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演讲稿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演讲稿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稿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是说: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一个外地人向售票员伸出十元的票子说:“见过吗,见过吗!”售票员不理;外地人又说:“见过吗,见过吗!”售票员压住火,仍然不理;如此反复,售票员终于勃然大怒,伸出一张50元的票子戳到外地人的眼前,大喝一声:“你见过吗!”外地人见状大惊失色,抱头鼠窜,嘴中直说:“北京的售票员怎么这样啊!”众人不解,一问才知:该外地人要买票,说:“建国门,建国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学好普通话哟!
有一次,爸爸帮我报听写的时候,竟然能把“颜色”读成“颜设”,我真是太佩服爸爸了!忽然,我脑筋一转,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办一个普通话学习班,爸爸将会成为我的第一为学员。“我先去探探风声”。我向爸爸一提,爸爸很爽快的答应了,没有拐弯抹角。他还说:“很荣幸成为你的第一位学员。”
“叮铃铃”,普通话学习班正试开始了。我找来一些卡片,和爸爸围在桌旁,一对一练发音:“a----o----e-----”
爸爸的`口音可真重啊!就算他鼓足勇气,练了又练,可这些音节在他的嘴里全变了味。俗话说地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么!我突然想起老师教我们发音时的口型我把这个方法教给了爸爸,叫他把嘴咧大一点,说:“e----”“e---”可是,我们这样做了不下50次,我的嘴都要僵了,爸爸还没学会。爸爸说:“别泄气,笑一笑,就好了。”听了爸爸这句话,我更有信心了,我想:我一定要把爸爸教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爸爸终于学会了“e”这个发音。
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人人认真学习普通话,讲普通话,社会才能向文明迈出一大步。
语言,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好好学好国语—普通话。
我的家在远郊,当我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妈妈和老师就耐心地教我学习普通话。渐渐地,我看懂了电视,听懂了广播,只是自己说得还不流利,发音也不很到位。
有一天,我到溪边找洗衣服的妈妈。那条小溪清可见底,在溪边的一处台阶边,我听见一个阿姨正谦让地对一位外地来的老奶奶说:“老太太,还是您先死,我再死吧。”我一开始觉得莫名其妙,经过妈妈的提醒,才明白她把“洗”说成“死”,我不禁捧腹大笑。笑过之后,我深有感触,一定要学好普通话,才不会闹出笑话来。
于是,看电视时,我最喜欢看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我羡慕他们普通话说得那么纯正。有时,我就跟着他们念念有词。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主持人呀!
到了上三年级的时候,我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那时,我们学校开始选拔小主持人。我想,要是我被选上了该有多好呀!我一定会把握好机会好好锻炼自己。
我大胆地报了名,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我终于从700多人当中脱颖而出,成了学校的小主持人,我欣喜若狂。
但我马上冷静下来,虽然自己被选上了,但我与电视台的主持人相比,还差远呢!我要好好练!
从此,每天天还没亮,我就到阳台上练习发音。一开始,我总是发不好儿化音,舌头好像不听使唤似的,我有些泄气了。当老师的妈妈告诉我:“普通话是‘口耳之学’,只有不怕苦,天天练,天天用,才能达到规范化。”妈妈耐心地示范给我看,还让我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口型,错了就矫正过来。我按妈妈的要求坚持练了很长一段时间,“儿化”音发得很自如了。在学校“六一”会演中,我精彩的主持博得了大家的阵阵喝彩!过后,一位上级领导摸着我的头,亲切地问:“小朋友,你是北方人吧,普通话说得这么棒!”我微笑着摇了摇头,当他知道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时,不禁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我心里甜滋滋的,我真正领略到说好普通话的乐趣。
我不满足,仍继续练着普通话,它已成为我成长岁月中的`好伙伴。我们家乡评出了“泉州十八景”,我想,我将来还要当一个好导游,以纯正的普通话为媒介,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介绍我们可爱的家乡,为弘扬祖国的灿烂文化、家乡的悠久历史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期四天的普通话培训学习,真的是收获不少,受益匪浅。尤其是每一位授课教师优美流利的普通话,更激发了我学好、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在这次普通话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总体语音面貌不容乐观:我平时讲普通话不同程度的带有自己成长地的方言语调。虽然我讲普通话时有正音意识,但要突破自身的局限还有相当的困难。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认为要学好普通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从思想上重视普通话的培训与考试,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
2、作为教师,普通话是我们工作的校园语言,所以我在学校得抓紧一切机会讲普通话,并和普通话语言面貌好的老师经常练习。
3、我应该经常收听广播电视的普通话节目,跟学,形成良好的语感。
4、我应该经常读一读经典文章,并大声朗读出来。因为朗读是训练普通话的最好捷径。
5、《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提供了测试涵盖面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内容,我自己应该对照列表多读多练,直到滚瓜烂熟。
相信自己会有更大的提高!
