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活动开始了,老师叫我们拿着碗、戴着手套去拿凉皮和配菜。老师们给我们大家每人发了一张凉皮,凉皮拿在手上,竟然滑溜溜的,似乎想逃脱我的手掌心,意识到这点的我把它握得更紧。看着手里的凉皮,它如同晶莹剔透的琥珀,但我却又被眼前丰富的配菜迷住了:配菜区的配菜真是五花八门!有黑乎乎的海带,让人垂涎三尺的丁香豆,火红的胡萝卜丝,特制的美味酱料,劲道的面筋,喷香的酸辣酱、番茄酱……
一切准备就绪,老师竟然让我们剪凉皮!这让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们叫苦连天。再跟凉皮大战时,我大叫道:“凉皮小妖,吃我包哥一剑!”没想到我从左边剪,它却往右躲;我从前面剪,它往后躲,我不得不苦喊:“我太难了!”不知战了多少回合,这凉皮终于被我剪成一条一条的形状,让我的手长“叹”一口气。
你一定想不到,凉皮的传说还跟秦始皇有关吧?据说当时,秦镇盛产优质大米,每年都要给皇家上贡。可是有一年关中大旱,粮食歉收,官府却一催再催。在这紧要关头,一个叫李十二的人用不饱满的大米磨成粉制成凉皮,献给秦始皇食用,得到了秦始皇的夸赞,凉皮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凉皮的营养价值很高:凉皮性甘、温肺、健脾、胃。冬天吃面皮可保暖,夏天吃能消暑,秋天能去湿,春天吃能解乏,可谓是四季皆宜。
啊!我爱凉皮,它是为数不多的绿色健康食物哦!
提到美食,舌尖上满满都是色香味。我尝过广州的外酥里嫩的烧鹅,福州名菜芳香四溢的佛跳墙,新疆香喷喷的羊肉手抓饭,长沙火辣辣的小龙虾……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道看似毫不起眼,实则暗藏美味的——鲍鱼蒸粉丝。无论是白嫩的鲍鱼,还是丝滑的粉丝,或是那香脆可口的蒜泥,都使这道菜无懈可击。
要想做好一道“鲍鱼蒸粉丝”,首先要学会挑选鲍鱼。挑选鲍鱼,感觉容易,实则蕴含技巧。挑选时,务必要挑选那些正在蠕动且身子摸上去软绵绵的鲍鱼,这说明它很鲜活。切记不能挑选身子硬邦邦的鲍鱼,那些不是死鲍鱼,就是快要死的鲍鱼,不够新鲜,口感不好。
拎着精挑细选的.鲍鱼回家后,我打开水龙头,拿着胖墩墩的小鲍鱼开始又刷又洗,直到将其边上一圈黑乎乎的污垢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小心地按住鲍鱼,用菜刀在它们身上横一道竖一道,切出整齐的刀花,便于入味。
制作“鲍鱼粉丝”的关键一步——调酱。鲍汁酱在这道菜中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它就是这道菜的精髓所在。我用热油炸好蒜泥后,小心翼翼地拿出生抽、鲍汁、蒸鱼豉油,每样一大勺,倒在一起后搅拌均匀。刚刚拌好的鲍汁酱黏糊糊的,闻起来有一股酱香排骨的味道,香气扑鼻。
经过一个多小时冷水的浸泡,白白的粉丝都变得软软的了,把它们沥干后,调一些鲍汁酱拌匀后摆在盘子里,再把开好刀花的鲍鱼一个接一个摆在上面,围成一个小小的圆圈,再淋上鲍汁酱,洒上一层绿油油的葱花,就这样,一道“鲍鱼粉丝”已经基本成型了!
