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读后感,他的世界本无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也照亮了其他追梦的人!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韩国总统李明博曾说过:“如果能遇上志同道合的上司,那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员工。但这种概率比找到适合自已性格的工作更难。”希望遇上一个总是肯定自己、引导自己的上司,这种想法简直是不切实际,甚至是愚蠢的。
我的成长时期,我的性格比任何人都内向、害羞,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来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中考失利,本身准备去上职高的我,在姑父的劝导下选择了复读,因为他觉得像我这样普通家庭出生的女孩,只有通过知识才可以强大自己,只有考大学才是我唯一的出路。就这样,我选择了读高中,然后读大学。
前两天,微博上热搜的关于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引发热议。他和命运抗争的故事,让无数网友热泪盈眶。让人动容的,是坚持与奋斗的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努力会有回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工作中我遇到了带我一路前进的领路人—分公司经理,他的话时常在我耳旁激励着我,感化着我,让我原本那颗不甘于平庸的心再次地躁动起来。
2019年我转岗来到了综合办公室,结束了长达13年的技术工作。对于新的岗位,我充满了各种好奇。第一份接触到让我棘手的工作就是写宣传报道,在技术部的那段漫长日子里,一直默默从事技术工作的我,对于写作,也只停留在高中水平。怎么办?要怎么做?我怎样才可以把这份工作做好,才能不亏对于栽培我的领导,不亏对于我的企业?这一连串的问号在我的心中升起。
于是我又遇到了工作中的第二位引路人,他是公司宣传部的部长。 记得很清楚,这是我来到综合办公室的第二天,晚上10点多,我在工作中碰到了急需解决的难题,但又不想把工作拖到第二天,于是我冒昧地在微信里找到了他,令我意外的是他第一时间就回复了我,使我的问题迎刃而解。我感谢完他,本想着谈话可以结束了。可是,陈部长并没有让这次谈话早早结束,他询问了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我告诉他自己刚到办公室工作,经验十分欠缺,我原本是技术工作者出身。可他听后,并没有觉得这是我的缺点。相反,他觉得这恰恰是我不同于别人的优点。因为他说自己的短板就是不懂技术,他写的一些关于生产技术的稿件,会先向技术人员请教完再去写,等写完还要再向技术人员求证语言的准确性,有时候可能要来回求证好几次,这样工作效率就显然低了很多。当我听到他这样说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盏明灯突然变亮了,自信心也增加了不少。我问他秘诀是什么,他告诉我,写稿件没有捷径,就是多写多投。然后我对他那天晚上说过的话一直坚信不疑。后面的日子,我利用工作的闲暇去写作投稿。记得我到办公室工作的第一个月,我写了三篇稿件,在公司网站上稿稿件1篇,当然,我当时很高兴,因为我人生的第一篇稿件发表了。其余两篇稿件是关于小改小革的技术稿,陈部长为了这两篇稿件还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在他认为这两篇稿件还是很有含金量的,只不过我的叙述太多晦涩难懂,很多词语、句式在他一个外行人是看不懂的,更别说要发表给广大的职工读者看。他告诉我,通讯就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但是,他所说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我修改了不下三次还是达不到他的要求。后来的日子里,随着我投稿数量的增多,基本上我每次投稿,经陈部长的修改后都可以发表。可那两篇技术稿件在我和陈部长的心中始终是个结,他再一次帮我整理思路,我修改,反反复复了好多次,我又请不懂技术的同事帮忙看,问他们能不能看懂,终于我的稿子修改好了。并且稿件发出后,产生了连锁效应,从公司到集团公司再到股份公司,在每一层级的网站上都分别发表了,最终在股份公司中国中铁报上刊登了。这篇文章也是我来到办公室工作的第一篇让我有成长感的一段经历。
我说我真的很幸运,幸运于大多数的人,这种几率就像是买彩票中了奖。所以我感恩的活着,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她们如花香一样包围着我。
如人民日报说:“愿你心向璀璨,勇敢闯过荆棘!”,又如华为总裁任正非说:“礁石暗流,永远埋在通往荣耀的路上。困难永远比想象中的多,但好在解决的方案也永远比想象中的要多。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天道酬勤!”
近日,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一封致谢信在网上火了!读后很是感动:一个出身于贫困山村的孩子,十多岁的时候,在母亲离家出走,父亲交通意外身故,一直照顾他的婆婆也离世的艰苦境况下,过自己的努力,成长并成才的故事。
佩服他的同时,许多人也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抓鱼、养猪崽攒学费;下雨天破旧的老屋漏水……那不是电影,而是某些人心中不愿碰触却永难忘却的回忆。
总的看来,这封信应该是讲了三个问题:
首先一点,是人要懂得感恩。
黄国平中科院大学博士毕业后,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已经是一位成功人士。可是他记得他高中时被免的学费,记得胡叔叔给他的生活费……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后面,附着一封感谢信。感谢别人曾经给与的帮助,感谢命运的怜惜,当然也感谢自己的不退缩。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记得初心,比较不容易迷失。
其次,要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信里的黄国平,二十二年求学路,步步坎坷,段段心酸:夏天没有鞋子穿脚热得滚烫,冬天的衣服冻得打寒颤;因为拖欠学费被老师一次次约谈……
可是不管吃多少的苦,他的信念都是把书念下去,走出去!他做到了,那些吃过的苦都成了成功的基石,站在今天回望过去,我想,那些苦,已经沁入了丝丝的甜。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冬天走远,以后的人生,就是春天了。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知识改变命运!
包括现在,农村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考学仍是一条通天的路径。许许多多的寒门学子和黄国平一样,因为考学,才走出山村,实现了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
现在人心浮躁世事喧嚣,竟然出现了“读书无用论”!我不知道提出这样观点的人有没有读过书,如果他没读过,那是一种暴发户似成功后的狂妄;如果他读过,那就是没能力把才华转化为才干的悲凉。
这世上什么都可能失去,唯有智慧和生命同在。不管什么时候,知识,都是通往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没有知识,你的目光极容易短浅,生活很可能就是一盘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读后感,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读后感,请大家多多关注“查字典范文网”。
【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读后感(精选2篇)】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