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艰苦创业求生存
霍邱县荣芳米业有限公司创办于1992年,建厂初期是家庭经营、小作坊生产。总经理李荣正说:“我是农村人,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很是贫困,在做生意的初期没有经验,吃过不少的亏”。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该厂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企业发展模式。企业现有员工50多人,厂房25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年产量4万吨,产值3000多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拥有优质商品粮基地7200多亩,种植的“太湖糯”稻谷在加工之后,远销河南、福建、浙江等地。
纵观霍邱县粮食加工企业,大多数是从家庭小作坊逐步到规模化经营,有的企业甚至经历过濒临破产的危机。
霍邱洪鑫福联粮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大米加工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总经理陈传勇身残志坚,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家刚开始只有2个人、1台碾米机的小加工厂,建设成今天拥有百万资产、数十名员工、产值上千万元的中型大米加工企业。谈到过去,陈传勇感慨万千:“我们残疾人做事,比健康的人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也正是他身上的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带领并影响着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也促进了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
诚信经营谋发展
霍邱县粮食加工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认识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不断改进经营和管理模式,注重提升企业信誉,提高产品质量。信用中国打造中国信用监督平台。县政府提出建立粮食安全信用体系之后,通过广泛宣传和政策引导,各企业更是坚定了“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谋发展”的思路,部分企业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乐民米业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合同,种植500亩“长粒香”水稻,注册了自己的“志明”牌商标。不少企业借助地域知名度,注册产品商标,如龙潭镇精米加工厂的“龙湖”牌,霍邱稼禾米业公司的“乌龙香”牌、白莲米厂的“白莲香”牌等,逐渐被市场和消费者所认可。有不少企业还在沿海地区设立销售网点,年外销大米40多万吨,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
政府帮促搭平台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安徽乐民米业公司总经理涂志乐说。霍邱县岔路镇政府为解决乐民米业公司扩大再生产所需场地和出路问题,在财政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0多万元资金,将临近厂区的镇水利站整体迁移出去,使该企业顺利完成了扩建。
荣芳米业公司一直想从韩国进口了一套大米色选设备,该套设备对于提高大米纯度和精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资金原因迟迟没有购买。今年,国家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对进口该批设备的民营企业免除27的`进口关税,安徽省政府对本省粮食加工企业前十位用户给予贷款上的支持。荣芳米业因此受益,今年10月,不仅增添了先进的设备,而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资金。
霍邱县农业发展银行热情服务大米加工企业,多次给予诚信经营的企业政策倾斜,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县质监、工商、税务等部门也以大局为重,落实优惠政策,规范税费征收,努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发展壮大谱新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霍邱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多方争取,为企业要政策、出点子、想路子。各试点企业也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细心谋划。部分企业开始实施改制,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其中石店精米厂已注册为万年红米业有限公司,另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之中。信用中国中国信用门户。
长集吉祥米厂易明祥厂长说:“试点工作的开展让我们的视野更宽阔,这些企业内部规范的落实,正是企业未来发展所急需的”。该厂在被确定为第一批试点企业之后,立即投资10多万元,重新装修了厂房,更新了部分落后的设备。安徽乐民米业公司不但拿出结余的资金用于企业设备更新,还开始涉足其他领域,走集团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路子。近期,该公司与日本合资的项目即将投入生产,届时,霍邱县的民营企业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周立表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粮食持续丰收。到2021年底,中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十八连丰”,包含三种主粮的自给率已达到95%以上,粮食储备水平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在保障粮食安全上,首先是抓好粮食生产任务。
钟钰告诉记者,党的十_大以来,中央围绕打牢“中国饭碗”底座,出台了一系列巩固粮食生产根基的举措,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设高标准农田、落实粮食种植面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供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最近连续7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在历史上和世界范围都是罕见的。
钟钰进一步解释,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即由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进一步升级为党政同责考核,强化了党委对粮食安全的责任。有的地方探索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四位一体”的清单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成员单位的粮食安全责任与任务。
“此外,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高产稳产。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完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2年继续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显示,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钟钰说。
同时,党的十_大以来,中央围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种粮收益的政策举措。“其中包括强化种粮农民市场预期,关键在于‘强化’粮价,以最低收购价为代表的价格支持政策是国家兜底粮价、保护农民合理收益的有效举措,还包括加大种粮补贴力度、改革与完善粮食收储政策等。”钟钰介绍道。
同时保障粮食安全还需要保持高效流通。丛亮在记者会上提到,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粮食流通保持高效顺畅。同时,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依靠政策指导,就需要政府在全面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立足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政策。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统筹安排,实现科学指导。
第一,健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体制,实现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保证土地使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坚持和完善现行土地承包和经营体制,必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科学理论之一。
第二,保护和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提高粮农收入,带动农民积极性。随着我国国际合作和交流的不断加强,粮食价格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受到很大冲击;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重工轻农的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粮价的合理上涨。充分利用国家经济指导职能在市场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粮食价格,稳定粮农信心,提高种粮积极性,是保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第三,稳定涉农产品价格,加大政府补贴力度,保证各项生产资料价格稳定和市场供应,对设计农民生产所需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基础性生产资料,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多种方式保证生产资料价格不上扬,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种粮补偿,使农民切实感受到政府的优惠,保持粮农种粮的热情,增加收入。
依靠科技发展,这与我们的_是密不可分的。用科学的力量来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主要又必须立足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农业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二是培养农业生产的名牌产品,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加大农业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重点在于高效种子、幼稚化肥、环保农药等方面的研发,使国家能够在生产资料领域控制农业生产的主动权,依靠自主科技发展自主农业,巩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培养农业生产的名牌产品,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即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品牌产品,避免走工业生产的高产值、低利润的重复道路。
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立足国情,坚持两个依靠,无论国内外形势多变幻,都可以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市场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