我端起摆好盘的“鲍鱼粉丝”,放入已经煮开水的热气腾腾的蒸锅里,五分钟左右,香喷喷的“鲍鱼蒸粉丝”横空出世。我兴奋至极,连忙夹起筷子尝了一口,香嫩可口的鲍鱼夹杂着滑溜溜的粉丝直冲向我的味蕾。我不由得大声赞叹:“好吃,真好吃!”一会儿工夫,一盘“鲍鱼蒸粉丝”被消灭得干干净净,爸爸妈妈都夸我是有天赋的小厨师呢!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尝过千万美食,它可能会使我们兴奋或激动,伤心或厌恶。但总有一个味道,会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十分难忘。
一碗面条一顿饺子,可能会让很多人想念一生。他可能比不上外面的山珍海味,但它却十分美好。
我从小到大最想念的,但是外婆的馅饼。外婆的馅饼皮薄馅厚,色泽鲜明,光是看上一眼,都会垂涎三尺。只要凑近一些,香味扑鼻。由于一些原因,现在在吃上外婆的馅饼,已十分困难,妈妈也尝试按外婆给的配方制作馅饼,但无论尝试多少次,都没有“外婆的味道”。多次尝试无果后,我和妈妈打算一同前往姥姥家,再次品尝那美味。
外婆得知此消息,忙为我们准备馅饼。看到我后,也十分激动。接着,只见外婆娴熟的和了一块面,揪成一块块的小剂子,把陷放在面皮上,再一压,便成了一块块馅饼。历时30分钟后,馅饼就上桌了。还是外婆熟悉的笑脸,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只是我已经长大了,外婆也已经老了。
现在再一次观察姥姥,确实手糙了,眼花了,腰也渐渐弯了,但是她听到我想吃馅饼,还是会和蔼的端给我。
馅饼很麻烦,但对于外婆来说却十分得心应手,可能是做的多了吧。外婆的馅饼,承载了我许许多多的回忆。它陪伴了我好久好久。
在海底捞这家火锅店里,有一种菜叫捞面。捞面?难道是捞起来的面?这一次,我去5050广场里的海底捞门店一探究竟。
刚走进店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等热气散去后才看清方向,我们挑了一张桌子坐下,按习惯点了几份菜,同时不忘加上捞面这一道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单子上的菜渐渐都上齐了,但独独不见捞面的出现。正翘首等待时,一位服务员手里捏着一块拳头大小的面团走了过来。他在我们桌前站定,在面团中戳了一个洞,将面团分成两块,他拿起其中一块,用无名指一钩,大拇指和小拇指一弹,另一只手飞快地转动,同时他又拿起另一块面团,像翻花绳似的将面团撑开。转动的面团已变成了四五条粗粗的条形,而被撑开的面团则成了一张面饼。服务员把面饼往粗面条上一罩,又成了一个大面团,竟有柚子那么大。
只见他用手一抽,“嗞”的一声,面团里突然爆出万缕轻丝,服务员将轻丝甩入桌上的火锅中,我慌忙捂住脸,怕被沸水溅到,可这些轻丝浮则浮,沉则沉,一滴水也没有溅起,倒是渐渐涨成了直径有5毫米的粗面条。
我拿起筷子,顾不到烫口,先吃了再说!那捞面,鲜而不腥,软而不粘,外面有一层薄薄的糊状物包裹,中间是面条。咦!面条里面还有一种滑滑的东西,好家伙!原来是虾滑,怪不得汤里还有一股海鲜的甜味。
我不禁沉醉在捞面的美味中,也陶醉在美食的世界里。不止是捞面,中国还有许多好吃的食物,正等着我去尝试,正如美食界有句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食,而是缺少发现美食的味蕾。
定南这个我的家乡,有岭北的米酒、天九的酸酒鸭、定南米粉、老城的炒石螺……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定南特色美食。接下来我来介绍一部分的定南美食。
首先是酸酒鸭,定南第一名菜,用料讲究,鸭肉不肥不腻。在蒸制过程中,开水里放姜和八角,掌握好恰当的火候再将鸭子剁成细块,最后拌以农家酿制的米醋和辣椒,一道味道无穷的酸酒鸭将呈现在你眼前。
之后是灰水板,灰水板制作工艺颇有讲究,优选上好的在高山中生长的黄板树,把树烧成灰,再把灰用干净的布包好放在桶中,用水淋成浸水用的灰水。同时,将粘米洗净置于灰水中浸泡数小时,加入韭菜与浸好的米一起磨成米浆,倒入大锅中,用温火煮,当水分蒸发完的的时候,一锅富有韧性嚼劲、香滑可口的板团就制成了。
米冻板制作非常的简单,将大米放到灰水里浸泡,直到米色发黄,上磨,把泡好的米放入石磨,磨成米浆。再把洗干净的米冻草放入锅中加热熬煮,到一定程度时,将草渍捞起,再将米冻草过滤,然后把米浆倒入锅中加热并不停地搅拌,直到汤液变成糊状后倒入簸箕内冷却,冷却后便成了米冻板。
最后就是定南人最爱的炒石螺,在定南的夏天夜宵中必点的一道菜肯定要数石螺了,又以老城镇的石螺最为出名。石螺是营养丰富的风味美食,肉质爽脆、味鲜香甜,含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健胃、促进食欲的功效。在夏天的夜晚中,点一盘老城镇的炒石螺,再配上一杯冰爽的啤酒,那叫人吃的就是一个“爽”字!
