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去年暑假妈妈决定带我去青岛大连旅游,其中一天就是去我朝思暮想的蓬莱阁,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第三天,我们坐船到了烟台,去看我向往已久的蓬莱阁。虽然是夏天,看不到那着名的雾景,但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去。
随着人流进入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八仙过海桥,传说八仙就是在这里升天的。桥头上有一只巨大的石龟,栏杆上还有八仙的石像呢!帅气的吕洞宾,美丽的何仙姑,拄着拐杖的铁拐李——过了桥之后就是月老祠。月老祠的香火还挺旺盛的,那些单身男女和他们的父母都是虔诚的拜了又拜,期望能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我也凑了个热闹,拜了拜,妈妈被我弄得哭笑不得。
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就可以看见一个圆形的湖,湖心上有一座阁楼,就是着名的蓬莱阁,也称为八仙阁。我们进去一看,里面都是吕洞宾·何仙姑等八仙的塑像,惟妙惟肖。还有他们成仙的过程介绍,导游讲的声嘶力竭,我听得糊里糊涂。
当然,这里最着名的还是海市蜃楼,有影像记录的就出现过好几次。共同点就是在海平面上突然出现一些建筑·山体,甚至还有动物,就跟真的一样。让人怀疑是不是海上另有一座城市。这种现象会持续一至两个小时,然后就会慢慢变淡,直至消失。
蓬莱阁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个拥有众多美丽传说和历史回忆的地方。
各位朋友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市的基本情况:蓬莱位于胶东半岛北端,濒临黄、渤两海,海岸线长59.2公里,面积1128.5平方公里,人口45万,是一座美丽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八仙过海的传说脍炙人口,海市蜃楼奇观名扬天下,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蓬莱还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从唐贞观年间至民国初年,一直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三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加强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业,我们把蓬莱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定位在度假旅游上。目前,全市旅游景点由1990年的3处增加到了40多处,景区面积由0.8平方公里发展为10.8平方公里,并以蓬莱阁为中心,依托东西30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整体开发了15.8平方公里的旅游度假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综合性旅游体系。近年来,我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200万人次。20__年荣获“中国旅游城市”称号,蓬莱阁景区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景区。
此外,蓬莱还是我国重要的新兴港口城市,目前已建成港口3处,万吨级以上的泊位4个,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拥有两处一类开放口岸,现已开通至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蓬莱的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也非常丰富,黄金年产量15.6万两,居全国第三位,水产品总量36.1万吨,居山东省第二位。目前我市已把旅游业、临港工业、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黄金业定为全市四大支柱产业。
吴佩孚公馆:东边的登州宾馆所在地,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北洋军阀首领吴佩孚的公馆旧址。吴佩孚是蓬莱人,在人们心目中,对他恐怕有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穷兵黩武,镇压工人运动。其实,作为一个军阀人物,他固然有背离人民的一面,却也有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地方。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地区沦陷,日军多次利诱吴佩孚出任北平维持会长,吴佩孚却坚决拒绝,致使日军以治病为由将其害死。他的民族气节是值得肯定的。
宋庆祠堂:路东边文化局机关所在地是清末将领宋庆祠堂旧址。宋庆是蓬莱泊子宋家村人,官至四川提督,加封太子少保和尚书衔。作为朝廷命官,宋庆有其镇压义和团运动一面,也有抗击日军保卫国家的一面。甲午战争爆发后,宋庆被清廷派往辽东抗击日军。他当时已经75岁高龄,在诸将领中,被称为“白发将军”,却身临前敌,驰驱指挥,在辽东、辽南的历次战役,他所率领的部队几乎都参加,屡创强虏,为日军所畏惧,在清代对外作战史上留下了值得称道的一页。
钟楼:现在我们的电瓶车平稳的行驶在钟楼北路,大家请看,我们前方十字路口处,便是古代登州城内钟楼所在地。古代,凡是重镇都置钟楼与鼓楼,主要作用是以钟声和鼓声通报信息。后来,钟鼓楼渐渐失去了原来的作用,有的以它的建造之美来供人欣赏,也有的以它的丽谯之华来粉饰太平。蓬莱城的这座钟楼,建于明洪武十一年,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鼓楼:前面我们所见的一座楼宇就是鼓楼。原来是旧州治的东门。相传当年汉武帝就是在这里拜望海中神山的,所以一度被称为望仙门。楼上匾额题有“望仙旧迹”四个字,可视为凭证。明朝初年城基东拓,望仙门便改成了鼓楼。
