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不一定要做很轰轰烈烈的事情,才能表达自己很爱国,一些小小的事情也可以体现。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电影1921观后感 电影1921观后感心得体会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一位哲人曾说过:“人的一生要递交两份答卷。一份交给社会;另一份交给自己”。那么,对于一名组工干部来说,我们要向自己的人生递交三份答卷: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份留给自己,回首往事,觉得生命无悔;这第三份要交给党,看党旗上有没有我们的光辉。
今年,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五观”主题教育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忠诚观、对待观、成长观、进步观和位置观就是引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五观教育活动也引发了我对实现人生价值和生命追求的思索。作为一名组织战线上的新兵,如何践行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职业品德?如何体现组工干部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这些问题曾经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当我翻开我党的光辉历程,浏览着我党走过的坎坷足迹,目睹着我身边组工干部的亮丽风采时,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你看,在充满激情与汗水的路上,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了繁荣富强,是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把青春和生命献给党的事业。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这些优秀党员给我的人生指明了攀登的目标。
如果说党在我心里是一座丰碑,是一个灯塔。那我身边的组工干部,就像是一面面旗帜,让我敬仰、引我前行、促我奋进。孝感市中心医院的党委书记余小明就是我身边组工干部的领头雁。在抗击非典一线,他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拖着伤痛的腿,没有过一丝的动摇,没有向市委市政府叫一声苦,没有推辞一次会诊、耽误一次查房,被中组部授予“全国防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在干部选拔工作中,他坚持原则,不徇私情,说服自己的夫人退出干部岗位,被干部职工称为“铁面人”;在日常工作中,他牢记“忧民所忧,思民所思”的古训,职工生病住院他去探望,职工子女上学他积极帮忙,职工有困难他总会记在心上。古人云:“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其身正不令而行,有了领导的率先垂范,身边的组工干部们才会用心诠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执著。我们单位的党委委员、党办主任张行涛,对待上级交办工作,从不讨价还价推三阻四,对待身边同事的牢骚,主动交心谈心、正确引导;原耳鼻喉科支部委员穆桂荣退休后,从扶贫济困、义诊助学中寻找到人生真谛,20多年捐款达23万元,全国、省、市人民政府多次授予她“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等称号;内科党支部副书记管晓峰在身患癌症住院治疗时,心里牵挂的是支部工作和病人,她爱岗敬业、德艺双馨,被卫生部授予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纪委委员、青年专家彭清臻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对病人一视同仁,高票当选为孝感市十大杰出青年……在我身边有太多太多组工干部感人的事迹,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鼓舞着我;他们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影响着我;他们对党忠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着我。这就是我们中心医院组工干部的精神风貌,这就是人民的健康卫士!
岁月如梭,我蜕去青涩,在医院组工岗位上已工作了5个年头。在这个党性锻炼的大熔炉里,我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和组工干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在这里,我愿做一颗颗铺路石,承载干部队伍前进的车轮,我愿做一丝丝春雨,在无声之处倾听每位干部的心声。在这里,我目睹了一个个组工人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勇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在这里,我们践行了对人公正、对已清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铮铮诺言;在这里,我们愿为党旗增辉、生命无悔!
最后,我想用我们党忠诚的战士雷锋同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电影《1921》将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拼的动人故事。该电影由导演黄建新担任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并将于2021年7月1日全国上映。为了让更多观众了解建党初期这段历史,黄建新导演用电影镜头,展现了平均年龄仅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们,将青春理想化作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信念的执着,以及他们在上海开天辟地、在风雨如磐中担起民族救亡图存重任的担当。
该片导演黄建新,曾成功打造《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主旋律商业片时代。他在此前的《1921》发布会上曾透露,“会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故事、更电影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充沛的生活情感”。他还表示,电影将集结一众青年实力派演员,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驱,再现一个敢拼敢闯的黄金时代,传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
该片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坚持创新求真、严谨细致的态度,历经四年时间深耕剧本,数易其稿。期间上海市委宣传部还组织召集党史专家、上海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与主创团队一同召开多次剧本论证专题会议,听取意见,结合党史研究成果,反复打磨人物性格,挖掘历史细节,力求让这段观众耳熟能详的史实在银幕上绽放新意。
电影将首次以国际化视角来呈现这段热血历史,从欧洲开始进入故事,同时贯穿了一条完整的日本线,让格局更开阔宏大。在此前的发布会现场,制片人任宁透露,“剧组特意去全世界的档案馆寻找新鲜的角度和史料,耗时三年多才完成了最终的创作”。对此,导演郑大圣也表示,这是与现在的全球化语境有所呼应,用新的角度看待那段历史,相信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当下的共鸣。
除此之外,影片也在拍摄取景上下了大功夫,主创团队勘景足迹遍布上海、全国乃至海外,特别是在上海实地测绘了30余处相关历史旧址,并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一比一实景搭建当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群,力争在大银幕上再现上世纪20年代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城市文化风貌。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摧毁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98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不怕曲折,克服艰难,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她勤劳为民主,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这首歌就是我的太外婆和外婆常唱给我听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雄壮嘹亮的歌曲。太外婆和外婆都没有读过书,但是这首歌她们却唱得好熟练,我以前都觉得她们好神奇哦!直到妈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解放前,太外婆家里是很穷的,外婆出生时刚是中国处在内忧外患之时,那时日本鬼子侵虐我们中国人,对我们中国人民惨不忍睹的屠杀,太外婆一家为了生存,带着外婆四处逃难,根本谈不上温饱二字,更不用说学文化了。是中国共产党誓死的奉献精神,抛头颅、洒热血,把日本鬼子赶跑,又把内战抚平,让人们终于在令人无法忘怀的黑暗中看见了曙光,统一全中国,让穷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外婆家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丰收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生活也日渐好了起来。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如:王进喜、时传祥、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钱三强、陈双田、邓稼先、华罗庚……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新中国的天空。虽然,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但他们都以“我是共产党”而自豪,都以人民服务为无上光荣。他们胸怀祖国,一马当先,发奋图强,为改变祖国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做出来重大的贡献。
这些年来,在共产党明智的领导下,外婆家的农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农村,新政策,从党和政府按农村99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养老金政策实施,按年龄高低的不同层次发放,外婆99岁就能领到70元一个月的养老金,太外婆就高一点,快99岁的太外婆就可以领到100元一个月的养老金,外婆老说:“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才过得这样甜蜜蜜啊!”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虽然没有经过贫穷的困惑;没有经过战乱的恐慌;没有经过生死的考验,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当中,有父母亲人的呵护,有老师同学的关心,在优良的环境中接受着知识的熏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2021年电影1921观后感 电影1921观后感心得体会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查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