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概述
字 子龙
终属 蜀
性别 男
籍贯 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
容貌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官职 牙门将军 翊军将军 征南将军 中护军 镇东将军 镇军将军
爵位 永昌亭侯 顺平侯(追谥)
生卒 ?— 229年
子女 赵统、赵广
曾效力过的势力 公孙瓒、蜀汉
个人经历

初平二年(191年),赵云受常山郡人民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绍而投靠将军。”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当时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地,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并派赵云为刘备的随从,让他为刘备率领骑兵。
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因此握着赵云的手不舍的分别。赵云感动之余,向刘备辞别说:“我永远不会背叛您的恩德。”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至邺城求见刘备,二人同床眠卧。刘备密谴赵云招募兵士数百,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部曲,袁绍并不知道此事。赵云从此便追随刘备,后来随他至荆州。
建安七年(202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派夏侯敦、于禁等领军进攻刘备,双方战于博望。刘备以伏兵计击破曹军,赵云于战斗中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而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知道夏侯兰明于法律,因此为他向刘备请命,并推荐他担任军正,而不将这位同乡为自己所用,由此可看出赵云谨慎、明智的处事态度。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兵败,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这时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当时,有人看到赵云向北而去,因此对刘备说,赵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不久之后,赵云果然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三人都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赵云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今湖南郴县)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为樊氏,有国色,赵范欲将她许配给赵云,。但是赵云不同意,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赵范果然藉机逃走,而赵云则毫无牵涉。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荆南四郡,又得到原属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刘备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而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此时孙夫人放纵骄横,放任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为。刘备知道这消息之后,认为赵云为人严谨、庄重,一定能加以整顿,因此特命赵云掌管内事。孙权听说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并叫她带刘禅一起归吴。幸得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从葭萌进攻刘璋势力,并召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 诸葛亮与赵云、张飞等率军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攻克江州(今重庆)后,兵分两路,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分定江阳、犍为等地。次年与刘备、诸葛亮于成都会合。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议论劝刘备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钱粮,这样就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次年黄忠在定军山斩夏侯渊,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先运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便领军出击,当时赵云属下的士兵也随着黄忠一起出击。 但是黄忠的军队过了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担心的赵云便带着数十骑出了营寨,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 结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刚与敌人交手,曹操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突击曹军阵列,且战且退。曹军散而复合,赵云突围而出并退入蜀军的营寨内,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将他带回营寨内。此时曹军已追至蜀军的营寨前,沔阳长张翼正在防守营寨,见曹操大军杀到,便要闭门拒守。 赵云进入大营之后,却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蜀军偃旗息鼓。 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去。此时赵云下令鸣击战鼓,鼓声震天,又令军士以弩箭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设宴欢庆直到黄昏,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杀害关羽之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魏国之后,吴国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毙命,但其子曹丕篡盗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魏国,反而先打吴国。而且与吴国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留赵云都督江州。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大军败于猇亭,刘备由秭归逃回永安(今重庆奉节),赵云进军至永安,而吴军已退。
建兴元年(223年),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
建兴五年 (227年),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随诸葛亮转驻汉中。次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阻挡,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而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由于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而赵云随即聚拢部队,固守箕谷,没有造成大损。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而在祁山战场,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亦被贬为镇军将军。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问:“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逝,后主于景耀四年(261年)追谥他为顺平侯。后主下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 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由于蜀汉初期少给谥号,刘备在位时只有法正有谥号,刘禅时也仅有诸葛亮、蒋琬、费禕三位宰相、宠臣陈祗以及由魏国投诚的夏侯霸等人有谥号,后来关张马黄、庞统和赵云都被追谥,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很大的荣誉。