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 范文>最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优秀
最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优秀
小编:zdfb
时间:2022-11-26 10:34:18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篇一

为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2021年1月8日至10日,内蒙古师范大学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我院教师通过听讲座、学习研讨、个人自学等方式参加了本次培训,经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的深刻内涵、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大意义和工作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我们摘要发表老师们的学习心得,以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进一步深入。

 红雨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学习好、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公民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2条明确规定了中国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可以说,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民族地区学生走向现代化、扩大就业面和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手段。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更好加强各民族的沟通交流,要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铸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赵格日乐图

作为一名高校蒙古族党员教师,应该及时积极主动学习领会和正确理解党中央和自治区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相关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以此不断提高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只顾专业教育和科研业务工作,还要积极主动学习体会和正确理解党中央和自治区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相关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坚定政治理想信念,切实提高自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识,除了重视课堂教学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关心和指导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周边群众和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张斌 

通过参加本次专题培训,使我认识到,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切实提高民族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要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勇于担当,在学生教育培养中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首先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同时把爱国主义、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年轻学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弓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材工作,把教材建设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民族地区各民族群众享受更加公平、更加有质量的教育,有利于加强民族认同,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

通过本次集中培训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真正感受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收,今后一定会在工作学习中时刻牢记“守望相助”,把思想认识转化为行动自觉,不仅要自己学懂弄通,而且还要给身边的人讲,给学生们讲,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切实做到在实践当中的落实。

杜玲

经过三天的学习,我进一步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提出的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掌握了五个认同、五观和三个意识等关键内容。

通过学习,进一步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纠正了错误的有偏差的认识,真正在精神上和意识上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坚决支持国家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的决策意见,坚定拥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通过此次学习,我也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并希望这样有效的学习能够阶段性的开展下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篇二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2019年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查看全部
最新作文
热门事件记录词条
百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