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是在综合当前国内国际疫情防控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巩固防控战果,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心得体会 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心得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近日出现的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疫情风险随时随地存在,常态化防控容不得半点松懈,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坚决消除疫情反弹的可能。
但是,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个别地方和党员干部“松一松、歇一歇”的苗头却悄然“露头”,有的“好了伤疤忘了疼”,产生麻痹思想和厌战心理,对疫情防控松了警惕、泄了斗志;有的心存侥幸,急于把前期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一门心思抓复工复产,防控做样子、打折扣、走形式时有发生;有的依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式”防控,缺乏地区和部门互通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有的建立常态化防控措施不及时、不健全、不到位,出现了“政策打架”或“一刀切”等偏颇和极端做法。这不仅会直接导致当地疫情防控疏漏,甚至可能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影响全国疫情防控全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毫不懈怠抓好各项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决不能前功尽弃。”疫情防控“一失万无”,慎终如始抓实抓细防控,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必胜信心,持续拧紧“责任弦”“发展弦”“民心弦”,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
持续拧紧“责任弦”。咬定青山不放松,发挥连续作战精神,一以贯之地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时刻关注疫情走向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坚决防止疫情“倒春寒”。深刻总结之前疫情防控中的先进经验和教训不足,并固化为长效机制,以更负责任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科学的手段,进一步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坚决杜绝喘口气、撤摊子、踩刹车的倾向,对防控不力者严肃追责,决不留任何死角和空白,把疫情防控的防线扎得更牢、织得更密。
持续拧紧“发展弦”。疫情防控不能一蹴而就,经济社会发展也不能摁下“暂停键”,要以疫情为镜,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担当和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基础信息采集、体系完善、风险防范等工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制度化、智能化、法治化发展打牢基石。要善于“弹钢琴”,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和精准化防控,并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尤其要突出“危中寻机”,针对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的强大成长潜力,适时调整产业布局,真正实现“化危为机”。
持续拧紧“民心弦”。坚持实事求是,依法防控,主动寻找民生薄弱环节,查遗补漏,打好“补丁”,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米袋子”“菜篮子”等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不断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对因疫情致贫返贫的群众“一个不能少”的精准帮扶。同时,持续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提倡佩戴口罩、使用公筷、推行分餐等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鼓励广大群众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战时状态,共同持续投入抗疫斗争。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巩固防控战果,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是在综合当前国内国际疫情防控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而要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还需要在“小”字上下功夫,做到以“小”见“大”,推动疫情防控工作走向全面胜利。
在护好“小人物”中汇聚战疫“大力量”。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中,许多平凡的人用看似微小的努力,拼出壮丽的英雄图景,以点点微光汇聚成星河照亮了战疫之路,令人动容。这里边有辛勤的快递小哥,有逆行的货车司机,有执勤的公安民警,有扎守的社区工作者,有质朴的农民……为了隔离在家的人能正常收到货,为了一线防控物资能正常供应,为了把好交通关口,为了守好群众“家门”,他们坚守岗位、勇毅逆行、无私奉献,用平凡的行动筑牢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离不开这些“小人物”的奉献,我们必须呵护好这些平凡的“守护者”,通过出台政策,制定针对性举措,努力让吃苦者不吃亏、让受累者减减压、让实干者得实惠,用实实在在的关爱,汇聚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在保好“小企业”中扛起发展“大担当”。在各类市场主体中,中小企业虽然“小”,但十分重要,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供应力量,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循环。而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受疫情影响相对更大,因为持续停产停业,许多中小企业直接面临着存亡考验。这个时候就需要各级政府切实扛起责任担当,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帮助其渡过难关。各地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出台金融、税收、用工等各方面政策,引导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要抓好激励政策的落地落实,避免“只喊口号不发糖”,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用工、行政审批等各方面存在的困难;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将疫情中被抑制、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在做好“小事情”中彰显为民“大情怀”。“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厚植为民的“大情怀”,着力办好群众关注的各项“小事情”。要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在帮扶项目开工、贫困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扎实抓好就业工作,紧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在拓展就业空间、稳定在岗职工等发面持续发力,托稳百姓“饭碗”;要扎实抓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群体的帮扶力度,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要扎实做好春耕工作,保障好种子、农药等农耕物资的供应,同时,要保障好农产品等生活物资的正常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护好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我们必须在“小”字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小事情”,认认真真处理好各个“小细节”,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在与新冠肺炎展开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同舟共济、携手抗疫,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书写了悲壮雄浑的战“疫”篇章。
守住阵地不容易,更当再接再厉。事实教育我们,病毒非常狡猾,当前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防疫不能轻言完胜。所以,我们必须戒骄戒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看好“三门”:在外防输入上下功夫,看好“城门”;在坚持社区守控上抓实效,看好“家门”;在落实四方责任上见真章,看好“院门”,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严防境外输入,看好“城门”
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守护好城门就是守护好国门。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流行,外防输入压力陡增。防止境外疫情输入成为各省市特别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守好“城门”需要综合考虑,制定严密的政策,落实入境人员全过程动态管理,从严格《健康申报卡》填报,到实施全员、全项、电子化、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全闭环的立体防控体系。
抓牢社区封控,看好“家门”
但使社区防控在,不叫病毒传播开。当前,疫情反复的压力较大,绝不放松社区防控。坚持常态化防控,需要全社会包括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让病毒无机可乘,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健全党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各类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常态化防控工作队伍,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防控管理格局,落实好常态化管控措施,压紧压实社区、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确保常态化防控落实到位,扫健康码和量体温,一次都不能打马虎眼,人员有序出入,坚决遏制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落实属地责任,看好“院门”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从“家门”到“企业门”的复工复产管理,从“家门”到“校门”的复课管理,从“家门”到“商场门”的复市管理中,让社会正常流动起来,动态的疫情防控难度加大,需要常态化条件下把握好精准防控的“度”、找准“结合点”。复工中根据各行业特点细分管理,确保安全;复市中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复课过程中,一定要看好“校门”“教室门”“食堂门”“宿舍门″,千方百计保证师生安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三道“门”,三道防线,道道重要,个个关键,容不得丝毫的马虎和懈怠。守好“三门”关系疫情防控大局之成败,必须严防死守,把病毒彻底消灭不留遗憾,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力以赴,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铜墙铁壁和防护网,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生产生活秩序,高质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心得体会 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心得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查字典”。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心得体会 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心得】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