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北京前海西街,总占地面积约6万余平方米,是清朝恭亲王奕䜣的住宅,其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宅第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恭王府共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现为(2012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风景区。
简介
恭王府恭王府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后此宅被赠予恭亲王奕,而成为恭亲王府。
恭王府是文化部直属的一座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也是目前(截至2012年)保存最完好并唯一全面向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清代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传说就是以恭王府为背景而设计的,此外,恭王府也被号称为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王府 - 历史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华殿大学士和珅在此开始建宅。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珅宅第基本建成。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乾隆去世后的第三天和珅获罪,正月十六(2月20日),嘉庆皇帝列和珅二十大罪,抄家籍产,正月十八(2月22日),嘉庆皇帝降旨赐和珅自尽。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皇帝将和珅宅第赐其弟(乾隆第十七子)庆郡王永璘,是为庆王府。嘉庆二十五年庆郡王永璘卒,由其子及后人居住。
恭王府咸丰元年(1850年),咸丰皇帝将庆王府赐给其六弟恭亲王奕。咸丰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恭亲王奕迁居此府,始称恭王府。
光绪二十年(1894年)恭亲王卒,由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
1912年,溥伟将恭王府所藏文物(除字画外),全部卖给日本山中商会的山中定次郎。
1920年左右,溥伟因复辟清王朝筹集经费及生活所迫,将恭王府抵押给天主教教会。十多年后利滚利,由辅仁大学代其偿还欠债。
1950年,辅仁大学由中央教育部接办,其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同年,于府邸部分成立了北京艺术学院。
1962年,周恩来视察恭王府,指出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对社会开放。
1979年,占用恭王府的单位开始搬迁,恭王府的修复、开放工作提上日程。
1982年2月,恭王府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基本完成了花园的搬迁工作和修复工程。
1987年,国务院确定恭王府归文化部管理。
1988年,被设立为2A级景区,恭王府花园对社会开放;中国音乐学院搬出恭王府。
1997年12月,文化艺术出版社迁出花园。
2001年11月,恭王府自筹资金修复古建筑“多福轩”,由文化部外联局与雅高公司共同签订了联合国教科文提供5万美金修缮“多福轩”的协议。
2008年8月全面向社会开放,成为国家4A级景区。
2012年5月升为国家5A级景区。
恭王府 - 建筑布局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其中西洋门、御书“福”字碑、室内大戏楼并称王府“三绝”。
府邸
恭王府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
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2012年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的起居处。
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
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花园
恭王府名为“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
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
其中,“福”字碑,号称“天下第一福”。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皇太后60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重病。为给祖母祈福,康熙一挥而就这个“福”字,在孝庄六十大寿时献上。这个“福”字暗含了“子、才、多、田、寿”五个字,寓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据传,孝庄太皇太后自此百病全消,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
康熙皇帝极少题字,所以这个“福”字极其珍贵。乾隆时期,这块大清之宝却神秘失踪了。传说是和珅将其偷偷移至府内作为镇宅之宝。现在这块“福”字碑已是国家一级文物。
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
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
由于恭王府府邸和花园设计富丽堂皇,斋室轩院曲折变幻,风景幽深秀丽,昔日有碧水潆洄并流经园内,因此,恭王府向被传为《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
