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带领他的团队不辞辛苦、殚精竭虑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幕幕,为全国医疗界战胜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同样也让全国人民再次记住了“钟南山”这个名字。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获得共和国勋章钟南山事迹心得感想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钟南山,男,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58年8月,在第一届全运会的比赛测验中,钟南山以54秒2的成绩,打破了当时54秒6的400米栏全国纪录。[4]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疫情当前,钟南山院士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国人的心,成为不少人的定心丸。
从2020年1月18日夜驰武汉至今,钟南山战“疫”已50天,整理媒体报道可以发现,50天来他为疫情奔波的行程满满当当,始终冲在前线,几乎没有休息过。 在广州新闻专题通气会上发出“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的信心后,又马不停蹄为欧洲呼吸学会介绍中国经验。最新消息显示,在他参与指导下,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动物模型成功建立。
长时间科研、开会、远程会诊、接受媒体采访、多地奔走,甚至飞机上还在研究治疗方案……这位84岁老人,为了所有人的生命,始终在如铁人般地拼命。 连钟南山的夫人也曾心疼地说:“能不能让他多睡一会?”
然而她非常了解丈夫的脾性,劝是劝不住的,因为他太在乎自己的病人了!正如17年前非典来袭时他说的那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看着满满当当的日程表,无不让人心疼,尤其这仅是基于公开报道的资料,还有多少付出无人知晓。但愿疫情在众人同心下尽快结束,那时,老人笑容可掬,好好休息。
最美逆行,不怕牺牲
他建议公众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
2003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乐观积极,心态良好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强身健体,健康第一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15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83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岁小伙自愧不如!
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3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28岁小伙!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获得共和国勋章钟南山事迹心得感想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查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