定南的味道远远不止这些特色美食,如果想来尝一尝,必让你永生难忘
老妈今天又准备“施工”做早餐了,这十几天中,她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菜肴,然而没有一样成功的。一次次的“试吃”,让我对老妈的早餐彻底死心了!
我跑进厨房,妈妈正切着一块大年糕。她先切成条,再切成块。但是每一块都切得歪七扭八的,一点也不好看。我嫌弃地撅着嘴问妈妈:“今天要做什么啊!”妈妈偷乐着,说:“佳佳,这是糖炒年糕,妈妈小时候吃的,但就因为太费油了,所以很少吃……”哦——糖炒年糕,说起来,我还真没吃过哩!
我满怀着好奇心看着妈妈。她一连舀了好几勺子的油,这用的油可比平时烧一个小菜费多了。趁着烧油的时候,妈妈倒了一些糖在另一个碗里,用滚水冲泡,然后把它递给了我,我一脸茫然地看着妈妈。妈妈笑着说:“帮我搅拌好,这个是糖炒年糕的精髓呀!这虽然是以后才要用的,但是一定要提前准备,这才来得及!”
油熟了,妈妈小心翼翼地倒进年糕,锅子里马上“炸开了锅”了,为了防止“殃及池鱼”,她的身体离锅子很近,头却已经下腰似的躲得远远的,直到油停止舞蹈的时候才复原。她用铲子炒着小年糕们,引得它们“哈哈大笑”。炒了一会儿,年糕宝宝的本色暴露了,它渐渐变成了奶白色,一个一个粘在了一起。我一看可急了,这可怎么办?用铲子也铲不开……没想到,一旁的妈妈却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架势,只见她慢慢悠悠地拿起一双筷子,轻轻往两个顽皮的小年糕中间一掐,两个年糕就乖乖听令,马上分开,就这样一掐一双,一掐一双……
最后就倒入闪闪发光的糖水,年糕滋啦滋啦地作响,仿佛是在为欢迎糖水姑娘的到来而欢呼雀跃着。妈妈再为年糕穿上它们黑白色的晚礼服——芝麻!这一糖炒年糕就大功告成了。
我以美食家的口气对妈妈说:“嗯,这回的面相甚是不错,乃不知味道如何?”我用筷子夹起一块年糕,立马塞进嘴里,甜滋滋的味道在唇齿之间弥漫着,年糕酥酥的味道在在心中流淌……
妈妈看着我,欣喜若狂,嘚瑟道:“嘿!我终于成功了!”
绿草茵茵,树木丛生,山峰重峦。天和云如约定了条约,划分一条美丽的界限。向我们迎来的,是一幅美丽风光图——宋城。
食物是我的最爱,每天必吃一份下午茶,而在这么热闹的地方,更是增加了我的食欲。
我先来到了“土豪家族”,里面的美食数不胜数,其中,邵氏土豪家族常吃的炸年糕最有名。我不禁流了一地的口水,母亲见我这么想吃,叹了口气,付了钱,给我买了一碗。我迫不及待得地咬了一口,“嘎嘣”一声,年糕被我给咬成两半,“嗯,味道不错。”不知不觉,我已经走到了热闹的美食街。
在美食街里,我们挑选了一家挺阔气的饭馆。我绞尽脑汁,左思右想,终于选定了一个美食——铁板豆腐。
端起碗,拿起筷儿,一阵激动仿佛涌上我的心头。我颤抖地夹起了一块被香葱覆盖的,黄澄澄的小豆腐,慢慢送进嘴里,时间停止了,空气凝固了,我醉了、痴了、呆了,那一刻,我仿佛要兴奋地跳起来了。那豆腐如同鬼斧神工,嫩得一碰就碎,吃起来,就如吃下了千万种食物一般,再配上一股香葱味儿,甭提口中有多么清爽了!
