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注重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教育与劳动是应该并存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时,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注重劳动教育。下面查字典网小编整理了教育部注重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教育部注重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教育部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劳动教育进课程教材情况时强调,要通过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等途径,将劳动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各个方面,解决有教育无劳动的问题,努力克服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要注重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防止把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过去的劳技训练混为一谈。
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所有这一切,不仅体现在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这段话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重强调劳动素养的培养对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习总书记也说:"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展。”
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意义,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第一,劳动帮助儿童智力得到发展。首先,可以通过学习与劳动相结合,使儿童更好地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可以利用劳动发展儿童的才能和爱好。对某一种劳动的共同热爱有利于把学生聚集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在整个过程当中,要着重培养那些天赋还没有显著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才能和爱好。
第二,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在校的所有行为对学生都是教育,其中也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学校应当教会学生懂得敬重劳动和劳动者,而不是鄙视劳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
第三,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没有劳动就谈不上真正的幸福。幸福来源于劳动,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领悟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和文化的财富是与他参加的劳动有直接联系的。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期盼不劳而获、少劳多得都是病态的劳动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为了在校内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学校就应该致力于形成有效的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因势利导地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
以上就是本次查字典网小编整理的教育部注重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内容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相关类型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