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因一起用血纠纷,浙江省温州市中心血站两位负责人今天被免职,此事引发热议。温州市卫生系统一位官员认为,两位负责人被免职“有些委屈”,他说,温州的临床用血达到浙江省的三分之一,血站供血压力极大。网友认为,免除两位负责人并不能解决血站缺血现实,应探寻“造血机制”。
据媒体报道,温州一位社区主任王女士10多年间累计献血达1600毫升。但今年初,其丈夫因手术需用血时,温州血液中心却拒绝直接提供,而要求王女士“先献血”,此时,王女士的年龄已经超过55周岁的献血年限。
“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的口号因此事受到质疑。
温州市中心血站站长陈筱华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血库用血正常时,持献血证者或者家属可优先使用,但在血非常紧张状况下,血站方面会鼓励献血者或者其他家属等再献血,这是互助献血。
该血站副站长黄国永也解释:“并非工作人员故意不让王女士取血,而是当时的存血实在太紧张。”
供血困难
记者了解到,事发前后,温州市中心血站曾出现过血小板库存告急、A型血存血低至10余单位等用血紧张状况。王女士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较大反响。而温州中心血站的调查结果是:2月21日A型血库存29个单位,2月27日A型血仅剩12.5个单位,存在供血困难。
副站长黄国永在接受采访是称两次事件是血站工作人员的态度和表达过于“简洁”造成的误会。对于“没血”的说法,他解释:目前血站的血液库存非常紧张,为了保证一定量的抢救用血,血站目前对非“抢救用血”的临床择期手术用血鼓励“互助献血”的方式。
温州市卫生局称,要求血站全体人员要认真吸取该事件教训,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贯彻执行《献血法》,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实行信息公开,建立透明用血制度,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然而,记者从温州市卫生局获悉,今天,陈筱华以及该血站副站长黄国永二人已因此事被免职。
陈筱华在被免职后表示,服从温州市卫生局党委的决定,但她认为个人在此事上并无过失。
网友看法
对此消息,有网友认为,处罚或许过重。
网友“真心求小康”说,免几个领导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公益单位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监督。
温州市卫生系统一位官员也表示,二人进行被作出免职处罚,“可能有些委屈”。他说,温州血站常年缺血,目前,临床用血量占到浙江全省的三分之一。
“温州常驻人口近400万,且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又常有许多突发性事件需要用血。但献血数量有限,造成用用血供血的矛盾。”
这位官员还表示,因温州有两家省级医院,医疗条件相对周边市较好,温州周边的丽水甚至福建北部地区都会来温州就医,增加了温州用血压力。
网友“夜雨潇湘”认为,常态化的血荒说明用血领域的造血机制出现了问题,职能部门应探索建立公开、透明、人性化的献血用血机制,以制度激发公众义务献血的积极性,使血站从此不再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