调料的作用也不小,有时候豆腐吃着吃着没味儿了,加点调料,顿时香味扑鼻,一阵阵调料味从我这儿飘来,鼻子一闻,浓浓的调料味进入了我的鼻孔,别提有多么惬意了!
我一顿大吃大喝,几乎把肚子填满了了,真爽啊!
望着离我越来越远的宋城,我在心底里感叹道:“啊,宋城!我们会再见面的!”
美食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情感,可以令你品味人生百态,也可以带你享受味觉旅行中的美妙。
在众多食物中,土豆丝是我的最爱。它脆脆的,牙齿一咬便发出清脆的声音,不停地回荡在耳边,叫人沉醉其中,让你未尝其味,先闻其声,垂涎三尺,久久不能自拔。
炸好的土豆丝像是被涂了漆似的,金黄金黄,夹起一根细细打量,仿佛成了引人注目的舞者,准备在舌尖跳动,令人情不自已。再来几片红椒,置身于一片“金海”中格外突出。闻一闻,淡淡的清香中弥漫着一丝甜味,直入心间,不禁回想起曾经的美好时光。这下我忍不住了,一口咬住长条的半身。随着嘴部的不停咀嚼,土豆丝慢慢融化,在舌尖来回折腾,味蕾顿时炸开,有种置身于人间仙境之感。
也许是因为我太喜欢吃了,妈妈常给我做。用刀将未经雕琢的“艺术品”削好,几分钟过后,土豆抛头露面,在母亲的辛苦下,成为一个小精灵在锅里飞荡,我心想:太棒了,又有好吃的喽!然后站在一边细细观察。一勺香油倒入,她将切好的土豆丝倒进锅里,霎时间,油烟四起,弥漫了一大片区域,真够呛的。伴着锅铲的挥动,小精灵们也翩翩起舞,在锅内挥洒汗水,尽显风华。
终于出锅了,还是老样子,我迫不及待地坐上椅子,直接就是一阵扫荡,刹时间,幸福之感遍布全身,热乎乎的,似乎饱含着一股暖流,顺着喉咙,流入心间。此时,我望向那个不辞辛苦的母亲,浑身一震。是啊,这股暖流不正是来自母亲对我的付出吗?那朴实真挚的爱,犹如这一个个朴素的土豆,平凡却又伟大,此刻的我停下筷子,盯着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背影,视线不禁模糊了起来。
我爱这土豆丝,更享受这其中蕴含的味道。
定南是一个好地方,那里山清水秀,还有很多好吃的美食,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灰水粄了。
灰水粄一般分为两种颜色,一种是绿色的,绿色的是米加了韭菜磨浆做成的。一种是黄色的,这种是加了槐花磨浆做成的。
别小看这只是一种特色小吃,做起来可费工夫呢!制作灰水板需要许多材料:一种叫“黄板柴”的灌木烧成灰过滤的碱水、大米、韭菜、各种自己喜欢的馅……
灰水粄的制作过程繁琐。首先,从山上砍回“黄板柴”的灌木,把它晾晒干后烧成灰,用开水把灰化成水,过滤出碱水来,过滤后剩下的就是我们家乡人说的“灰水”。然后拿出洗干净大米,倒入灰水中浸泡,浸泡到大米变成碱黄色的,再把大米拌入新鲜韭菜,用石磨或电磨把它磨成米浆,用石磨的,要让一个人放浸泡好的米,一个人推磨,要磨了好久才磨好。
米浆磨好后就倒入锅中加热,把米浆变成粄团,这个时候也是个力气活,你要不停的搅动米浆不能让它粘锅,火也不能太大不然得糊了。经过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米浆变成九成熟的米粄团。因为米粄起锅后还要做成各种口味或形状再放回锅里蒸一遍,这样才又香又有韧劲。所以在第一次煮浆时不能完全煮熟。
蒸好之后,你就选择喜欢的口味和形状的粄,有饺子形状的,里面有的包酸菜,有的包萝卜干……想着等下就可以吃到自己动手做的灰水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还有条状、手指形状的。
