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 石碏 諫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 宋 岳飞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臣男 云 始就义方,尚存乳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 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万事都秉命而行,教子也极有义方。”
义方(yì fāng)
发音(yì fā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义方指的是行为正直,言行合一,有道德准则的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义方是由“义”和“方”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义,指的是道义、正义,是指一个人在道德上的行为准则。方,指的是方正、正直,是指一个人的品行正直,言行合一。义方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正直,有道德准则。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义方一词通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行正直,言行合一。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有道德准则,与正义相符。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为人诚实守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庄子·天下》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去见了一个贪官。子路对贪官的行为非常愤慨,但是孔子却对贪官的行为表示理解,并说:“贪官之所以贪财,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义方。”这句话意味着贪官们之所以贪财,是因为他们缺乏道义准则,没有行为的正直。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义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义方之人,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
2. 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义方人士,才能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正义。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义方的含义与“道德准则”、“行为正直”等词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尝试将这些关键词写下来,并进行反复默写和复习。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进一步学习与义方相关的成语,可以了解“正直”、“诚实守信”等相关成语,如“正直无私”、“诚实守信”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是一个义方的人,从来不欺负别人。
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一个义方的人,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3. 高中生:他是一个有道德准则的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义方之人。
4.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要始终保持义方的品行,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