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炒海肠子
韭菜炒海肠子是一道本味咸鲜菜谱,属于鲁菜系列。主要原料有海肠、韭菜等。这道菜具有滋阴、养肾、壮腰健肾功能,适合春季食用。
韭菜炒海肠子 - 基本资料
韭菜炒海肠子类别:鲁菜 春季养生食谱 滋阴食谱 肾调养食谱 壮腰健肾食谱
工艺:炒
口味:本味咸鲜
食用:中餐晚餐
口感:质嫩味佳,清鲜爽口。
主料:海肠350克 韭黄200克
调料:盐5克 猪油(炼制)50克 香油3克 味精2克 料酒3克
韭菜炒海肠子 - 烹饪方法
海肠
1. 韭黄洗净后切成3厘米长的段。
2. 海肠子切成长8厘米的段,用清水洗净。
3. 勺内放清水烧开,将海肠子放入略汆即捞出,控净水分。
4. 勺内放熟猪油,烧至八成热时,将海肠子下油一冲,捞出控净油分。
5. 熟猪油25克下勺烧热,加韭黄煸炒片刻,烹入料酒,放入海肠子、精盐、味精快速煸炒几下,至脆熟,淋入香油拌匀,盛入盘内即可。
韭菜炒海肠子 - 制作提示
1. 海肠子在烹制时,一定要先在开水中汆一下,以除去其本身的粘液。
2. 海肠子冲油的时间不可太长,一促即好。
3. 整个烹调过程中,其操作要迅速,环节紧扣,一气呵成,突出爆炒的特点。
4. 因有过油冲炸过程,需准备熟猪油500克。
韭菜炒海肠子 - 历史文化
海肠子,属星虫类,软体动物,为烟台沿海的特产。因形似蚯蚓,犹如鸡肠,故名。其形态虽不美观,但肉质脆嫩,用韭黄配炒,尤其鲜爽无比,是早春海鲜佳肴。此菜系民间的长久有余财分化而来。远在明朝年间,生活在烟台芝罘岛上的渔民,每至大年,家家户户都要用韭黄、海肠、猪肉、鲜鱼为主料熬制成一个菜品,取其谐音长久有余财(肠、韭、肉、鱼),以寓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后来,此菜传至饭店,因原菜系杂烩之类,将4种原料混为一肴,颇不称美,于是厨师们将其改进,单取韭黄与海肠子烹炒,成为韭黄炒海肠子。质嫩味佳,清鲜爽口,在清末的烟台餐馆中极为流行,至今尤珍。
韭菜炒海肠子 - 营养分析
韭黄韭黄:韭黄含有膳食纤维,可促进排便;并含有一定量的胡萝卜素,对眼睛以及人体免疫力都有益处;其味道有些辛辣,可促进食欲;且含有多种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从中医理论讲,韭黄具有健胃、提神,保暖的功效;对妇女产后调养和生理不适,均有舒缓的作用。
海肠:海肠,学名单环刺缢,在中国仅渤海湾出产,它是一种长圆筒形软体动物,软乎乎地蠕动,浑身无毛刺,浅黄色。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但是多年来,人们都把它当作“鱼饵”使用。真正把它用来制肴不过几十年的历史。
韭菜炒海肠子 - 营养成分能量515.8千卡;蛋白质5.4克;脂肪53.2克;碳水化合物8.44克;叶酸0.06微克;膳食纤维2.4克;胆固醇46.5毫克;维生素A99.5微克;胡萝卜素520微克;硫胺素0.07毫克;核黄素0.12毫克;烟酸1.41毫克;维生素C30毫克;维生素E5.38毫克;钙53.1毫克;磷96.08毫克;钾384.78毫克;钠2142.56毫克;镁24.24毫克;铁3.48毫克;锌0.68毫克;硒1.59微克;铜0.21毫克;锰0.37毫克
韭菜炒海肠子 -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阴虚火旺、有眼疾和胃肠虚弱的人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