下周就是普通话推广周了,“普通推广周”,顾名思义,“普通话推广周”就是帮助还不会说普通话的人,让他们学好,学会普通话。
那么什么是普通话呢?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话为标准,全国通用的语言。
有人会说:“只要懂得地方方言就行了,还学普通话干吗呀?”听了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有一个从乡下来城里打工的青年,在找工作的时候,由于不懂普通话闹出了不少笑话,如:他去应聘理发师的时候,问:“陈**是不是你本人?”他却回答:“我不是日本人。”原来他听成了“你是不是日本人”,弄的别人哭笑不得。后来,他觉得应该先学好普通话,找了一位老师学普通话。最后成了一位终经理。
听完上面的故事,我们应该知道普通话是多么重要了吧。
那么怎样学好普通话呢?
1多听一些广播,边听边说。
让我们学好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吧!
学普通话是一件非常锻炼意志催人上进的事,我学习普通话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必须要坚持。
学习普通话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去提高。
我对普通话起初不太重视,用普通话说话是在大学里才完全放开的。从小在家乡说白话已成为了习惯,就是上初中,用白话和老师同学交谈,在上课老师问问题时,也是用白话回答。因此,我周边的语言环境,给学习普通话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在南方,相对而言,普通话的说话群体处于弱势。在我们桂平,没有多少个乡镇是说普通话的,所以我的乡音可能会很浓很重。
为了提高普通话,每天都会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来练习。我已经把它作为一种习惯,现在回到家,说着说着还是会用普通话来说。现在快要考试了,我就开始进行冲刺练习。我告诉自己,每天无论多忙多累都要抽时间去练习。在纠音的过程中,我尤其注意到了自己的平舌翘舌区分不明显。于是在平时说话的过程中,我会刻意地对那些忽视的细节发音加以改进。在口语联系过程中,偶尔也会在宿舍里闹出些笑话来,这更增添了学习普通话的兴致。
当我满以为自己的普通话进步很大时,拿着文章要普通话说得好的朋友给我测测,结果我还是犯了些不该犯的错误,比如而且“而”字我总是翘舌不明显,这使我很受打击。我午睡躺在床上无法入睡,一个人细想想得烦躁了很久。“不,绝对不能够放弃,自己已是过河的小卒,只能进不能退”我告诉自己。以后,学习普通话就变得更加细心更加刻苦了。
通过这次的学习,发现自己还是长进了不少。下面我就谈谈此次的学习体会:
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是关键,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
生活中的很多道理是和学习普通话一样,学习的收获远远不止奋斗的过程及本身的提高,更是一种精神演练和提升。我学习普通话,学到的就是这点精神,用许三多的话说,就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虽然说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我一定会持之以恒的。
普通话在这21世纪,应用最广泛,要是没学好普通话,就没办法跟人交流。
星期六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人骑着摩托车到外公家玩。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爸爸骑车,我和妈妈欣赏着路旁的花草树木,一路上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快乐极了!
