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目光依恋地留连在书页上,像蜻蜓点水,但却恨不得把那个世界看破。泛黄的书页,心灵的归属,灵魂的永驻。终于,我轻轻走过一段旅程,掀开那个世界的面纱。
书的世界是何等的靓丽,像景、象画。
这有咖啡馆,来过很多次了,但没几次来品咖啡,多半来看书,我喜欢它温馨的气氛和非凡的格调而已。老板并不欢迎我到,但书架上的书实在让我渴望。于是,我走进了咖啡馆。
“嗯…。老板,书架上的,嗯,书……能,能借…。吗?”我支支吾吾。她白了我一眼,勉强答应了。我爱惜地抚摸那精美的硬硬的封面,老板发话:“你不能带回家,不能阻碍我的客人,你坐那儿吧!”指向一个角落。那是一个昏黄的角落。”谢谢。”我旁若无人地坐在那儿的沙发上,翻开这本《简。爱》,我喝着柠檬水,闻着咖啡香,无比享受地咀嚼着文字。
品尝着渗透出来的文化精华,心里像被蜜糖灌满一样甜蜜,充实。这昏暗的角落,被书的光芒照得更亮堂些。书中活灵活现的人物仿佛蹦了出来,为演绎着精彩的电影。书,如一杯浓茶,那翩翩的茶叶,溢出沁人的芳香。
读书如进食,必得细嚼慢咽。一个深奥的句子,要读许许多多遍,才能明白。阅读,就是要拨出一层浓雾,去寻找,去发现,去理解一些更精彩,更有价值的文化精华。你能根据一些句子,展开无遐的想象,去联系某一事物,了解到更多信息。书是充满惊喜的世界,你认真阅读那些文字,像在那个世界敲开一堵墙;你细细品味文化的精华,就是艰难地挖掘;当你深刻地了解体会到书的文化时,就是挖开了一个乐趣的宝藏;那时,你会由衷地快乐!书,像一缕变化莫测的轻烟,引人思绪万千。
我抬头注视喧嚣的咖啡馆,觉得书的魔力让这个小角落被笼罩着安静和光亮。
走进书的世界,倾听心开花的声音;走进书的世界,注视灵魂走出喧嚣;走进书的世界,留下自己心灵成长的足迹!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每天晚上,做完功课我便咬一枚青果,捧一本心爱的书,与作者“秉烛夜游”。
我与书中人物一起赏花、听雨、观海、望云,也会“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还会为琼瑶的千古情节“泪湿春衫袖”,更会被钱钟书的幽默睿智逗得掩卷遐思。
渐渐地,有了“我报路长嗟是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才气,有了“坐看云起,傲视群雄”的豪气,也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
我开始欣赏“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感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震撼,赞佩“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豪迈,心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
走进书的世界,轻柔、飘渺,真像我一个人在做梦,走在空中,拨开前面挡住视线的白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海阔天空的新境界。
我读历史。
刘备三顾茅庐,人人都说诸葛亮架子大、傲慢,我却不以为然。我们试想,诸葛亮从小饱读诗书,胸怀凌云状志,三分天下的宏图早已在心中酝酿成熟,要施展如此伟大的宏图怎能逢人便讲呢?他的用意无非是要探探刘备的诚心,看他是否有鸿鹄之志,是否能从善如流,是否值得与之共建大业。如果一个人才张三传也应,李四传也到,那他还算什么人才,至少不是第一流的人才吧!
我读科普。
原来人类社会以前只是一个二维平面,充其量是个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平面。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它扩展为立体三维空间。也许很快,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又给它添上一条时间坐标轴,成为四维空间。
我读哲学。
英雄用武之地没有天空,伟大的演出没有观众,思想寂寞而发出最吓人的呼喊,四周却是一片沉默,越来越强制的沉默--这就是尼采的悲剧。
我读音乐。
在大自然里音乐所吐的是海潮的升腾,巨风的激荡,那永存在静寂的天簌间的交响。它罗列宇宙一切的庄严与和谐,松涛与流泉的共鸣,和风与垂柳的合舞,花开花落虫鸣鸟呼的交织,或者自远而来更远而去的空谷震响的回音。
我读文学。
我认为海明威干净而无抒情性的记叙是美的,而卡夫卡干涩郁抑的心理描写是不美的。马尔科斯的魔幻是美好的,而昆德拉的幽默是不美的。
我与书籍的情缘会绵延一生,正如我对罗素的崇拜会持续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