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发展型助学是一套相互关联的助学体系,它在帮助贫困学子解决上学难题的同时,体系化引导学子从单纯的受益者升级为助学理念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长性发展。
详细解释
发展型助学模式以资助学子、爱心义卖、“一堂课”支教等构成的“加多宝.学子情”助学模式为典型代表。
发展型助学是加多宝在教育助学领域12年公益投入的沉淀和升华,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公益模式。发展型助学模式对于受助者而言是一种持续的关爱,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实现了公益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对于行业而言则是给其他有志投身公益教育助学领域的一种指导和借鉴。
体系构成
1)资金资助——学子受助
从2001年到2012年,“加多宝·学子情”为贫困学生的捐赠累计超
过4000万元,资助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帮助8075名寒门学子顺利踏上求学之路。2013年,“加多宝·学子情”将继续出资1000万元,计划资助2000名学子。
2)提供实践岗位——学子自助
2006年起,“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在全国销售终端开展加多宝凉茶义卖活动,所得收入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子。
爱心义卖活动为包括受助学子在内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同时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力所能及的公益参与途径,很好地传递了“人人公益、全民助学”理念。
2011年,加多宝发起爱心义卖、网络虚拟捐赠等公益行动,影响范围遍及全国25个省区的80多个大中城市,共计得到500万消费者积极响应,在线爱心捐赠人数突破34万。
3)倡导服务社会——学子助人
在申请“加多宝·学子情”的资助时,学生们都会收到一份《“1帮2”助学志愿书》,尽管签署志愿书不是接受资助的前提条件,但大部分学子都响应助学倡议自愿签署。每一年,受助学子与其他在校大学生、社会人士一起奔赴贫困地区支教,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回顾历程
2001年,出资5.3万元帮助13名温州贫困高考生圆梦大学。
2002年,出资12万元,帮助温州24名高考贫困学生圆梦大学。
2003年,出资23万元,帮助温州、台州、丽水、宁德等46名贫困学生圆梦大学。
2004年,帮助浙江省53名贫困学生圆梦大学。
2005年,出资60万资助浙江、广东、福建三省120名特困生圆梦大学。
2006年,加多宝集团继续扩大资助范围,覆盖了广东、福建、浙江、海南、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8个省中的24个城市。将140万的捐助款分发到280名受助学生手中,帮他们圆了大学梦。同年,首次开启公益岗位的活动,“受助、自助、助人”的公益理念逐渐形成。
2007年,加多宝集团资助范围进一步扩大,遍及全国9省31个城市,资助学子400名、捐助金额达到200万。
2008年,加多宝集团的公益助学项目,将资助范围扩大到14省55个城市,资助学生715名;并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特别追加爱心善款,资助100名灾区高考学子、100名灾区震灾孤儿,总捐助金额超过460万。
2009年,资助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广东、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广西、湖南、湖北、江苏、重庆、四川、云南、河南、安徽、贵州、山西、上海、北京、辽宁、山东、河北、陕西等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共计资助1000名高考贫困生,每人5000元;资助440名公益岗位的学生,每人500元,助学金额超过500万元。
2010年,加多宝集团的公益助学项目进入了第十年,首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资助1200名优秀贫困学子,资助款达600万元,覆盖区域和资助人数均为历史最高。同时,还帮助1450名大学生走向全国29省的公益岗位,并集合2001-2010年的所有受助学子及社会爱心人士,组建“爱心大家庭”,号召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谱写爱心助学新篇章。
2011年,在助学新十年开始之际与5A级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展开合作,根据社会反响追加资助1020名学子,当年资助总人数高达2020人、资助总金额1000万余元,并前瞻性地提出了“人人公益、全民助学”目标、“1帮2”助学的先进理念,标志着加多宝集团由企业公益向社会公益的成功转型。
2012年,持续12年的公益助学项目正式更名为“加多宝·学子情” 爱心助学行动,继续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出资1000万,资助2000名优秀贫困学子圆梦大学;组织包括往届受助学子在内的在校大学生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爱心义卖、“一堂课”支教活动,践行、传承“1帮2”爱心助学理念;并借助微公益平台吸纳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助学。本次更名不仅是加多宝集团公益助学品牌的全面升级,更意味着加多宝将倾集团之力笃行公益事业。
发展背景
作为凉茶行业领导者,加多宝从传承中国凉茶文化出发,以“饮水思源”的感恩心态为根基,努力践行着“共创健康时尚饮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
加多宝践行公益已经17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取得诸多成绩。在“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中,从最初捐助十几名学子,到现在,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形成具有较完善体系的“发展型助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