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再来说宝玉,贾府里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混世大魔头,我觉得他更是个好色之徒,一个花心大萝卜,如果他不花心,黛玉就不会痛心,更不会绝望了,就是因为他的花心,让黛玉对这动摇不定的爱情不敢苟同。
说来说去,读完这本书,我总算知道了黛玉和宝玉之间,懦弱和花心就是“致命绊脚石”,更是他们成为“无缘鸳鸯”的原因!
贾宝玉本是补天的灵石,后来做了神瑛侍者,又投胎到了贾家。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可是对于林黛玉,看得非常重要。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
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贾敏的女儿。她从小就冰雪聪明,才华横溢,可又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在众姐妹眼里,她是最聪明的,最富有诗意气质的,她曾作有三首菊花诗而夺魁。在读者眼里她任性,她多疑,她敏感,她小心眼,其实她并不是这样一个人。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的父母去世了,而寄居在亲戚家,你有没有想过她“寄人篱下”的感觉。如果你的父母出差了,让你在亲戚家过夜,你还能享受在家的温暖与快乐吗?而她从小就寄居在荣国府,必须得看人的眼色行事,做错一点,就会打她,骂她,所以,她必需得任性,得多疑,得敏感,得小心眼,否则,她不可能在荣国府继续生活下去。
书中曾说道:“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在我看来,她们都是水做的。而她们全部有错,可是错有错在哪呢?是大观园的压抑,是家族的斗争,还是那个时代必然的悲剧呢?
大观圆里的红墙绿瓦,莺歌燕语,其实不过是红楼一梦。在曹雪琴意气风发的那个年代里,更多的其实是束缚,于是才有了林黛玉的葬花,才有了贾宝玉的出家,才有了薛宝钗的悲哀。
贾林两个人的爱情可算是可歌可泣,他们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决心,一直是现在崇尚恋爱自由的象征。可是当人们在赞颂他们的时候又有谁看的见宝钗的伤口,谁,谁,谁。
我喜欢宝钗,在这个代表封建礼教的女子身上,我可以感觉到她对幸福的执着。我想我也是一个对幸福执着的女子。很勇敢的守侯着若即若离的爱。
贾宝玉离开了,他应该有他的追求可是他辜负了那些爱他的人。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会和宝钗继续生活下去,即使我不爱她,也会和她好好的在一起,这不是承诺是责任。对于宝钗也对于即将出世的孩子。
我不会渴求一份得不到的爱,我想自己应该会和一个很爱自己的人生活,平淡,宁静,也会幸福。
好好的珍惜吧,不要伤害我们爱的人,更不要伤害那些爱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