说着笑着,我们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外公家。
早已接到电话知道我们要来的外公带着宝贝孙女——蒋鑫烨,早已等候在家门口。小鑫烨看见我们来,就一下扑过来抱住我叫:萌萌姐姐、萌萌姐姐……我高兴地答应到:“哦”。接着我们正准备往家里走,小鑫烨跑在前面,她一进家门就说:“萌萌姐姐,快点进来,我要关‘磨’了”。我想:什么‘关磨’啊,我正思索着……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她说的‘关磨’意思是‘关门’”。我想:因为外公小时侯家里穷,没钱读书,只能靠自学,所以有些普通话比较不准。而正当这时候小鑫烨又天天由外公带着,外公的一言一行也就自然成了她的主要模仿对象之一。我想:要纠正小鑫烨的普通话错误,必须先将外公的普通话纠正过来。
于是,我对外公说:“外公,你的普通话不大准,能让我教教您吗?”“好啊,我正愁着没人教我,你当“小老师”可得当好哦,我这学生一定会认真学习”,外公说。我说:“没关系”。外公也跟着说:“妹—-惯——死”!
“唉,外公呀,你说错了,是没-关-系,而不是妹—-惯——死”,我一字一顿地说。“没关系”,外公学会了一个。紧接着外公问我“吓无”天气热吗?我一听外公又说错了,我又给外公纠正了,是“下午”,不是“吓无”……我把课堂上老师教给我的如何拼拼音的方法交给了外公,还把一年级的语文书交给了外公,外公细心的翻阅着我给他的书本,并虚心、认真地听着,此时我的心里乐滋滋的。突然,妈妈在橱房大声喊:“萌,快来吃饭。”我回答:“来了!
”外公也说:“萌,先吃饭,回头再教我。”吃完饭,我和外公又来到客厅,边说边聊。在聊天中,我注视外公的表情,看着他那慈祥的面容,心想:外公都这么大年纪了,还那么谦虚,还那么好学,他的这种精神使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下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象外公一样,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位对社会有用之人!
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是很苦的,一路走来,有苦恼,也有乐趣,还有更多的快乐与充实。苦的是有时在练习一个发音时,怎么也发不准,乐的是当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把一个音读准后那种收获的喜悦!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我总是明白这个道理了。
在普通话学习的日子里,我一头扎进书里,白天学,晚上练,没电的日子,蜡烛为我做伴。通过学习,我已经矫正了许多自己以前的错误,同时也增长了许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样几条:
一、学好拼音,掌握好发音。
二、多读文章,多查字典。
三、纯属我个人经验,借助一些多媒体软件来学习,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通过普通话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我的奶奶是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但她身体还很硬朗,挺聪明的,只是小时候没上过学,所以不会讲普通话。
有一天,奶奶削了一个苹果,叫我吃。我吃着吃着,我冒出一个想法:何不教奶奶说普通话。我对奶奶说:“奶奶,我教你说普通话好吗?”“好好好。”奶奶笑着说。我脑筋一转,说:“我教您说‘苹果’吧!”我说,“苹果,跟我念苹——果。”“苹——朵。”奶奶笑着,显得不是很在意又很认真地念着,还不时地看看四周有没有人在听,有点羞涩,脸上泛着微微的红晕,像小姑娘似的。有一次,妈妈在奶奶身边,我叫奶奶说普通话,奶奶怎么也不肯说,脸上又“发烧”了,她可能是怕妈妈笑话她吧,所以没敢说,唉!这个奶奶。
自从我教奶奶说普通话后,就越来越感兴趣,总是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叫我教她说普通话,渐渐,奶奶积累的词汇多了,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了,很想用普通话说,经常是普通话中夹着方言,方言中夹着普通话,很搞笑。
最有趣的是去饭馆的那一次。那天,奶奶和我下馆子,到那儿了,我正要点菜,可奶奶拦住我,用别扭的普通话问我吃什么,我说:“红烧排骨。”奶奶听了,忙抢着说:“我来两混(份)红烧屁股(排骨)。”“屁股?”服务员迷惑不解地说。“屁股嘛,快。”奶奶不以为然,一点也不觉得怎么样,我哭笑不得,因为我是奶奶的‘老师’,‘学生’说错了让我又急又害臊,说不出话来,女服务员愣住了,惊讶地看着我们。我忙不迭地说:“对…不…起,是,红、红烧排…骨。”这句话消除了客人们的疑惑,接着是一阵阵笑声连绵起伏,我和奶奶丢人极了,脸一阵白一阵红,很不自在,匆匆忙忙吃完饭,迫不及待地溜了。
这件事过后,奶奶说普通话可小心了,虚心地向我请教,认真学习每个字的发音,终于学好了标准的普通话,走出门受到了乡亲们连连称赞,奶奶表面谦虚,心里听了喜滋滋的。
现在想起这事,我觉得很欣慰,我教会一位老学生啦!为推广普通话作出一份小小的贡献。人人都说普通话,沟通才方便!
