有被泯灭而是不断演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谈到中国女性,他认为具有三大特征,恬静的爱、羞涩及腼腆、无以言表的优雅与魅力,他强调了女性对丈夫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同时男人们对君主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他还通过介绍中国男女传统婚礼仪式说明在中国的男女平等其实是比西方做的好得多。当然,限于时代背景,作者谈到的“三从四德”、“纳妾”等封建思想和行为今天早已被废弃,这也不是书中的主旨精髓。

全书通过对中国人的精神深层次的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和举例,说明了真正的中国人是指带着孩童般的心灵,过着成年理性生活的人。112年前,一个清末学者用英文告诉世界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精神,并以此骄傲自豪。100多年后的今天,举国上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重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辜先生的经典也有特别的时代意义,让我加深了对民族精神内涵的进一步了解,增强了对祖国文化的自豪和自信,那就是他在书中所写的,“中国人的精神是灵魂和思维的完美组合,宁静祥和的心态使中国人看透事物本质的东西,那是富有想象的理智,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一种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四)

第一次听说辜鸿铭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在那个倾向于崇拜的岁月里,这个学贯中西,精通多国语言,却又极端保守的鸿儒自然是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然而真正捧读他的著作确是多年后的今天,退去了初中时的那份天真与幼稚,对辜鸿铭的认识从平面地仰视到立体地正视,关于对他的一些评价也学会了更客观、辩证地去对待。

在党课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中,《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不为别的,就因为它的作者是辜鸿铭。认真拜读完该书,心中泛起点点涟漪,现整理如下:

首先还是简单介绍一下该书,《中国人的精神》共有四十节,在辜氏的所有著作中,可算是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本书主旨在于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从对中西方的宗教、哲学、语言、婚姻、女性、道德等等许多方面进行对比中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极力鼓吹儒家文明较之西方文明的优越性。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本书,《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放映出的作者的思想风貌,总体上来说,它是伟大的。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它又是不够客观全面的,有许多地方是存在不足与缺漏,甚至是错误的。比如说在维护君主制与纳妾制等这些腐朽的东西方面。辜氏总是极力地为自圆其说,但其说法是有许多牵强之嫌的,对于西方文明也存在着先入为主的偏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本书对于传播中国的思想文化,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它为西方了解中国的东方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这是我们对待历史的应有的态度。联系当时的外部大环境,我们会发现辜氏那颗火热的中国心以及那份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情感。在中西方文明发生冲突,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都主张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毫无保留地吸收西方文明之时,辜鸿铭却勇敢地站出来捍卫中华传统文化。也许该书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就只能留下一个形象的记忆,如同辜氏那条传奇般的小辫子一样,不过成为他顽固守旧的生动象征罢了,可是我却从中看出了他那颗火热的中国心,正如他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过的“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那样。尽管他的观点中有许多是从顽固保守的立场出发,向西方不适当地宣扬和维护了本国文明中的一些糟粕,可在那个背景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读《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我看到了一些不客观,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畅销一时的《中国不高兴》中的许多关于民族狂热主义的不当观点。虽然两者都是对中国不能很客观地去正视,然而我认为这两者还是不能等同起来看待的,因为他们的出版背景与意图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推销,尽管其中包含不少的腐朽思想,可是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民族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而后者则更多的是无视中国的实际,盲目地自大,毫不负责地哗众取宠,这种狂热缺乏冷静、科学地思考如果被社会接受,那么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读完本书与联系当下,掩卷沉思,我认为“正视中国”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个春秋,我们的成就固然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我们却无法因此而忽视了我们的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只有正视这些存在的矛盾,努力地通过更加深入地改革与开放,在发展中去解决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才是我们的出路所在,而不是盲目地为今天的成就歌功颂德,甚至以此为资本,鼓吹诸如《中国不高兴》等狂妄之说。

正视中国,就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科学地剖析当今天下的形势,沉着地应对每一个挑战,抓住每一次机遇。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我们的大国梦想、建立起我们的大同世界。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请大家多多关注“查字典范文网”。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000字】相关推荐文章: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展现的创业精神

中国女排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中国女排精神感悟

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作文 在别样七月感悟中国精神的磅礴伟力

《中国简史》读后感 2021最新《中国简史》读后感

中国女排的故事读读后感 奥运期间读中国女排的故事心得

查看全部
最新作文
热门事件记录词条
百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