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鸟
早起鸟,是指按照生物节律,人们可以被分成两类:早上容易兴奋的人和晚上容易兴奋的人,也就是“早起鸟”和“夜猫子”。“早起鸟”在早上的自控力更高,而“夜猫子”的黄金时间则在晚上。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早起鸟 含义: 习惯早起的人 对应的人: 夜猫子 原理: 生物钟节律不同
简介/早起鸟
早起鸟如果你早上能够轻易地从床上起来,在中午之前感觉到的紧迫感最多,并且能在早餐时间左右做出最出色的工作,那么在心理学家的眼里你这种人就是早起鸟。对应的人则是夜猫子,他们与你有着相反的生活方式:感觉晚上更加活跃,他们偏好做事的时间最早是下午,晚睡能让他们更激动。
性格特征/早起鸟
早起鸟在一项发表于《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期刊上的研究中,纽约市立大学的心理学家AnastasiyaLipnevich及其同事做了一项荟萃分析,想要了解早起鸟和夜猫子与五大性格特质中的自觉性(尽忠职守和负责)、外向性(对社会奖励的敏感)、神经质(对威胁的敏感)、宜人性(与人相处的需要)以及经验开放性有关。研究人员们综合了44个不同的实验,它们一共涉及16647个人。
分析发现,首先,早鸟和夜猫子在五大性格特质上有很大不同。研究人员们还发现生活方式高度倾向夜猫子的人,没有早起鸟那么勤勉认真。但讽刺的是,先前的研究发现夜猫子通常有更高的认知能力,但早起鸟却在学校有更好的表现。这一发现与人们的直观感觉不同,因为夜猫子在社会上处于劣势地位,我们的社会不怎么认同他们的选择。而外向性与经验开放性同夜猫子之间的联系较为适度。
同大部分方面的性格一样,极端分子非常罕见:只有百分之十至十五的人口仅为早起鸟或夜猫子。而这两种生活方式并不互斥: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人同时是早起鸟和夜猫子;你可以同时拥有典型的早起鸟和夜猫子生活方式,并且早晚均精力充沛或者早上无精打采下午经历充沛,反之亦然。
早起鸟、夜猫子及他们的性格均有一定程度的流畅度。Lipnevich及其同事表示,大部分孩子都是早起鸟,但经历青春期的变化之后,二十岁的人中夜猫子所占比例最多;早起鸟的比例会在五十岁之后有所增加。一天之中的时间也很重要:外向性与一天当中的时间有部分联系,毕竟夜猫子可能有更多机会社交。怪不得到处是酒吧。
养成方法/早起鸟
早起鸟这里有几招教你如何成为早起鸟,同时享受到早起的好感觉。
1.早睡觉
睡眠不足可能是早起最大的障碍。既使不想也懂这个道理,如果不晚睡,当然就不必晚起。你熬夜到半夜三更,特别是在工作日的晚上,肯定不是在做什么高效或有益的事情。电视剧、社交媒体不急于一时,不要浪费时间。一旦养成早睡的习惯,你会惊奇与之俱来的好感觉。
2.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身体对固定的日常作出响应。一到饭点你就有饿感,就是你的身体已经被训练得有感觉了。制定适当的睡眠时间表也是一样。而且,有一个计划会使早起更加容易。但是,令人不爽的是,你应该每天在同一时刻起床,即便在周末。这可能不太容易,但如果你不这样做,你的身体将时常困惑于何时应醒来,早起将难上加难。
3.睡前不吃东西
睡前啃几口零食的诱惑力很难抵御,但是,如果你想早点醒来,还要感到精神饱满,这样做是绝对不可以的。睡眠时间使身体得到休息、修复和恢复,不是用来消化的。消化消耗太多的能量,所以,它有可能使你辗转难眠。好不容易进入梦乡,食物消化还会耗掉你应该花费在恢复精力和体力的能量。即使你睡足了8小时,醒来仍会感到疲乏无力。这样,你当然不想早起啦。总之,要拒绝零食。
4.减少咖啡因摄入量
这一点或许显而易见,但明确提一下也很有必要。少摄入咖啡因意味着,晚上11:30时你不至于仍处于兴奋中。从下午开始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后半响很难熬,但是,你需要压制强烈的欲望。如果你已经开始早上床,那你一定希望排除障碍。如果你真觉得有必要提神,试着来点补充能量的小食品。
5.睡前不宜饮酒
睡前来点小酒似乎是个好主意,尤其是下午喝了咖啡的时候。不管人们说些什么,睡前饮酒不会促进你的睡眠,即使你喝得昏昏沉沉。它只能增加你的深睡眠周期,并且剥夺你的快速眼动睡眠。因此,闹钟响起时,你还是觉得劳累,想敲击‘止闹’按钮的冲动更强烈。顺便说一下,快速眼动睡眠也是正常学习和记忆功能所需要的,所以你一定想获得充足的快速眼动睡眠。
工作影响/早起鸟
一项新研究证实,早上多睡一会儿确实让你状态更好。科学家表示,如果老板允许员工在各自的“高峰时间”工作,员工的工作效率会提高不少。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这取决于人们在什么时间更有活力,是喜欢早起的人,还是“夜猫子”。
研究报告的作者斯蒂芬-沃尔克表示,让工作灵活适应人体的生物钟规律会让人更高效。在工作环境中,这些生理差异非常重要,我们要明白它对团队有怎样的影响。当人们的生物钟有差异时,这对人们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他们所从事的特定工作任务。如果外科团队的成员睡眠类型有差异,那就不太妙了。
生理节律也称为体内生物钟,控制着每个人活跃和休息的周期。研究人员利用这一信息来确定研究中受试者的“睡眠类型多样性”。他们注意到,员工的工作效率水平完全取决于此。
在研究中,他们遇到了三种类型的员工,分别在早晨、晚间或者中间时段状态最佳。中间时段指的是工作成效在午间达到高峰的人。在评估了这如何影响团队表现之后,他们发现这在工作场所也有负面影响。
他们注意到,不匹配的昼夜节律会影响工作配合,对团队成员可能有危险,比如,外科医生。然而在一些需要持续集中注意力的职业中,这种配合可能对员工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