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年前爸爸妈妈一直都忙于工作,眼见今天就是大年夜了。一大早,我和妈妈出门准备进行春节长假前最后一次的储菜。
电动车朝菜场进发,一路过去,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和路边汽车堵塞鸣笛的声音不绝于耳,面店门前更是排起了“长龙”。由于前一天下雨,地上的坑洼不时溅出点点污水。停好电动车,我俩小心翼翼地避开水洼前行。走着,就到了菜场。
一进去,妈妈就拉着我绕过“血腥的屠场”,直往那片绿色的海洋奔去:蔬菜销售区才是我们的目标——家里早备好了各类荤腥,自然也就不用再光顾生鲜摊了。
我和妈妈经过了十几米的摩肩擦踵式“马拉松”后,终于到达卖蔬菜的区域。
“大白菜,大白菜,……嘿,它在那儿!”我一扭头,只见一小片白绿的身影正期待着我们的到来,母女俩立刻以光速飙去。冲到摊前伸手一抚,“咦,这怎么是湿的?”在摸到一手的湿淋淋后,妈妈惊叫了起来。老板娘笑着蓦然回首:“这雨天,想不湿是不可能的啊!”挑来拣去,最后还是择了一棵拎走,继续……
突然,妈妈指向一片水果摊,咂了咂嘴:“我们到那儿去看看吧!”挤过人群来到摊前,发现这儿的人更多:“哎,这桔子怎么卖的啊?!”“小伙子,帮我称一下啊!”“……”摊位那边,老板、老板娘,还有两个年轻人,忙得不可开交:“要歇年了啊,快买啊!”“哎这位,这是找零!拿好啦!”“……”一张嘴吆喝着,一只手找着钱,两只脚也不停地奔走着,闲不下来!
我无奈而又艰难地看看怀中堆成小山的东西:大白菜、豌豆苗、莴苣、芹菜、西葫芦瓜、马兰、杏鲍菇、蓝莓,酒酿……还要在人群中被不停地挤着,真的拎不动捧不动啦!
再放眼望去,卖熟食的区域个个窗口都排着长队,买春卷皮的队伍也一眼看不到尾,连卖花摊位前都挤满了人。
疯了疯了,东西好像都不要钱似的,抢抢的。
望着这拥挤的人群,我不由得感叹道:“春节真是不可违抗的行军令啊!在这军令之下,有的加入了买菜大队,有的参与了归家征程,把窝在家里被冻住的人们统统赶了出来,为春节热闹而壮观的景象无私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想着,妈妈的喊声在喧闹声中飞了过来:“走,咱再去看看春卷皮儿咋卖……”
我们郧西的春节,有着不同的`习俗。
“腊八节”。腊月初八,户户以五谷杂蔬煮腊八粥,人称“吃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吃后盛一碗,让小孩拿着砍刀,将房前屋后的果树隔上一道口子,喂进腊八粥,边喂边念:“今年喂腊八,明年结的鼓爪爪。”以示来年果树丰收。也有的地方留一碗到除夕日给当家人吃。
“过小年”。过小年时,是腊月二十三日晚,每家都烙饼祭祀东厨司命。晚餐后洗净锅灶,点燃蜡烛,焚香烧纸,叩拜灶君,禀其回天宫后,向玉皇大帝多讲人间善事,来年以降吉祥,常称“司命爷上天,好话多说。”除此之外,人们还买了很多好吃的,高高兴兴的先庆祝一番。过了二十三,大家把鱼,肉,鸡,青菜,年糕……都预备充足,为新年做好打算,而且还要进行一次全方面的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春节”。也称除夕,农历腊月三十日。中午全家老老少少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吃“团圆饭”。门外张贴红对联,以示红红火火,还要贴“福”,“福”还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了。还要穿新衣,燃放鞭炮以示庆祝。马路上,玩的玩船,舞的舞狮子,热闹极了。晚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生火取暖守岁通宵。在晚间12点整时,在外面点燃以经预备好的烟花炮竹,来庆贺新一年的到来。春节是郧西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关着门,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大约到8点钟,全家人一起出去给老辈拜年,这是小孩最喜欢的了,因为拜年不仅可以再大饱口福一次,还可以领到老辈们给的红包。拜完年后,则在老辈家吃上一顿饭,并互相祝福。我们小孩子就凑在一起玩游戏,放鞭炮。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有元宵闹花灯的习俗。在此期间,全县各地举办各种文艺节目,玩艺儿以示庆祝。也是过年期间人们主要的集体活动,有很多节目:舞狮子,玩龙灯,玩采莲船,竹马,蚌壳,凤凰,高跷等等。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吃完元宵,一家人一起出来猜灯谜,猜对了,就送一个吉祥娃娃,别提有多热闹了!
这就是我们郧西独特的春节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