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爸爸送给她一本《小熊猫的故事》,她一拿到手就喜欢得不得了,天天没完没了的看。一天下午,放学后她来到公园里,坐到椅子上看起书来。小蝴蝶发现她的.眼睛离书本太近了,于是提醒道:“不要让眼睛离书本太近,不然会近视的!”可玲玲根本不听。
过了一会儿,玲玲发现时间晚了,就向家走去。走路的时候她还在看书,小蝴蝶又提醒道:“走路不能看书,再这样,眼睛会近视的!”可玲玲还是不听。
吃晚饭的时候,玲玲边吃边看书。小花猫看见了,急忙跳到玲玲身边的椅子上,摆着手提醒道:“别看了,吃饭看书最容易得近视眼。”玲玲哪里有时间搭理小花猫,不耐烦的赶走了小花猫。
傍晚玲玲出来乘凉时还在看书。月亮见了对她说:“小朋友,光线这么暗,你怎么还看书啊?”但玲玲却觉得月亮不该打扰她。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玲玲还在看书,这回没人提醒她了,因为大家都觉得她无药可救了。
日久天长,玲玲逐渐近视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于是妈妈带她去检查,医生发现她近视了,给她配了一副眼镜。现在她常常苦恼地想:我还能摘掉眼镜去驾驶银色的大飞机吗?
今天我们班的陈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来客——-仙人球。
仙人球圆圆的、绿绿的,远看就像个小刺猬,它呀!有我两个拳头那么大,如果把它全身的刺拔掉,就像个绿杨桃,我想:“杨桃和仙人球五百年前有可能是一家吧!”
仙人球的刺也就是它的叶子,是最有特点的了,它又尖又长又硬,就像一根根钢针,又像一把把锋利的宝剑,我眯着眼睛仔细地数了数,每丛分别有11根、12根、15根……它们相互交叉,不仔细看我还数不清呢!它的头黄黄的,看起来毛绒绒的,像盛开的.花蕊,又像一顶金色皇冠。
你们猜,仙人球的老家在哪里?告诉你们吧!它的老家在荒芜人烟、寸草不生又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它耐干旱,三五个月不浇水它也可以生机勃勃,我想:“这家伙可真厉害啊!”
仙人球的作用也很多,它可以防辐射,有人喜欢把它放在电视、电脑边。如果把它捣成汗,还可以杀菌呢,起到镇静的作用。虽然它长得不怎么好看,但是人们都很喜欢它。
啊,仙人球,你虽然朴素、平凡,但现在在我心里却非同一般啦!
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两课时:第一课时,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童话:有一个圆被去掉了一个三角楔,于是它就去寻找自己丢掉的那个缺口,一路上,它欣赏到了美丽无比的花草树木,跟正在晒太阳的毛毛虫做游戏。有一天,它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个缺口,它成了一个完成的圆了,随后飞快地向前滚动,世界完全变了样,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美丽了。于是,它果断地丢掉了那个三角楔,又变成了一个残缺的圆,带着残缺和喜悦的一路前行、一路欣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有缺憾的圆,在生命的行程中,我们都要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路走来,一路欣赏,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一)感受借物抒情
1。学生背诵《陋室铭》,教师点拨,让学生认识借物抒情。
2。学生背诵《爱莲说》,教师点拨,再次感受借物抒情。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物”,而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情”。这样的委婉抒情的写法,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3。仿写:大自然时时刻刻给我们以启示:看到幼苗冲破岩层,我们感到生命的顽强;看到江河奔腾不息,我们感到时间的飞逝。
(二)理解借物抒情
1。齐读冰心的赠言。
我们写作一方面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激励自己走上越来越阳光的生活之路,另一方面,也给他人以启示,及勉励。所以,由外在的物引发自己内心的情,需要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也需要你有一个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动的心灵。
2。回顾名家的“借物抒情”。
(1)小思的《蝉》
(2)席慕蓉的《贝壳》
小结:初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叙事散文的写法,我们要从一件事中懂得一个生活的道理,或者从几件有内在联系的事情中获得某种启示。现在我们学习的借物抒情散文,那视线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周遭的世界,发现生活之美,感受生命之美。
3。你认为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来写文章,应该写出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写前引路
任选一篇回答。
1。阅读《勒着青藤成长》
①勒着青藤的瓜果有怎样的特征?
②由“勒着青藤成长的瓜果”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阅读《窗外的牵牛花》
①“窗外的牵牛花”有怎样的特点?
②以“感谢你,窗外的牵牛花”为开头续写一段话,揭示作者的感悟。
3。教师下水作文。《田野中有一棵树》
①这棵树有怎样的特点?
②你能揣测中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或者心情吗?
第二课时 作文练习
将日记《我最喜欢的一种动(植)物》精心修改,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课堂小结:
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