接下来,我们就要到达目的地-戚继光故里景区,请大家下车后自行浏览。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进入的是蓬莱阁名胜景区,游览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左右。在游览过程中,我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合作,度过这美好愉快的时光。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蓬莱阁景区是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景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为六个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成为名扬中外的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在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系统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故事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这一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蓬莱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东方神话的策源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我们刚才进入的是“人间蓬莱”坊,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这里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赋役来源,与国家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发动了禁佛运动。(佛教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法难,即灭佛。唐武宗的法难称“会昌法难”,时间不长,因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国范围内拆毁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还俗佛教徒26万多人。就这样,使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弥陀寺也不能幸免,虽然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山东崂山传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终于实现了他儒、释、道三教合一、各宗并进、禅净双修的思想。由于当时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进思想,在崂山以及胶东地区的佛教界影响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这时,蓬莱阁内的弥陀寺香火复盛,渐渐扩建成今天的规模。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这里是祖师殿(西厢),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慧远,是古山西雁门楼烦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贾,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六经、《老子》、《庄子》。由于厌倦当时战乱年代,他无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门下。他从21岁开始,跟随道安师父23年。44岁时奉道安之命带着十来个弟子南行,经过庐山时,被庐山秀丽风光所迷,便决定留在庐山接收徒弟,共修佛业。
慧远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资助下,在庐山的西林寺东面建起东林寺,东林寺的选址和建起,构成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的雏形,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后来慧远在东林寺创立净土宗,东林寺就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成为净土宗一代祖师。为纪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将他塑在慧远的身旁。公元42019年,慧远邀集刘遗民、慧然等123人建斋立誓,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刘遗民、慧然功不可没,被塑在慧远左右。
龙王宫的占地面积为2117平方米。这里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
传说龙王能潜入海底,腾于天空,兴云布雨,印证了古人屈服于惊涛骇浪、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因此造出一个能够降服自然力的神物。古人希望有神龙存在,更希望神龙能体恤人间的苦衷,给世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龙王的正是那些出没风浪里的渔民和漂洋过海的船家。蓬莱沿海民俗,农历正月十三为渔灯节,至今每年的这一天渔民们都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载歌载舞,到海边为龙王送灯。
这里是龙王宫的正殿。请看这副楹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上联是说渔民们在丹崖山上供奉龙王,期望能得到它的保佑,海无飓风、渔民平安、风调雨顺。下联是说苏东坡曾到登州任过五日知州,以看不到海市蜃楼而感到十分遗憾,于是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龙王体念苏东坡的心情,终于显灵,第二天苏东坡果然见到了海市。此对联又给龙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唐天宝十年正月(公元751年),玄宗皇帝给四海龙王加了封号,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北海广泽王、西海广润王,从此这龙王庙便又名东海“广德王祠”了。
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后面还有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洒,讨个吉利。人们求雨说来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屡求不应,人们便把龙王爷抬到烈日下曝晒。据说,晒到他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兴云布雨了。
