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字,字如人生,一字一生,一生一字,人生逆旅仿彿书法逆锋,逆锋运笔,方能异峰突起,别有一番韵味。下面是查字典网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全国新高考二卷语文作文范文2021,欢迎大家参考!
人生不可描红,做人何似写人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条支流,可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树一帜。
描红是我国传统的习字法,是初学写字者最好的习字方法之一。作为练字,方法得当,无可挑剔。
但人生却不能像描红一样。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可复制的,即便是辉煌的人生也不可去机械地模仿,马云就是马云,王健林就是王健林。他们都是成功者,但人生轨迹却大相径庭。
因为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各不相同,如果人生像描红那样,严格按模子一笔一划地描,则无异于东施效颦,必是贻笑大方。
这“人”字的运笔似乎也有讲究。
你看,写撇时要逆锋起笔,藏而不漏,而写捺时又要中锋用笔,不偏不倚,最后收笔时要停滞迂迴,缓缓出头。
有人说用毛笔写“人”字,其运笔就好比是人的一生。
写撇的起笔就好比是风华正茂的 青年时期,其时,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敢想敢干敢闯,敢于冲破世俗的观念,甚至逆天而行。
写捺的起笔就相当于人到中年。这个时候,人们受家庭和事业的影响,要考虑各种关系。比如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等,顾虑重重 ,行事不免循规蹈矩,中规中矩,不越雷池一步。
而捺的收笔就好比人的老年时期。这时虽然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但心智和精力都远不如从前,对功名利禄也都看淡,所以对人生也没有了别的追求,处于停滞不前,或顶多是迂回的状态 。即使有想法有作为,也不急于求成,而更求稳。
也许大多数人的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类似于写“人”字时运笔的状态,但我却不同,我的人生始终处于逆锋行笔的状态。
我当年高考因英语只得18分(尽管其它科考的还不错)而名落孙山,第二年复读,又因过度用眼,本就高度近视的眼睛出现刺痛,且日益加重,因为担心眼睛失明,我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高考。
半年后,我到建筑工地当了一名力工。眼疾好转后,从小就喜欢看书的我,报名参加了文学专业的刊授学习,处女作小说《图》在教材上发表,一年后,我得了仕秀结业证书。
在工地当了两年力工后,机遇女神垂青于我,经过竞聘,我成为一名专职团支部书记。
这时,内向的性格这一短板成了我工作上的绊脚石。上任半年了,工作都没有任何起色。于是我一方面钻研口才书籍,一方面主动与青年人交流。一年后,我突破了交际短板,工作也打开了局面。
后来,我还被调到团委工作。在八年的共青团工作中,我多次被评为优秀团干部。
在从事共眚团工作期间,从小就爱写作的我,还积极撰写新闻稿件,多次被评为优秀报道员。在当了八年团干部后,机遇女神再一次垂青于我,我华丽转身成为一名企业广播站编辑,三年后,又被调到企业电视台当了一名新闻记者。
后来,企业效益不好,迫于生计,我辞职下海经商,卖了十年水果。
十年商海遨游,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也攒了一身病。于是,我又退出商海,做过保安,干过釆买,当过社区干部。
后来,听从内心的安排,53岁时,我又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成为了一名课外作文辅导老师。去年,疫情期间,辅导班停课,我入驻头条,开始自媒体写作。
60岁以后,我还想开一家中医养生自我按摩指导馆。
年近花甲回首望,吾辈浮生如逆旅。人生逆旅仿彿书法逆锋,逆锋运笔,方能异峰突起,别有一番韵味。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只有学会逆锋运笔,不断与命运抗争,在逆境中成长,才能缔造精彩人生。就像大江奔流,因为有了礁石的阻挡,才会撞击出美丽的浪花,甚至会营造出浊浪滔天的磅礴气势。
书法人生,人生书法。每个人在书写人生时,都会有不同感悟。欢迎各位文友各抒己见。
这幅漫画,其实是个标准的楷书“人”字的写法。笔画动作的描述,有着非常明显的寓意。
比如起笔要“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就是人要持盈守虚,戒骄戒躁;行到中间要“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就是要坦坦荡荡、刚正不阿;收笔要“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就是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这样,一个“人”字就写好了,一个人也就做好了。
不过,“人”字都是这么写的吗?
从书法来说,当然不是。王羲之的“人”写得很飘逸灵动;褚遂良的“人”字则婉媚婵娟;米芾的“人”字更是有想象力,最后一笔写得既像捺又像点,被称为“八面出锋”……
就像孔乙己说“茴”字有好几种写法,如果风格也算一种写法的化,“人”字也很难多。欧、颜、柳、赵,苏、黄、米、蔡,南董北米,各不相同。
“人”字那么多,那么做人是否也是如此呢?
