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日,青岛政府启动了耗资40亿元的“增绿行动”,要将这海滨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第一个月便种下了180万棵树。很多百姓抱怨这面子工程劳民伤财,有的在网上称新任市长是“种树狂人”。 80后女孩潘琦调查青岛植树成本,温和质疑政府决策。成了当地的小名人。(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网友质疑
网友质疑青岛40亿种树计划,引来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毕竟,40亿不是小数目,更何况,此事与每个青岛市民息息相关,引来质疑在所难免。
植树造林,这本是好事,但青岛40亿种树计划却引来了市民的不理解!为何?原因恐怕还在于市民的不知情!
第一财经日报《从“首长拍脑袋”到民主决策》文章称,就拿青岛种树一事来说,种树本身当然不是什么坏事,那为什么会激起民众那么大的反应呢?原因在于,花费巨资退坪种树值不值得,政府没给民众一个交代;树种在哪些城区,没有跟社会沟通——是在绿化本身就不错的城区“锦上添花”,还是给较落后甚至“脏、乱、差”的城区“雪中送炭”?当地政府缺少一个说法;另外,这么大一个跟当地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决策,如果提前开一个公众听证会,更多征求社会意见,是不是显得更好呢?
齐鲁晚报评论员娄士强文章也称,事实证明,在参与热情高涨的今天,城市建设给政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过去那种单向化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背景。市民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日益提高,参与的意愿也在不断增强,他们是有能力为政府分忧的。在城市建设中,政府的目标与市民的诉求是一致的,真正欠缺的是一种政府与市民良性互动机制。
网友吐槽
黑子:这些年网上可以骂街,可以吐槽的地方太多了,我们也习惯了多用嘴皮子。但务实和行动的精神却越来越弱了。
大方方:种树本来是好事,但一下砸进去这么多钱就怪了,再说了,人常说十年树木,也不急这一会吧?
双鱼走走瞧瞧:突然觉得,与其在微博上打酱油,不如去做点什么,不偏激、不无理,走温和理性的实践路线。
阿波罗:自古以来种树都从种子开始,很多年后才会有像样的树长成。而现在的领导们、富人们,都能够做到今天种树,明天乘凉。其实就是挖别家的树来装在自己的地里。这种违反自然规律和天理的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
kjhu:我是一个在青岛居住的外地人,这些年跑了很多地方,青岛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但是最近变了,一切都变了!搞绿化可以,但凡事必先有个度,必须尊重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