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 范文>2023年互见法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四篇)
2023年互见法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四篇)
小编:zdfb
时间:2023-03-13 14:41:31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互见法名词解释古代文学篇一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牡丹〖洛阳〗

水仙〖福建漳州〗

菊花〖浙江杭州〗

山茶〖云南昆明〗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

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

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

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

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

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

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市〗

铁观音〖福建安溪县〗

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襁 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 提:指2――3岁的儿童

垂 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 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 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 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q、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郑板桥、汪士慎、李�w、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b梁传》、《左传》、

《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青、黄、赤、白、黑

宫、商、角、徵、羽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礼、乐、射、御、书、数

风、赋、比、兴、雅、颂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金、木、水、火、土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德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伏羲、女娲、神农

太��、炎帝、黄帝、少��、颛顼

儒教、道教、佛教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 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心、肝、脾、肺、肾

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喜、怒、哀、乐、爱、恶、欲

仁、义、礼、智、信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尼姑、道姑、卦姑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稻、黍、稷、麦、豆

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涌金门、 望江门、 钱塘门、 清波门、艮山门、

武林门 、清泰门 、凤山门、 候潮门、庆春门

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互见法名词解释古代文学篇二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互见法名词解释古代文学篇三

1、四家《诗》:

指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和古文“毛诗”。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2、“美政”理想:

屈原“美政”理想的主要内容就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首先,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其次,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另外,修明法度也是其“美政”的内容之一。总之,相对于楚国的现实而言,屈原的“美政”理想更加进步,并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向。

3、“骨气奇高,词彩华茂”:

是锺嵘《诗品》中对曹植诗的评价。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这一切都通过他凝聚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4、温州杂剧:

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戏文,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温州杂剧”,亦称南词。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5、赋比兴: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6、《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编撰者刘义庆。它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它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7、江西诗派: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25人。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8、玉茗堂四梦:

又名“临川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四种传奇剧本的合称,即《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所居书斋名玉茗堂,四剧中都有描写梦境的情节而得名。

9、“香草美人”: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这些较为原始的楚地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意象不但被屈原借以描述现实,同时也帮助屈原进入古代神话或原始宗教的情境之中,通过对来自历史和人类心灵深处的自由和激情的体验,达到对现实的超越。

10、“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这是元好问对陶渊明诗的评价,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并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

11、“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这是李白在《古风》其一中的诗句,他有感于“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对“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提出批评。因此,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和诗歌风骨,就成为他振起诗道的革新手段,主要体现在他大力拟作古乐府的创作实践中。

12、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13、“童心说”:

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14、古文运动:

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的一场以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传统,反对浮华的文风的文学革新运动。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

15、唐传奇:

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代表性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白行简的《李娃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以了成熟的阶段。

16、晏欧词风:

词体进入晚唐五代以后渐趋成熟,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晏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的就是五代这种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晏殊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即浓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欧阳修则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

17、风雅兴寄:

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8、花间词人: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在内容上多写男女情爱,把视野完全转向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后人因之称为花间词人。

19、西昆体: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是西昆体,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20、宋话本:

宋代,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统称为“话本”。其中代表作品有《简帖和尚》、《错斩崔宁》等。话本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的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成就。宋代话本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1、永明体: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谢�i。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2、惟歌生民病: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目的是补察时政,“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23、“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参见第9条“香草美人”)

互见法名词解释古代文学篇四

名词解释关于古代文学

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巫神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又称“骚体”,它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造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明显的区别,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上;一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一部楚辞体诗歌集,用“楚辞”作书名,内有屈原《离骚》《天问》《九章》等作品以及宋玉、景差等楚辞体作家的作品。所以“楚辞”既是一种诗体的名称,又是一部总集的名称。

《九章》:是屈原所做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9篇作品。“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

《九歌》:原为祭祀时巫歌,后经屈原加工而保留下来。基本情节是“人神恋爱”。它是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的文化习俗的反映。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骚体诗指《离骚》类的诗,以六言为主,掺进五言,七言,参差灵活的长句式,不拘古诗章法的长篇体制。《惜诵》是屈原突破四言体式创造的第一首“骚体诗”。

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骚体”也称“楚辞”体的开创者,宋玉比屈原略晚,著有《九辩》,同样以楚辞著称,因此屈宋合称。

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本纪:“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它的内容并不简单是帝王的传记,其主要的作用是按照编年的形式来记载一朝的大事。

世家:“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班马:汉代两位著名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的合称。班固,著《汉书》,司马迁,著《史记》。他们是对我国史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建安风骨:这是对汉末魏初时期的优秀诗歌创作特色所做出的概括。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现了广阔的时代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内涵主要是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曹魏后期,政局混乱,因而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间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和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期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被称为“正始之音”。阮籍、嵇康是代表诗人。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潘陆:两晋太康诗人潘岳、陆机的合称。他们都是“太康体”的代表作家。《南齐书·文学伟论》:“潘陆齐名”。

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

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绮错婉媚”。

沈宋:初唐时期著名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建安后,诗律屡变,及沈宋时,尤加靡丽。于是他们在永明体基础上,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

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名词解释关于古代文学》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s("download_bottom");
查看全部
最新作文
热门事件记录词条
百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