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并担任领军的职务;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刘备军曾俘获夏侯敦部下夏侯兰,兰乃赵云同乡,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荐他为军正,但不安排为自己属下,其慎虑如此。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唯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物都无甚损失,丞相诸葛亮要把军队剩余物资奖赐赵云将士,赵云不受,认为蜀军兵败,不应反而受赏,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昔日平定桂阳后,赵云任桂阳太守,原太守赵范之寡嫂有天资之色,范欲将寡嫂配赵云,赵云认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后来赵范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时,刘备欲将巴蜀田宅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例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田地应交与百姓耕种,房宅也应归还百姓,刘备从其言。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年表事迹

庚辰(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赵云见刘备于邺。
壬午(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赵云与夏侯敦等战于博望,生擒夏侯兰。
戊子(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赵云于长阪身抱刘禅、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迁牙门将军。赤壁战后,随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以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原太守赵范。赵范有一寡嫂樊氏,国色,范欲以之配赵云,赵云辞之。
辛卯(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刘备入益州,赵云领留营司马。与张飞勒兵截江留后主。
壬辰(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癸巳(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 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率军入川支援刘备,在攻克白帝、江州后,赵云独自率军由外水深入分定江阳、犍为等郡县。
甲午(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赵云与刘备、诸葛亮于成都会合,合围成都。益州既定,拜翊军将军。时议欲以成都中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驳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刘备从之。
巳亥(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赵云于汉水大破曹操兵。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中号为虎威将军。
辛丑(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刘备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刘备不听,遂东征,留赵云督江州。
壬寅(公元222年):章武二年。刘备失利于秭归,赵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癸卯(公元223年):建兴元年。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丁未(公元227年):建兴五年。赵云随诸葛亮驻汉中。
戊申(公元228年):建兴六年。赵云与邓芝率疑军据箕谷,以诱魏军,为诸葛亮祁山伐魏主力争取时间。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赵云。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问邓芝曰:“街亭之败,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时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巳酉(公元229年):建兴七年。赵云病卒。
辛巳(公元261年):景耀四年。谥曰顺平侯。
史书记载

《三国志·赵云传》及其裴注原文: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云别传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但恐名誉不立。”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先是,与夏侯惇战于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云别传曰: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云别传曰: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逸事萍踪

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周灵王初生便有须。
(清)谈迁《北游录三》:
【长坂草】 当阳长坂赵云战处。今草尚斑。【楚志】
《如梦录》(明遗老所作,记录汴梁鼎盛时情景):
官署纪第五 都指挥司署,在钟楼东街路北……后有旗纛庙三楹,东为关帝庙一间。西有张岳二神庙。西邻武庙,大门三间,稍间是伍员、赵云,大殿正坐昭烈武成王、姜太公,左立孙武,右立张良,两边十哲,俱是历代军师;两廊俱是历代功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卷十 三国
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
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
(清)严可均《全三国文》:
卷六十·蜀四
赵云 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初从公孙瓒,后归先主,迁牙门将军。荆州平,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蜀平,为翊军将军。后主即位,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以箕谷失利贬镇军将军。卒,追谥曰顺平侯。
驳成都屋舍园田分赐诸将议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木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清)章陶《季汉书九十卷》:
卷一 昭烈本纪
三月。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争汉中。操运米北山下。将军赵云击败之。操军堕水死者甚多。
卷十二 曹操列传
三月。操自长安入斜谷。屯遮要来争。将军赵云击操于汉水。操军败。还屯。
(宋)王令《十七史蒙求》(宋时的史学启蒙读物):
卷十一
武分肥广,包取荒废。云抱刘禅,婴收孝惠。
(民国)李景星《四史评议》: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皆为蜀之名将,故合传。
(明)戴璟《新编汉唐通鉴品藻》
三十卷
卷十四
刘备取汉中
汉中即虎牢之险。地有所必据。城有所必守而不可弃者也。故张飞击张郃以败其锋。赵云击曹操以败其后兵。而汉中之地。还复为备所取矣。
(明)范光宙《史评》:
卷之六
君子曰:不然。卧龙未起。固难拒操。当其客于刘表。孔明为之谋。而关羽张飞赵云为之将。
总评曰:昭烈英雄之器,视才明勇略者,非相护也。下邳汝南之困,比之滹沱芜蒌者,非不同艰也。庞葛关赵之徒,又非有劣于冯邓寇贾之曹也。
评曰:子龙与关张。左右先主。胆略过人。当魏操自临汉中。云猝相遇。以数十骑。且斗且却。魏兵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开大门。偃旗息鼓。魏疑有伏。引去。云以劲弩射之。魏兵大败。先主曰:子龙一身是胆。非诬也。虽然。不独胆也。
当益州既定。时议者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朔方未定,无用家为,今国贼未除,不可求安。 况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以役调,得其欢心。 然则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岂名将云乎哉?