马金真老师可是一个“大明星”。在学校,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看过他写的童话书《撒哈拉和会飞的草帽》,同学都觉得他厉害得上了天堂。
在作文辅导班,我是他的学生。做了他的学生后,我知道了马老师许多秘密,比如学普通话的秘密。
以前,马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是用浚县话,但他现在想用普通话给我们讲课。在这一个多月里,马老师经常打开手机中的收音机学普通话,人家说什么,他就跟着说什么,就连散步的时候也一边听一边学:“今天有阵雨,请注意带上雨具……”当有人从他身边路过的时候,看到他一个人自言自语还以为他是神经病呢?
马老师学普通话很认真,有时吃饭的时候想起一个词就练起来。那次正吃着饭,他突然用普通话说:“骷髅,骷髅。”马老师的妻子看着他笑了笑说:“碗里有骷髅呀?”马老师一听也笑了,说:“我想到了《倒霉熊》那一集里的`骷髅,我以前读‘骷髅’发音不对,上午查了查字典,怕忘了就练练。”
只要有时间,马老师就不会放过练普通话的机会。有一次,马老师一个人在电梯上,他就随口练起了普通话:“你是谁,为什么来我家,我是……”突然电梯门开了,那人疑惑地看了看马老师。马老师立刻不好意思地闭上了嘴。
看,这就是我们的马老师,他学普通话可真有一股“神经病”劲。怪不得能成为“大明星”呢!原来,成功都不是白来的。
从小到大,奶奶的加倍关心,以致奶奶的这个角色在我心中算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角色。可是我最不喜欢的,也是奶奶最大的缺点,就是奶奶不能说一口流利又标准的普通话。虽然外面说不准普通话的.人并不少,但是这的影响可是非常大的。每次和奶奶说话时,我总是会听错奶奶说的是什么,而奶奶也经常会误解我的话,因此,平时她说温州话,我用普通话来回答。而且就是因为说惯了温州话,每次有同学来家里的时候,奶奶就得说普通话,但常常会造成误解,而我已经习惯了,但对同学则就是一个笑话。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放暑假,语文老师要求家长给我们报听写,可是爸爸妈妈都在上班,没有时间听,于是妈妈就叫奶奶听,我一听,脸色大变:“奶奶报听写?我怎么听得懂呀?”到最后没有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奶奶。刚报了两个词语我就听不懂了,语音语调都不行,何况奶奶有时候还看不清楚字,有些难一点的字词,就干脆不会读了。我讨厌了奶奶的普通话,于是下定决心要给奶奶纠正回来,于是我决定给奶奶上一节“普通话课”,奶奶一声“好”就答应了。于是我从小学一年级地词语开始教,从最基本的开始学,开始是简单的学着学着纠正的还比较快,可是到了后面,读了之后再返回来就又变成原来的样子了,最后差不多都纠正好了,重新读一遍,虽然音是读对了,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听起来就特别别扭。在一旁“看大戏”的爷爷就忍不住大笑起来。
哎,奶奶可真难教,我都不耐烦了,教到最后,我决定还是放弃了这项决定,不过好歹奶奶也学了一点过去。
后来有了堂妹,小不伶仃的会说话了以后就和奶奶对话,平时在奶奶家,听堂妹和奶奶说话,都忍不住“扑哧”地笑出来,这么小的妹妹也能听出奶奶的普通话不标准,好几次出来纠正,奶奶也只好“哦哦哦”的应着。我说:“奶奶,你的普通话比妹妹的还要差,改好好反省一下了。”
现在长大了,那么多年,奶奶的普通话什么时候能够纠正回来?妈妈说,算了吧,为什么一定要纠正呢?奶奶也会有自己的特点啊,人如果没有特点,都是十分完美,那么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不都是一样了吗?出了长相,谁还会记得谁是谁呢?每个人就是要有一个不同之处,才会觉得一个人的与众不同,才会觉得有趣和可爱。
是啊,一个人要与众不同才会觉得有趣和可爱。
以前只知道英语有四。六级考试,从来不知道有普通话考试,上了中专班才知道,毕业还要普通话过关考试呢。是呀,身为一名教师,就必须用标准的普通话教书育人。