恭王府 - 七大看点 恭王府府邸在王府花园的南侧,进入后可看到中、东、西三条路,贯穿着四合院组成。昨天,恭王府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吴杰向记者介绍了恭王府府邸的七大看点。
头宫门·如临皇宫
步入府邸,首先看到的是“头宫”。头宫门上,镶嵌着63个金色门钉。吴杰说,皇宫的宫门九九八十一个门钉,可见和珅选择七九六十三个的用意。“配上狮头扶手,当你推门而入时,不禁如临古代宫门。”
银安殿·彩绘金龙
推开头宫门,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银安殿就在眼前。银安殿是王府里最重要的建筑,用以举办重大庆典,如过年、过生日等。1921年元宵节时,因烧香失火,银安殿连同东、西配殿在内全部被焚毁,两年前还是一片废墟新建的银安殿呈现出恢弘气势,殿顶铺设绿色琉璃瓦,飞檐之下彩绘金龙。专家介绍,由于银安殿相关史料缺乏,现在人们看到的大殿是多位专家根据遗留地基,加上历史资料而确定方案建造的。
葆光室·真金镀画
最具可看性的当属葆光室的内外屋檐彩画,其中外檐彩画技术属全国最高水准,而内檐的彩画也是精美绝伦。清朝时该处是道光皇帝祭奠死者后休息的地方。此次修缮后,将用于展示记录恭王府的历史物品。“府里面廊檐下的金色图案都是镀的真金”
多福轩·王府客厅
多福轩是恭亲王会客的地方,屋内摆设都是根据历史照片,按原装摆放的。目前,多福轩内陈列着许多有关恭王府的历
乐道堂·公主住地
和珅的儿子娶了固伦和孝公主,但公主住哪儿一直有争论。我们认为,这些彩绘证明公主就住在乐道堂。”吴杰说,此次修缮时发现,乐道堂梁柱上有代表公主身份的贴金凤凰彩绘。如今四块玻璃顶将金凤彩绘罩住,既方便参观也起到保护作用。
锡晋斋·和珅罪状
西路正房为锡晋斋,最有历史记忆的当属锡晋斋。据记载,和珅的第13条罪状就是用楠木盖了这个锡晋斋。记载称,当时和珅特意派太监去查看故宫的建筑,然后命令工匠完全仿造故宫宁寿宫的格局施工,屋内隔断用金丝楠木打造,超越了作为臣子应有的建筑规格。此番被重新修建,锡晋斋院宇宏大、气派非凡。
水法楼·难以复原
西路的水法楼是此次复建的一个小小遗憾,据记载这个两层的楼体内曾经藏着金鱼池、假山、溪水,墙壁上覆盖着精美的壁画,是整个王府最为独特的景观。“我们曾经两次试图复建楼中花园,都没有成功,由于记载资料不全,是这次大修中唯一没有办法复建的景观。”
恭王府
恭王府始建于1776年,又名翠锦园。完整的恭王府包括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总面积达5.7公顷。恭王府的第一位主人是和珅,他死后由儿子丰绅殷德继承。之后,恭亲王奕等相继居住过。1982年,恭王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王府花园部分对外开放,府邸却是一直封闭。
建筑风格
恭王府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潜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放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 、宝座床 、碧纱橱 、祭灶 、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所藏文物文物历史
王府的整块石头雕刻的影壁恭王府的文物应指两方面内容,一是恭亲王真正用作收藏和鉴赏的文物,二是恭王府日常使用的物品,包括生活用品、实用艺术品以及装饰品等。收藏品反映府主经济文化状况和个人修养爱好,日常用品则折射出王府的政治经济地位、等级、礼仪风俗等各方面情况。
辛亥革命后,承袭了王爵的小恭亲王溥伟(奕嫡孙),在二十余年的时间内几乎卖掉了所有恭王府的财产:1912年以40万大洋卖掉府中除字画外的全部文物;1921年以八万银元的价格将府邸抵押给北京天主教会的西什库教堂,1932年由罗马教会兴办的辅仁大学以108根金条代偿债务,产权遂归辅仁大学。此后溥伟的二弟溥心也将自己所得的府中旧藏古字画陆续卖出,以维持生活。
现藏状况
截至2005年,已找到线索的恭王府文物主要包括家具、字画和古玩三个方面:
恭王府福字碑家具:多宝柜等64件家具现藏于北京西山戒台寺,戒台寺是恭亲王奕修身养性的居所,于是留下了当年他使用过的家具。这批家具多以红酸枝木料制作,到2005年还存有64件,有桌椅、长榻、多宝柜等多种类型。王榻等33件家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字画:字画的线索则主要来自富田升的研究,经他论证,十余件钤有恭亲王奕及其后人收藏印鉴的中国古代法书名画的流出经过及现在收藏地已比较清晰。
古玩:2004年恭王府有关人员找到了1912年日本山中商会买走恭王府大量文物后,分别于1913年2月和3月在美国和英国对其进行拍卖时所留下的图录和目录,由此知道当年恭王府收藏了大量青铜器、玉器、瓷器、牙雕等珍贵艺术品。
代表文物
现在(截至2012年)府内展出的部分文物,都是征集来的具有王府级的文物,很少有恭王府的原物。
藏于恭王府秘云洞内《中华第一福》石碑,是康熙皇帝在康熙盛年国运隆盛时的御笔书法。该“福”字自成一体,气势蓬勃,道劲有力,是康熙皇帝盛年极其珍贵的墨宝。
筹建周汝昌纪念馆
周汝昌纪念馆筹建仪式2013年5月22日上午,周汝昌纪念馆筹建仪式在北京恭王府乐道堂举行。周汝昌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红学家、诗人、书法家,他对恭王府的历史、文化、建筑也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为展示周汝昌先生毕生研究成果,保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决定创办周汝昌纪念馆。
当天(2013年5月22日)上午还举行了周汝昌先生遗物捐赠仪式,周汝昌先生的家人将周先生的著作、手稿、墨迹、信札、收藏等遗物捐赠给恭王府,供纪念馆展览、收藏之用。这其中包括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书法手记、与胡适、张伯驹等文化名人交往的信札手迹以及文玩收藏等,希望此举 能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向恭王府捐赠文物、文献和艺术品。
旅游信息
恭王府地图地址:前海西街17号
交通:13、42、107、111、118、810、850等市内公交车可达。
门票:每人40元钱。
最佳旅游季节:恭王府最好春秋时节游玩,满园翠绿茵茵,长亭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