(明)李贽《藏书》
六十八卷
卷四 蜀
先主由是往依瓒。瓒以为平原相。常山赵云来诣瓒。备见而奇之。云遂从备。
当阳之长阪。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遁去。或谓备曰:赵云北走矣。备以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也。倾之。云抱刘禅与关羽船会。因得济沔。
十二月。备引兵南徇。武陵长沙零陵诸郡皆降。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租税以充军实。以赵云为桂阳太守。
二十四年。春。操自长安出斜谷。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取之。过期不还。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卒与相遇。遂前突其阵。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便大开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令擂鼓。以劲弩随后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尽堕汉水中。备明日自来云营。视其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明)余文龙《史脔》
二十五卷
卷之五 三国蜀
赵云字子龙。先主长阪之败。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倾之。云至。又与黄忠取曹公米于北山下。曹军大至。云冲突纵击。救将还营。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卷十四
赵子龙论
论曰:昭烈崛起涿鹿,提一旅之师.,崎岖於曹孟徳袁本初刘景升吕奉先之间。卒能三分,鼎足剏业西南。文武佐命自以诸葛闗张为先。然吾观赵顺平,大节磊磊,非特名将,诚可谓古之大臣也。当阳长阪之役,非顺平则阿斗母子不免於厄。北山之战,非顺平则不能有汉中。故昭烈称之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余谓胆者,忠义之聚也。非忠义发於性,生乌有如是之胆哉。而其不欲居成都田宅, 引霍去病之言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湏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故土。乃其宜耳。又其諌先主东伐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谓宜早图闗中,因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其识尤伟。惜先主违諌自用以致败。衂王业中颓良。可叹也。倘用顺平之言,舍孙权而取闗中,秦陇响应,汉室可兴矣。盖先主生平,颇有知人之明,而用兵之识,暗於时势权谋故,其自将也,往往致败。而顺平之将畧,亦未竟其所长。然先主能知顺平於微贱,以是终身感契,得自奋发史册,功绩焜燿古今。陈夀以为灌滕之徒,果其俦乎。
(清)李光地《榕村语录》:
卷二十二
蜀汉虽小,年数不多。却有可观。人物之盛,亦不止一武侯。即如关侯对张辽言:吾极知曹公待我厚。但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悖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何等磊落。赵子龙不受第宅,曰:霍去病尚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室未复,无所用此。又谓汉贼曹操,非孙权。都中义理。
赵云张嶷不独有将畧,其见事明决持重老成,实古重臣之选。
(宋)王钦若《册府元龟》:
卷八百八十三
○总录部·形貌 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后至镇军将军。
卷三百九十三
○将帅部·威名第二 赵云为翊军。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护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四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曹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 遂前突其阵。且战且却。曹公军散。已复合。云?舀(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曹公军追至围。沔阳长张翼在围内。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曹公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振天。惟以弓弩於后射曹公军。曹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卷四百二