尊敬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啊!欢迎来到具有“人间仙境”美称的蓬莱阁参观旅游。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导游,希望大家玩的开心愉快。
蓬莱阁位于蓬莱市内,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文化和大好山河,还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山海经》把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绘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后来,从蓬莱又传出了一个神话故事——《八仙过海》,蓬莱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更加名副其实了。
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上;整个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而成。因为蓬莱阁的景色十分壮观而又美丽,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统称为“中国四大名楼”,于20__年12月24日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大家请看“人间仙境”坊,这是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仙境”四个大字,为苏东坡的手迹。
接下来看到的是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中间是阿弥陀佛,左面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
这儿是神秘的八仙殿,当年八位神仙: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在这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神话。
再看白云宫,相传白云宫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当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词:“我家本住蓬莱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莱村,当然是凌霄中的仙宫了。所以,出了这白云宫的门,就算回到了凡间。
蓬莱是个有灵气的地方。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玩耍了,但是不能破坏风景,不可乱涂乱写乱画,注意安全,要小心哦。祝大家玩得愉快。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蓬莱阁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位能在这里度过美好时光。
从东而来,这是“人间仙境”的大匾,是苏东坡的手迹。这里是隐仙洞。相传这里是吕洞宾精心修炼的山洞。
这儿是天桥。能从瞭望口瞭望大海。现在我们所处于戚继光雕像范围内。戚继光是著名的大将军,蓬莱是他的故里。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此处雕刻了他的雕像。
现在我们在古船博物馆。这儿有着古代较好的船模。很久以前,人们就懂得了造船。
此刻我们来到了避风亭,这儿很神奇。即使外面大风猛烈,亭里却依旧烛火旺盛。虽然它表面看起来很奇异,可其中也有科学道理。因为亭内无窗,空气不能对流,就形成了这种景象。
这儿是八仙殿,殿里充盈着神秘。八仙有吕洞宾,张果老,荷仙姑------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神话。
主体建筑蓬莱阁为双层歇山并绕以回廊,上悬书法家铁保手书的匾额,给人浑重而不失亮丽的感觉。这里自古就是名人学士的雅集之地。
蓬莱,是有灵气的地方。今天感谢大家前来游赏。祝你们事业发达,学业有成!欢迎各位下一次再来旅游!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蓬莱阁。提起蓬莱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海市蜃楼。海市,本是一种大气光学折射、反射现象。但在古代,人们无法解释其成因,便生出许多奇妙的幻想和美丽的传说。据说秦始皇东巡来到蓬莱,见到海市,误认为那时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于是派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访长生不老药。以后的多位封建帝王也曾登临眺望过神山。汉武帝多次寻求蓬莱仙境不得,只好将丹崖山叫做蓬莱,聊以自-慰。这也是蓬莱名称的由来。当然,海市的神秘、朦胧、飘渺,也确如仙境一般。历代文人更是把海市渲染得异常神奇。同时八仙过海的传说也为它抹上一层仙气。传说八仙去给王母娘娘拜寿途中,在蓬莱阁上喝醉了酒,为显示自己的本领,相约都不乘船,而以自己的法器做渡海工具。铁拐李乘葫芦,汉钟离坐扇子,张果老坐纸驴,吕洞宾踏宝剑,曹国舅站云板,韩湘子乘洞箫,何仙姑坐荷花,蓝采和则坐在花篮中,飘洋过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即源于此。在山脚下,还有八仙出海时留下的脚樱这些文章和故事的流传,使蓬莱阁“人间仙境”的美名到处流传。古往今来,蓬莱仙境引起人们无限的憧憬和幻想。今天我们就去仙境看一看吧。