翻一翻《世说新语》就能看到,其实人格,也有很多元的面向。阮籍不拘礼法,嵇康潇洒不羁,王导缜密周道,谢安清旷高远,王述急躁易怒……如果说,这一个个历史人物,都形象化地变成一个“人”字,想必也是各有千秋、绝不雷同。
那么,这个标准的楷书“人”字,是否可以说就没有意义呢?毕竟人有很多面,怎么会只有一种“写法”?
恐怕也不尽然。楷书又被称为正书、真书,“正”这个字,就表明了楷书的基础意义,楷书诞生之后,就基本被认作书法的起步了。
所以王羲之、褚遂良、米芾、赵孟頫、董其昌,无论是谁,无论最后变出怎样的风格,飘逸和沉郁,他们都必然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练过楷书,写下过这个“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缓缓出头”的“人”。这些工整、严密的字,就是之后风格突变的起点。
做人也是这样。无论最后变成怎样的性格,无论怎样千人千面,从根本上来讲,那些做人的道理其实是大同小异的,正直、善良、勇敢、体恤……外在的形象特点、性格特征可以千变万化甚至千奇百怪,但那些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没有太大不同。
从阮籍到王述,都可以算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典籍里记载的他们,从面貌看绝不是“一路人”。不过扒开这些“外在”,深入内里地看,又有多少不同呢?阮籍放诞,谢安高远,本质里不都是对人本质意义、精神世界的一种思索?
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我们生活在有着60亿人口的地球、14亿人口的中国,丰富多元才是一种底色。人与人的差异肯定是巨大的,不同的口味、喜好、观念,才会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谱系。
从今天的互联网看,因为一些认知上的差异,总能产生巨大的观点对撞。我倒是希望大家都能看看这幅漫画,我们每个人是不同的,但人应该具有的特质,不外乎这么几种。我们对事物的分析、对他人的判断,事实上也该保持一种对底色的关注、对差异的包容。
在今天,我们更需要强调这个道理:我们大不相同,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不同角落的人;我们也没那么多不同,人之为人的核心品质,是跨越时空的存在。
如果单从笔画讲,人字两笔,一撇一捺轻松写成。可是,谁也无法否认——要真正懂得这个字,写好这个字,或许需要我们整整一生。
方块字里看人生。何其幸运,我们生长在有着千年汉字书法传统的国度,这笔墨之间,全是人生智慧。从“人、口、手”牙牙学语的童蒙时代起,我们就在认识这个“人”字,学习如何做人的道理。从书法上讲,写好人字,起笔很重要,所谓“逆锋起笔,藏而不露”。这与人生何其相似?
这里的“逆”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贫寒与富贵,偏远乡村或繁华都市,也就是常言说的身处顺境或逆境;不仅仅出生,在人的成长旅途中,同样会遭遇这样的逆或顺。一辈子顺风顺水固然幸运,但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者瞬间就会改变我们的境遇。所以,我更愿意这里的“逆”是一个动词,也就是一种态度,一种信念,一种选择与行动。不仅仅逆境需要“逆锋起笔”,勇敢面对,奋发有为,而且身处顺境,更需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自我警醒,把“顺境”当做“逆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滚滚潮流,同样应当激流勇进。新时代,不欢迎不思进取的“躺平者”。
笔者认识一位作家兼教师的朋友,出生在偏远贫困山村,十年寒窗苦读,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因家里困难,常常汇款“断炊”,不得不向老师或同学借钱度日,但他身处逆境而不断“逆锋用笔”,在校期间就才华外露,频频发表诗歌散文。毕业时,这位朋友分配到一家“十分有钱”的单位,反而很快“磨平”了意志,人人看好的中文系才子,竟然长达10年,一篇豆腐干都没发表,被人说是“江郎才尽”。
“藏”是中华书法启示我们的大智慧。不管是顺境起笔,还是逆势飞扬,都要注意“藏”起自己的锋芒,切不可刚愎自用,目空一切。奋发向上不能是“愤青”,不是愤世嫉俗;“发奋”不能是“发愤”。宁静方能致远;藏而不露,方能一鸣惊人。
同样,不偏不倚是为“中正”。笔墨分寸也是人生分寸。近年来,一些偏执狂的铤而走险,一些人把一己成败偏狭地归因社会之不公,制造一些不良事端,害人也害己。“人”字简单的两笔被其写得歪歪斜斜,残缺不堪,甚至“人不像人”。万物之灵长,成了行尸走肉,与禽兽无异。
一生写一字。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人的一生确实沧海一粟,或者白驹过隙的一瞬。但就个体而言,一生依然是漫长的。需知,生命如歌,就美在节奏的旋律。中国书法又会告诉你“人”字收笔的大智慧:“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人生不都是“疾风骤雨”,慢更需要智慧。 “停滞”不是停滞不前,更不是就此“躺平”,而是清醒的回望与审视。“迂回”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冷静的分析与研判。如同登山,顶峰往往不可直上,迂回前行才能抵达光辉的顶点。
一字写一生。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之路,何尝不是如此。回望党的百年风雨历程,看《觉醒年代》而数度落泪。1921年7月,嘉兴南湖那条红船上,比起铁壁般的黑暗势力,觉醒的力量——我们党是何其弱小。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我们党所处的逆境何其险恶?二万五千里长征,有多少激流险滩与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但是,共产党人的“逆锋起笔”,跨过大渡河、腊子口、铁索桥、雪山草地……地球上的红飘带多么精彩而壮美!