○将帅部·识略 赵云为翊军将军。先主既定成都。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草。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后云拒曹真。败於箕谷。有军资馀绢。诸葛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卷四百七
○将帅部·谏诤 蜀赵云为翊军将军。孙权袭荆州。先主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明)沈国元《二十一史论赞》
三十六卷
卷之七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高帝初定天下。而群臣以醉争功殿上。拔釖擎柱。帝心猒之。叔孙通请定朝仪而朝廷始尊。先主鼎时之业未成。方在草创扰攘之秋。而羽飞侍立终日。君臣之礼森然。规模固已宏远矣。至如飞议以礼服马超。而赵云之辞田宅请灭魏。皆有古大臣识量。宁得仅以以名将律之。陈明卿讥评语未实。岂诬之哉。
(宋)杨伯岩《六帖补》
卷十四
武勇器械·武勇
一身都是胆
赵子龙射曹瞒军,死者甚众,引去。先主明日自来,视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
(宋)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卷三十八
蜀志
赵云字子龙,尝将数十骑,与曹公战。先主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军中号为虎威将军。
(明)徐奋鹏赵顺平论:
尝观元德孔明出遣调诸将也。遇事势旁午。安危发系之际。则以命赵子龙。子龙不惟无首鼠退缩意。而往往挺身一出。即盘根错节见其器。愈利而动以成功报。当阳之战。骨肉佌离。元德几无生路。子龙冲突重围。血渍征袍。保其弱妻幼子。还之元德。元德曰。子龙一身都是胆。夫子龙未曾指皇天后土。如关张之共誓生死者也。乃当流离颠沛。一心不二。气义激扬。如金如石。故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忠。且云长益德以忠义佐主。不能料敌而受敌之制。不能料下而受下之欺。子龙独出万死於干戈锋镝之下。而卒以牗下全归焉。故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之完人欤。
沈钦韩 :夏侯兰军正考: 一将军立军正,盖战国时军行里之以司军法,猷饮酒有司正,射礼有马正也。列子说符鲁有施氏子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说之,以为军正。
李澄宇 :赵云於长阪一役,抱後主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又孙夫人还吴,云与张飞截江夺後主,此两事至今赫赫在目,卒与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同获美諡,有以哉。
李光地 :灌摧项羽於垓下,滕脱孝惠於彭城,比於定军当阳之事。
姜宸英 :赵关张及武侯之後。先後殉国。一时君臣相得之雅。奕世猷同。休戚千载。而下为之慨慕不已。
林畅园 :以孙夫人之横,但任赵云法正二人便足以制之,贤者之有益於人国如此。
(唐)虞世南《北堂书钞》:
卷一百十六
武功部四
谋策五
开门偃旗
赵云别传云: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 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阵。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元)郝经《续后汉书》
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
积月。操军亡者日多。乃引军出。翊军将军赵云击败之。夏。操遂回长安。
议曰:云忠缱绻御侮。始终不渝。为汉爪士。功烈志胆。曹樊之俦。云尤识虑经远。壮而不疏。每进忠益輙中。
(元)胡一桂《史纂通要》:
卷九
巳亥。斩操将夏侯渊。操自长安出邪谷。军遮要。以临汉中。赵云大败操兵。操引还长安。帝遂有汉中。自称汉中王。
(明)邵宝《学史》:
卷十二
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蜀志赵云传