烟台蓬莱阁建筑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布在丹崖山上。阁建于北宋嘉祐6年(1061年),当时的郡守朱处约看到这里山势雄伟,风光秀丽,便修建高阁以供游览。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了。明万历17年(1589年),山东巡抚李戴又在附近增修了一批建筑物,统称为蓬莱阁。清朝嘉庆24年(1819年),再一次扩建,形成现有规模。解放后,经过多次修缮,古老的建筑既保持了原有的风韵又焕发了盎然生机。整个建筑以高阁为主,从山巅到山脚分中东西三个院落,上中下三个层次,依山构成。主要有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弥陀寺等六组建筑组成。100多间楼阁殿宇,参差错落。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后宫,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当地人称她“妈祖”,因而天后宫又叫妈祖庙。林默生于北宋960年3月23日,死于987年9月9日,终身未嫁。她经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只,因而极受渔民爱戴。她自幼喜欢佛法,并得高人指点,据说极通灵性。有关她的传说很多,说她出生之日,屋内红光满堂,香气四溢,而且到满月都未有哭声,所以起名为默。她16岁时村中闹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后来人们果然在井中发现病死的老鼠。更为神奇的是说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鱼,而她在家中织布时突然神情大变,似昏睡过去。醒来后告诉她母亲说父兄在海上遇险,哥哥已死,父亲无恙。果然不久其父归来,说海难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脱险。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尸体。在她27岁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峰,突然仙乐齐鸣,彩云飞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后,历代疆吏大臣说她能降魔伏妖,破敌免灾,并能在海上狂风中为渔船指引方向,法力无边,请皇帝对她进行加封。在这种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庙宇越来越多,使之成为海上渔民的保护神。历代君王为了巩固海防,对她的封号也步步升级,直封到天后。
蓬莱阁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庙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边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龙王,这是十分少见的。究其原因,据说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龙王,但因为他们长的丑陋,又喜怒无常,渔人都不喜欢他们。北宋宣和4年(1122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丽,在海上遇到大风,危难之中救他们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龙王,因而回朝时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为“顺济夫人”,慢慢取代了龙王的地位。后来随历代加封,女神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大,四海龙王都要听她调遣,在民间还有天妃降伏东海龙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间八仙的传说中龙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现的,于是四海龙王在蓬莱便成了站官的。现在,渔民对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宫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高阁就是蓬莱阁了。它高踞丹崖山顶,丹崖山虽不高,但面临大海,海阔烘托出山的气势,使蓬莱阁气势恢宏。其他建筑围绕着它,又成众星捧月之势,使它分外壮观。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全国四大名楼。
蓬莱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阁楼建筑,有鲜明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特色。正厅高悬一块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雄浑大字,笔力遒劲,阁上原有“九万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风”楹联,道尽高阁的气势。阁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凭栏远眺,时有海雾飘来,使人有腾云驾雾,超凡出世的感觉。这便是蓬莱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阁凌空”。《老残游记》第一回中就生动描写了这一景观:“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边看城中人家,烟雨万户;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万里。”阁底有十六根大红楹柱环列,显得气势非凡。阁内设置精致,布满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东西两壁悬挂着董必武和叶剑英元帅的题诗,阁后壁嵌有“碧海清风”、“海不扬波”、“环海境清”大型题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贵,更为古阁增添了光彩。
蓬莱阁后有一避风亭,它比蓬莱阁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8年由知府严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学,既烘托了主阁,又别有情趣。避风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凭室外狂风大作,亭内门户大开,却静谧无风。在亭内擦一根火柴,火焰会纹丝不动。这时你如取一张纸条,在护墙外侧一撒手,纸条会盘旋而上,越亭而过,不得不令人叫绝。
在山东烟台,有一座美丽的蓬莱阁,俗称蓬莱仙境。为什么称它为仙境呢?因为每年的秋冬季节的早晨,那里经常会被乳白色的浓雾笼罩着,四周的景色隐隐约约,像进入仙境一样的美。
去年暑假妈妈决定带我去青岛大连旅游,其中一天就是去我朝思暮想的蓬莱阁,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第三天,我们坐船到了烟台,去看我向往已久的蓬莱阁。虽然是夏天,看不到那着名的雾景,但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去。