不忘初心而牢记使命,不偏不倚,坚持独立自主,走着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之路,我们党才能带领亿万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我们深知“藏而不露”,才能潜心致志,嫦娥飞天,蛟龙探海,月宫铲土,火星“漫步”……而“惊天动地”。
一字一生,一生一字。十四亿人都来写好这个字——大写的人字,必将是一个大写的民族,一个大写的中华!
时至今日,我依然依稀记得小学时上的第一堂书法课。那时,书法是小学的必修课程,正式的科目名称叫做“写字”,我用铅笔写字尚且歪歪扭扭,常让改作业的老师眉头紧皱,因此对这门课程自然带着几分抵触,觉得这是学校对我的刁难。然而,与我想象中不同:老师既没有直接让我们打开字帖提笔开练,也没有循着教材中的笔画顺序照本宣科,而是当场挥毫,用磁铁在黑板上贴出了“一”和“人”两个大字。
“这两个字,同学们都会写,一字只有一横,人字也不过是一撇一捺。但在书法里,一字这一横,从重转轻再转重,写出来不仅好看,也告诉我们有些事要举重若轻。再看人字,你们看我逆锋起笔,好像写得很累,但正是这里的‘藏锋’让这一撇有了分量,和顿笔的捺一起,让堂堂正正的‘人’能够立得住。”
时光对记忆反复冲刷,我已经无法担保以上有几分内容是老师的原话,当年幼小的我,也并不具备充分领会个中哲理的可能。但是,有一件事确凿无疑:老师的讲解,顿时将我对书法的抵触一扫而空,于我而言,写字从此不再是机械重复的劳动,而变成了一种让我接近智慧、获得成长的领悟。
或许实在是因为天分不足,小学6年,我终究没能练就一手好字。此后,能让我拿起毛笔的场合更是屈指可数。尽管我与书法渐行渐远,每当我感到困惑、迷茫时,书法老师说过的话、写过的字,却常常在我的脑海中闪回萦绕。
中文的“一”,是最简单的文字。要写好这简单的一横,却需要举重若轻的心境和始终如一的用心。面对压力重重的逆境,只有做到举重若轻,不要太把眼下的困难当回事,才能化开心中郁结的焦虑,坦然迎接现实的挑战;而在幸福与满足的时刻,我们则更需要以始终如一的标准自我要求,牢记自己的初心与追求,如此方能有始有终。
相比之下,蕴藏在“人”字里的智慧无疑更加隽永。逆锋起笔,藏而不露,看起来是退而不进,主动收起了自己的羽翼和锋芒。但是,“藏”与“退”从来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自我修炼,厚积薄发的人生过程。写罢一撇,捺以中锋起笔,映射着我们在人生中初露峥嵘的时刻,这时,确保自己走在不偏不倚的正道之上,远比追逐浮名虚利更加重要。顿笔处的停滞迂回,既可以理解为奋斗途中遇到的瓶颈与障碍,也可以理解为知天命后的沉淀与升华。缓缓出头的笔法,一方面告诫着我们:戒骄戒躁方能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也宽慰着我们:只要有积淀,时间自然会让我们等到出头的那天。
人生如字,字如人生。我从书法中生发出的领悟,既是授业恩师的传授点拨,也是我在成长中摸索而来的结果。无心看去,字只是字,笔画也只是笔画,但是,只要用心体会,一撇一捺,便可道尽人生感悟。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新高考二卷语文作文范文2021,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全国新高考二卷语文作文范文2021,请大家多多关注查字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