这就是定南特色美食——灰水粄。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历来对美食十分讲究,我也不例外。
暑假的一天,我正在做作业,突然听见妈妈的尖叫:“救命呀,螃蟹跑出来了!”我虽然很疑惑,但还是带着我的夹子跑进了厨房。刚到厨房我就看见了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妈妈和满地挥舞着大钳子张牙舞爪的螃蟹。我见状立马和螃蟹搏斗起来,我最后把它们全抓进了盆子里并盖上了盖子。
我用夹子控制住了螃蟹,妈妈刚给它们全都绑上了线。我看了看盆中的螃蟹,它们再也没了原先的那股威风劲。妈妈像变戏法似的突然拿出了一把没人要的旧牙刷,给螃蟹洗起澡来。没过一会儿,螃蟹身上的污垢就被洗干净了。我和妈妈一起把螃蟹放进了蒸锅里,倒上水。随后,妈妈拧开了煤气,只听见“噗”的一声,一条火蛇窜了出来,疯狂地舔着锅底,锅里的水冒出了白色的热气。在这期间,妈妈已经把沾酱准备好了。她先在碗里倒入少许的酱油和醋,再放入一些糖,搅拌均匀,还放入了一些蒜末。
过了一会儿,一阵香气迎面而来,好似一只无形的大手,把我拎到了螃蟹面前。揭开盖子一看,螃蟹身穿红彤彤的铠甲,原来厉害的大钳子再也动不了了。
我的口水都流了出来,便用力地拔下了螃蟹的腿,脱下了它的铠甲,放进嘴里,什么味道也没有。我又拔下了它的一条腿,脱下铠甲,放进沾酱里,我的味蕾一下子绽放开来,有糖的甜、醋的酸和酱油的咸,我肚子里的馋虫也被唤醒了。我想:光是蟹腿就这么好吃,那蟹黄就更不用说了。我用剪刀打开了蟹壳,倒了一碗饭进去,搅拌几下,吃一口,蟹黄的咸香一下子在嘴里扩散开来,就像来到了人间仙境。
我不仅吃到了美味,还吃到了妈妈对我的爱以及幸福!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小时候的我不挑食就是不吃白萝卜,牛肉萝卜汤、排骨炖萝卜、清炒萝卜丝,涮萝卜片,妈妈每一种都试过,我还是不吃,每次都悄悄把妈妈放进碗里的萝卜又放进妈妈碗里。
当妈妈扬起一张凶巴巴的脸,让我必须吃的时候,我的嘴里仿佛塞满了石头子难以下咽,苦涩的味道,竟顺着嘴巴往上,从我的眼眶里流了出来,我包着一嘴的萝卜,低着头,看着碗里的白米饭,含着泪悄悄跟它说:我不想吃萝卜,萝卜是苦的。
白米饭使劲对我喊:闭着眼睛,一伸脖子就咽下去了。结果,萝卜没有咽下去还把吃进去的白米饭吐出来了。妈妈一边帮我拍背,一边嘀咕:没事没事,不是你不爱吃萝卜,是妈妈做的不美味。
有一次我和爸爸在门口玩,妈妈叫我们回家吃饭。啃完我爱吃的蒸鸡腿,妈妈笑眯眯地给我碗里放了一筷子细如牙签,晶莹透白,一缕一缕拥簇在一起的菜,让我尝尝看,我挑起几根,放进嘴里,酸,甜,可口,脆,滑,浸心,一个字——爽。我立刻把剩下的全部塞进嘴里,酸中带着甜,甜而不腻,汁多还脆,脆过以后还绵。我忍不住伸出筷子,问:妈妈这是什么?
妈妈说:这是妈妈的家乡菜——千丝万缕,妈妈想妈妈所以做了这道菜。
我一口气吃了个底朝天,最后还嘴馋的把盘子里的汤喝了个精光。意犹未尽地跟妈妈讨好:我们下午还吃这个千丝万缕吧。
爸爸和妈妈相视而笑,妈妈招呼我过去,打开冰箱,拿出剩下的半截白萝卜告诉我,我刚刚吃的其实是凉拌白萝卜丝,做起来既简单又方便。所以我不是不爱吃萝卜,没有不爱吃饭的孩子,只有不优秀的厨师。
做凉拌萝卜丝一定要晚秋以后自然光长成的萝卜,去皮以后,用萝卜丝擦擦出来,放两大勺白糖拌匀,搁置一会,再拍些蒜末,少许盐,一丁点花椒油,香油,最后烧点滚烫的菜籽油泼在蒜末上,倒两大勺香醋,用筷子挑起了,拌匀。装盘以后撒点香葱末,雪山草地相映成趣。
后来,我也学会了这道千丝万缕,一丝一缕都是妈妈的情妈妈的爱!