随着人流进入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八仙过海桥,传说八仙就是在这里升天的。桥头上有一只巨大的石龟,栏杆上还有八仙的石像呢!帅气的吕洞宾,美丽的何仙姑,拄着拐杖的铁拐李——过了桥之后就是月老祠。月老祠的香火还挺旺盛的,那些单身男女和他们的父母都是虔诚的拜了又拜,期望能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我也凑了个热闹,拜了拜,妈妈被我弄得哭笑不得。
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就可以看见一个圆形的湖,湖心上有一座阁楼,就是着名的蓬莱阁,也称为八仙阁。我们进去一看,里面都是吕洞宾·何仙姑等八仙的塑像,惟妙惟肖。还有他们成仙的过程介绍,导游讲的声嘶力竭,我听得糊里糊涂。
当然,这里最着名的还是海市蜃楼,有影像记录的就出现过好几次。共同点就是在海平面上突然出现一些建筑·山体,甚至还有动物,就跟真的一样。让人怀疑是不是海上另有一座城市。这种现象会持续一至两个小时,然后就会慢慢变淡,直至消失。
蓬莱阁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个拥有众多美丽传说和历史回忆的地方。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蓬莱阁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位能在这里度过美好时光。
从东而来,这是“人间仙境”的大匾,是苏东坡的手迹。这里是隐仙洞。相传这里是吕洞宾精心修炼的山洞。
这儿是天桥。能从瞭望口瞭望大海。现在我们所处于戚继光雕像范围内。戚继光是著名的大将军,蓬莱是他的故里。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此处雕刻了他的雕像。
现在我们在古船博物馆。这儿有着古代较好的船模。很久以前,人们就懂得了造船。
此刻我们来到了避风亭,这儿很神奇。即使外面大风猛烈,亭里却依旧烛火旺盛。虽然它表面看起来很奇异,可其中也有科学道理。因为亭内无窗,空气不能对流,就形成了这种景象。
这儿是八仙殿,殿里充盈着神秘。八仙有吕洞宾,张果老,荷仙姑------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神话。
主体建筑蓬莱阁为双层歇山并绕以回廊,上悬书法家铁保手书的匾额,给人浑重而不失亮丽的感觉。这里自古就是名人学士的雅集之地。
蓬莱,是有灵气的地方。今天感谢大家前来游赏。祝你们事业发达,学业有成!欢迎各位下一次再来旅游!
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是蓬莱文化广场,建于20__年。整个广场占地面积约6.3公顷,中部是一圆形表演场地,直径120米,占地1.13公顷。表演场地一共有六组看台,每组看台设14排座席,5022个座位。“中国?蓬莱国际青少年‘和平颂’文化艺术盛典”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这个广场已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文化广场”。
继续往前走,就是蓬莱阁景区了。大家看,这就是蓬莱阁的正门,上面“人间蓬莱”四个字是苏轼的手迹,我们游览的路线是正门进,东门出,不走回头路,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弥陀寺,这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座佛教寺庙。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左面是观世音菩萨,右面是大势至菩萨。
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高阁就是蓬莱阁了。它高踞丹崖山顶,丹崖山虽不高,但面临大海,海阔烘托出山的气势,使蓬莱阁气势恢宏。其他建筑围绕着它,又成众星捧月之势,使它分外壮观。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全国四大名楼。
蓬莱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阁楼建筑,有鲜明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特色。正厅高悬一块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雄浑大字,笔力遒劲,阁上原有“九万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风”楹联,道尽高阁的气势。阁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凭栏远眺,时有海雾飘来,使人有腾云驾雾,超凡出世的感觉。这便是蓬莱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阁凌空”。《老残游记》第一回中就生动描写了这一景观:“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边看城中人家,烟雨万户;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万里。”阁底有十六根大红楹柱环列,显得气势非凡。阁内设置精致,布满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东西两壁悬挂着董必武和叶剑英元帅的题诗,阁后壁嵌有“碧海清风”“海不扬波”“环海境清”大型题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贵,更为古阁增添了光彩。
蓬莱阁后有一避风亭,它比蓬莱阁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八年由知府严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学,既烘托了主阁,又别有情趣。避风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凭室外狂风大作,亭内门户大开,却静谧无风。在亭内擦一根火柴,火焰会纹丝不动。这时你如取一张纸条,在护墙外侧一撒手,纸条会盘旋而上,越亭而过,不能不令人叫绝。
各位游客朋友们,我们的游览活动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将有2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供大家拍照留念或回味美景,自由活动时请大家注意安全,20分钟后,也就是十点整,大家在这里集合,我将带领大家继续游览。谢谢大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