日格子曰:娶绝同姓。礼也。推此意也。同姓之妇其可纳乎。云武人。乃深於礼如此。先主於是乎有媿矣。
(宋)黄震《古今纪要》:
卷四
赵云
当阳长阪。云身抱後主。保护甘夫人。辞赵范嫂樊氏婚。以乡人活夏侯兰。数十骑。值操扬兵大出。一身都是胆。与邓芝拒曹真。兵弱失利。
《十一家注孙子》:
曹操曰: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敌疑也。
李筌曰:乖,异也。设奇异而疑之,是以敌不可得与我战。汉上谷太守李广纵马卸鞍,疑也。
杜牧曰:言敌来攻我,我不与战,设权变以疑之,使敌人疑惑不决,与初来之心乖戾,不敢与我战也。曹公争汉中地,蜀先主拒之。时将赵云守别屯,将数十骑轻出,卒遇大军。云且斗且却。公军追至,围云。入营,使大开门,偃旗息鼓。曹公军疑有伏,引去。
(明)张龙翼《兵机类纂》
三十二卷
卷之一 疑兵
赵云计败魏兵
魏王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昭烈坚壁不出。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遂前突其阵。且斗且却。魏兵追至营下。云入营。开门。偃旗息鼓。操兵疑云有伏兵。遂还。云以劲弩射之。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水死者甚众。
(宋)朱熹《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清康熙帝批
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刘备将赵云击其军,败之。夏五月,操引还,备遂取汉中。
注: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刘备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乃歛众拒险,终不交锋。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値操扬兵大出,云遂前突其阵。且鬭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开门,偃旗息鼔。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以劲弩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水死者甚多。相守积月 魏军士多亡。五月,操引兵还长安,备遂有汉中。
(清)顾炎武《日知录》:
卷三十一
蟂矶
芜湖县西南七里大江中蟂矶,相传昭烈孙夫人自沈於此,有庙在焉。按《水经注》:武陵孱陵县故城,王莾更名孱陆也。刘备孙夫人权妹也,又更修之,则是随昭烈而至荆州矣。《蜀志》曰: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呉,又裴松之注引赵云列传曰: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时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呉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妺,而夫人欲将后主还呉。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是孙夫人自荆州复归于权,而后不知所终。蟂矶之传殆妄。
武功

手下败将
1、高览:使一柄开山岳。赵云初冲当阳时杀的第一员曹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是河北最著名的四猛将,号称“四庭柱”。颜良、文丑被关羽所杀,这次高览在赵云面前也只走了一个照面。
2、杨明:使一口刀,被赵云杀的第二员曹将。赵云救刘备部将毛仁时一个回合将其挑于马下。
3、朱慈:使一柄长斧,赵云救部将苟璋时见面便枪挑了他。
赵云
4、高平:高览的两个堂房兄弟之一,使一柄长锤,赵云二冲当阳时所杀。
5、高槐:高览的两个堂房兄弟之一,使一柄镏金铛,赵云二冲当阳时所杀。赵云连杀此二将只用了一枪。
6、晏明:使三尖两刃刀,赵云冲二营时一个回合将其挑落。
7、晏腾:使一把钢鞭,赵云冲二营时一枪钻打碎其后脑。
8、张郃:河北“四庭柱”之一,使长枪。与赵云只战了一合,心虚而败走。注:他是长坂坡与赵云交手过的曹将中少数没有受伤的将领之一。后受曹操之计挖陷阱欲擒赵云,结果被赵云从陷马坑中跳出。
9、韩琼:河北“四庭柱、一正梁”中的一根大梁。在南方评话中也有称为“老枪王”韩荣。河北名将韩琼在当阳道时年岁已高,须发皆白。被赵云枪挑其侄儿后前来报仇,结果赵云以梅花枪枪挑韩琼。
10、牛贤:使一柄斧子,赵云在枯井边救阿斗时遇的一员曹将,被赵云一个回合挑落马下。
11、曹洪:曹操手下八虎将之一,使一口大砍刀,被赵云照面一枪刺中大腿。