说到家乡无锡美食,不得不说无锡小笼包。据说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品尝了无锡小笼包,赞不绝口。由此,无锡小笼包名扬天下。
今天,我有幸去品尝了一次正宗的无锡小笼包。
刚进入大门,一股鲜香最先涌入我的口鼻。抬眼望去,店里早已是人头攒动:有的在座位上焦急地等待着,眼巴巴地望着窗口;有的埋头品尝,一脸享受;有的手提一盒盒的小笼包礼盒,心满意足地离去……我们好不容易才等到空座位坐了下来,要了两笼小笼包,等待着。
小笼包终于来了!一阵时浓时淡的香甜自热气腾腾的小笼包中弥漫开来,惹得我真想大快朵颐。失望的是,不是我们的那份。远远望去,一只只小笼包宛若一朵即将怒放的花骨朵,鼓鼓的。薄如轻纱的外衣吹指可破,隐隐约约地可见里面浓醇鲜美的肉馅,颤颤巍巍地,似如即将喷礴而出的熔岩。
终于,我们的小笼包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吹散云雾,看清了她的真面容:它形似宝塔,呈半透明状,晶莹透黄。宝塔顶上时不时地散发出袅袅的香气,随风四溢。
无锡有句老话来形容人们是如何吃小笼包的:“轻轻提,慢慢移;开天窗,喝肉汤”。我小心翼翼地夹住小笼包中间的地方,稳稳地移至嘴边,小心地用牙齿咬破薄如蝉翼的外皮,好有劲道的面皮,带着肉汁的香甜。我再也忍不住了,吮吸了一口浓醇的肉汁。啊!醇厚香甜的汁水自我的舌尖缓缓流淌,渗透到了我的每一根血管里,整个身心似乎被润透个遍,说不出的舒服。随即面皮的麦香和肉丸的浓醇一起霸占了我的味觉,其味无穷,唇齿留香。眨眼间,盘子里空空如也,除了残留的一点点醋汁。
如此美味的无锡小笼包是如何制作的呢?首先用刀把揉好的面团切成一段段的小面团,然后用擀面杖把这些小笼包挨个擀成一张张里厚外薄的包子皮,包住用姜花葱段,猪腿肉和皮冻绞成的肉馅,放入笼内,蒸上十来分钟,肉馅定型成肉丸,滚烫的,粉褐色的汤汁被蒸了出来,小笼包的皮也被热气蒸透了,就可以上桌品尝了。
每个人喜欢吃的东西都不一样,瞧瞧,我们正讨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呢!有人说喜欢吃可乐鸡翅,讲得头头是道;也有人说喜欢吃披萨,说得美滋滋的;还有的人把菜说得让我们直流口水,也想一起去吃呢!我做什么呢?许多的菜在我脑中浮过,选哪个菜好呢?我总拿不定主意。忽然我想到前天吃的一道菜,对,就这道菜!
准备好菜了,虾对我说:能帮我把筋抽出来吗?对一个大将军而言太丑了!话音刚落,土豆嚷嚷道:我要苗条的身子,我要苗条的身子!请帮我减肥,好吗?莴苣谦虚地说:我实在太重了。别急,一个个来。我赶紧回答,省得又连着一串的问题。
开始做了,我把虾的背面剪开,抽起筋来,眼看就全部抽出来了,可有些地方像顽固的病毒一样缠着虾尾不放,有些地方把肉都抠出来了切土豆时,土豆一会儿滑到这,一会儿滑到那,也许是怕疼吧,始终切不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切完了。我帮土豆减肥后,又给莴苣减肥。这回,我先给它脱衣,再用尽力气按住它,才不让它跑。切好菜后,我给虾泡了个米酒澡。
起油锅了,虾在锅里跟蔬菜们嬉戏玩耍,它们在玩老鹰捉小鸡,老鹰一会飞到这,小鸡飞到那,老鹰飞到那,小鸡逃到这,玩的不亦乐乎!现在你猜到这是什么菜了吗?这就是干锅虾!
干锅虾出锅了,颜色好漂亮,味道好香!咦?虾怎么变红了?原来是虾穿了一件红色战甲。
我自己做出了干锅虾,高兴得只喊: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