通过学习感受颇多,学习普通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方言较重的人来说,由于舌头已经习惯了方言的发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俗读音与普通话读音更不一致。我在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心得体会,在这里拿出来同朋友们共享。
首先多听、多说、多问,勤听普通话广播和收看新闻类节目,这类节目一般都是使用标准的普通话,通过经常性的收听和收看,对学习普通话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种拓展的学习方法。平日里我们不要错过机会。
然后就是勤查字典。有些字,摸棱两可就需要查查字典,(别嫌费事),把它的拼音弄清楚,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这样才能发音准确。
最后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就是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你也会受其感染。
通过学习普通话,使我受益匪浅。上课用普通话,课下交流也用普通话,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在不断提高。
每当上到语文课,就是我最自信最得意的时候,因为老师总会第一个叫我范读课文。我口齿清晰,充满感情的诵读,不仅老师对我啧啧称赞,同学们也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在学校举办的朗诵演讲比赛中,我还获得过好几个奖项呢!
原来,我的普通话不标准,有好多音都读不准,读起书来,常常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可自从看过学校创办的柳芽电视台之后,一种羡慕的感觉油然而生。柳芽电视台是一个选举优秀主持人的节目,每周选出2名口齿清晰、发音标准的播音员,学期结束时,给优秀的主持人发奖状。我望着一个个主持人,在电视台展示自己,我就会有一种冲动,一种想学好普通话的冲动。我不仅要做学校电视台的主持人,将来还要做正规电视台的名牌主持人,我要让别人都知道我和名字,都知道世界上有丁燕飞这个人。
从此,我一直为了我的目标刻苦努力着。每次,我一回到家,做好作业后,第一个要做的事,就是要练习普通话。当我遇到读不好,或读不准的音和句,我便会标上读音,做上记号,单个的读,放进句子里去读,一遍一遍地读,直到滚瓜烂熟。
星期天的中午,我正在对着镜子练“新”字,新字这个读音xing,我总会在读新字时发着sing的读音,要改成xing,可真不容易啊!妈妈来叫我吃中饭,见我反复地读:“新……。”奇怪了!叫道:“孩子,吃饭了。”我没听见,她急了,一只手摸着我的额头,另一只手摸着自己的额头,然后用手捏了捏我的脸,焦急地说:“孩子,怎么了,你这是怎么了呀?”“哎呀!好疼啊!”这时,我才回过神来,答道:“妈妈,没事儿,没事儿,我没事儿,我的脸都被你捏疼了。”“孩子,你哪儿不舒服,要不,我们上医院吧!”妈妈亲切的问。“没事的,我是在练习普通话呢!”
经过半学期的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学校柳芽电视台的主持人。这学期结束,我还被评为学校最佳主持人呢!学好普通话不容易,但当你用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与人交流时,那种心情真能用“比蜜还甜”来形容。
说好普通话已经成为我的爱好,我觉得这也是时代的需要,普通话已经成为中国的标志,国际交流的工具。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很多外国人都表示要学好普通话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当说好普通话。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只要经过努力,你也会说得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