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质
性状:淡黄色黏稠液体
密度(g/cm3 20oC ):1.27
沸点(oC):180
折射率(°):1.5468
闪点(oC):11
蒸气压(kPa,20oC):0.133×10-3
溶解性(mg/L 20oC):水:110
作用与用途
参与丙酮、甲醇、异丙醇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对光、热、酸、碱都较稳定,对金属无腐蚀性。对兔眼
睛黏膜和皮肤有轻度刺激,对豚鼠无致敏作用,在试验条件下未见三致现象。
性质与稳定性
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属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抑制剂。麦角甾醇在真菌细胞膜的构成中起重要作用,丙环唑通过干扰C14-去甲基化而妨碍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真菌的生长繁殖,起到保护和治疗作用。丙环唑除对藻菌病害无效外,对子囊菌属、担子菌属、半知菌属真菌在粮食作用、蔬菜、水果以及观赏植物上引起的多种病害有效,特别是对小麦根腐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各种锈病、叶斑病、颖枯病、网黑穗病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卵茵病害无效。残效期达3~5周。如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根腐病,在发病的初期用25%乳油5mL/100m2对水11.25kg喷雾,防治小麦颖枯病则在孕穗期喷雾,防治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可用同样剂量喷雾。据报道,用于麦类锈病增产显著。防治水稻恶苗病,将25%乳油1000倍浸水稻种子2~3d后直接催芽播种。此外,还可用于黄瓜白粉病、菜豆白粉病、番茄白粉病、苹果白粉病、黑星病、青霉腐料病和花生、大豆、咖啡等多种病害。
丙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菌病,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防治麦类病害。(2)防治水稻恶苗病。(3)防治葡萄白粉病、炭疽病。(4)防治花生叶斑病。(5)防治香蕉叶斑病、叶条斑病。
合成方法
1.先将2,4-二氯苯基甲酮溴化,生成2,4-二氯苯基溴甲基酮。再将2,4-二氯苯基溴甲基酮与1,2-戊二醇在对甲苯磺酸的存在下,于甲苯溶剂中反应生成相应的缩酮。然后在二甲基甲酰胺中与1H-1,2,4-三唑反应,制得丙环唑
贮存方法
4℃
毒理学数据
大鼠急性经口LD50>1517mg/kg,急性经皮LD50> 4000mg/kg,鲤鱼LC50 100 mg /L,虹蝉783mg /L(均96h)。
生态学数据
对水是稍微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86.41
2、 摩尔体积(m3/mol):244.8
3、 等张比容(90.2K):646.1
4、 表面张力(dyne/cm):48.4
5、 极化率(10-24cm3):34.25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5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4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5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49.2
7、 重原子数量:22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377
1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2
1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3082 9/PG 3
危险品标志: 有害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40 S60 S61 S36/S37
危险标识:R22 R43 R50/53