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4月24日及4月27日,郑州富士康一新应聘24岁男工及一入职半年23岁女工在公寓楼相继***身亡。郑州富士康工会管理人员及政府管理部门证实“二连跳”,死因及善后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有人追问,两人二连跳或与今年4月初郑州富士康推行的“静音模式”有关,但当地某负责人否认了与“静音模式”有关的说法。(5月1日《新京报》)
不人性的“静音模式”被证明的确存在,但它是否与***死者有关系,郑州富士康又应该如何为已自证清白? 我认为,“二连跳“面前,对郑州富士康而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需要说明,在职业健康方面,企业究竟进行了哪些投入,多少投入?
只有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才能为自己洗清责任,证明我们已经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相反,如果在这种投入上是严重欠债,则说明在日常管理运营上,企业的确在忽视了员工职业健康和人身安全。那么,出现这样的“二连跳”,以及“静音模式”都不是一种偶然,企业如何撇清自己的责任?
员工在工作生活区域自杀,这样的事件太容易将企业置身于风口浪尖。让人们怀疑,在职业健康与人身安全方面,他们日常究竟有没有做这种功课?
事实逻辑是清晰的,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与这种投入建设息息相关。如果长期欠债,企业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这种环境责任,一旦出现了 “N连跳”的极端事件,至少说明员工群体身心健康是处于负面状态的,它是另一种看不见的安全隐患。
过去,人们习惯性的以为,企业保障了员工身体的安全就已足够。但现在这种看法正在被颠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员工心理出现危机,很可能会制造人身意外,导致一种更隐蔽的“工伤”,让企业付出高额的应对成本。
之前,在深圳富士康,也曾出现“十一连跳”的事件,让企业背深陷丑闻与危机旋窝中,大批富士康员工因此选择了辞职。一份民间报告显示,富士康平均每月要流失员工几万人。在***事件频发的近3个月,每月竟然高达5万人以上。庆幸的是,深圳富士康后来逐渐意识到了这场危机的本质——职业健康投入不足所致。针对性地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当地甚至还开出20万元到60万元的平均年薪,提供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和人资辅导员等关爱、辅导一线员工的新职位。最后,深圳富士康才顺利的摆脱了这种“坏消息”。
郑州富士康,请毋忘这种前车之鉴,确保在职业健康建设上不欠债,经得起考验和质疑,这也是自证清白和摆脱危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