12、曹成:人称“赛养叔”,曹操手下箭法最好的大将之一。赵云冲三营时,被箭射死。
13、曹顺:人称“盖潘党”,曹操手下箭法最好的大将之一。赵云冲三营时,被箭射死。
14、王雄:人称“钻天龙”,曹操手下最好的步将之一,使一对双刀。赵云一枪从其喉咙刺入。
15、王飞:号称“入地蛟”。曹操手下最好的步将之一,使一口朴刀。赵云一枪钻打碎他的背心。
16、淳于琼:淳于兄弟之一,使金顶枣阳槊。赵云夺槊三条,连杀三将。
17、淳于安:淳于兄弟之二,同上。
18、淳于普:淳于兄弟之三,同上。
19、徐晃:曹操手下八虎将之一,使一柄开山斧,三国中最有名的勇将之一。赵云把从敌将处夺来的钢鞭飞掷击中徐晃后心镜,打得他抱鞍吐血。两人只两个回合,徐晃退走。
20、文聘:人称“金枪将”,使一杆金枪。曹操曾经三次到他襄阳家中相请,才请得文聘为他效力。文聘与刘备、赵云素有交情,因此和赵云乃假战。
21、夏侯恩:乃是曹操身旁最宠爱的侄儿,为曹操保守“青釭宝剑”。子龙将其枪挑后,把青釭剑夺为己有。
22、赛猿精:原名叫眭元进,辽邦公孙王手下的第一勇将,使一对独脚铜人,力大无穷。曹操平辽东后将其收为帐下。赵云冲中营时一枪刺中其头顶,戳得穿冠断发,幸而未死。他落荒逃到东川,投奔了汉中王张鲁。后在刘备收汉中时还是被赵云用落马金钱枪挑去。
23、公孙王:辽东番邦大王,被曹操收降。赵云冲中营时一枪震塌石牌楼,将他活活压死。
24、辕门十将:赵云冲中军营时连挑十将,具体姓名不详。
25、胡车儿:宛城侯张绣的马前步将,使两口短刀。宛城之战时偷走曹操手下第一勇将典韦的镔铁双戟,使典韦身亡。他与赵云在阵前大战数十合,被赵云枪挑。
26、刁麟翔:宛城侯张绣的马后步将,使一柄短棍。与胡车儿一起被赵云枪挑。
27、张绣:封“宛城侯”,人称“北地枪王”,使一杆虎头金枪。张绣是武术名家童渊的大弟子,但是与赵云并不相识。战宛城时由胡车儿偷走典韦的双戟,然后得以枪挑典韦。他的“百鸟朝凰枪”威震天下,与赵云大战三百回合,被赵云的七探蛇盘枪杀死。从此赵云成了真正的枪王。
28、许褚:曹操手下八虎将之首,号称“痴虎大将军”,使一口九环刀,勇猛无敌。张绣死后,他急于求战,与赵云交手二合,被赵云枪杆扫中后背,伏鞍而逃。从此许褚一生最怕子龙,直到建安二十四年汉中之战,许褚仍然被赵云枪挑。
29、张辽:曹操手下八虎将之一,文武兼备。在接应受伤的许褚时被许褚喷了一脸的鲜血,扶着许褚退归本阵。这回书正是有名的“枪挑枪王、钻打许褚、血喷张辽、吓退曹洪”。也有评话书为“枪挑枪王、钻打许褚、血喷曹洪、吓退张辽”,指的是接应许褚的是曹洪,而扶许褚退走的是张辽。
30、焦触:使一柄大斧,镇守中军帐帅旗。赵云冲出前营后,拔宝剑砍倒了中军帐大旗,四人合战赵云。
31、张南:使一柄大刀,镇守中军帐帅旗。同上。
32、马延:使一条长枪,镇守中军帐帅旗。同上。
33、张岂页:使一口刀,镇守中军帐帅旗。同上。
34、钟缙:上庸的守将,使一柄大刀,被赵云的青釭宝剑杀死。
35、钟绅:望陵的太守,使一柄大斧,被赵云一枪刺中咽喉而死。
人物评价

《三国志》载杨戏《季汉辅臣赞》赞赵子龙、陈叔至: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陈寿: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姜维: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 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卢弼《三国志集解》: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取,贤于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
唐朝大臣薛登上疏时引前代故事曰:至如武艺,则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撝;周勃虽雄,乏陈平之计略。若使樊哙居萧何之任,必失指纵之机;使萧何入戏下之军,亦无免主之。将长于摧锋,谋将审于料事。
宋朝萧常: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赦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
元朝郝经:云忠缱绻御侮。始终不渝。为汉爪士。功烈志胆。曹樊之俦。云尤识虑经远。壮而不疏。每进忠益輙中。
清学者王复礼:顺平真儒将哉。其律己也严。接人也慎。其见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当阳救主,奋不顾身。汉水立功,威还似虎。语云,胆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圆而行欲方。其顺平之谓乎。
清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